基于地方常规性国际会议的MTI笔译实习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MTI专业学生参与第九、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快报》翻译项目为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思路,以期对位于常规性国际会议举办地的MTI兄弟院校的笔译实习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 键 词 :MTI 笔译实习 中国―东盟博览会《快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30-02

MTI(翻译专业硕士)是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学位有很大的不同.2007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7)78号)对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入学考试办法、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等问题进行了说明.《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指出,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其中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MTI人才培养必须围绕翻译市场的需要,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必须强调实践.而实习是从课堂走向市场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翻译实习的研究则明显不足.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除了MTI毕业论文的实习报告之外,真正研究或者介绍翻译实习的论文仅有寥寥几篇,如任文(2012).

广西民族大学位于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南宁,具有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的地利.加上广西民族大学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即中国―东盟秘书处,以下简称“博览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大框架下,MTI学生也有为博览会服务的机会.本文将以2012、2013年我校MTI学生参与第九届、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快报》笔译工作为例,总结得失,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1.实习项目介绍

自第三届博览会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指挥中心都会在会议期间发行《快报》的中、英文版.第九届、第十届博览会分别于2012年9月21~25日和2013年9月3~6日在南宁举办.博览局把这两届的《快报》翻译工作外包给了广西民族大学MTI团队.翻译任务包括每天8个版面的《快报》和博览会闭幕词等,两届共计19万字.第九届共有4名学生、4名教师参与,而第十届有3名学生、5名教师参与.由其中一名教师担任项目主管,负责与博览局的联络、翻译文件的收发、翻译任务的分派、审稿及内外协调.

在首次翻译项目开始之前,博览局翻译室专门约见了学生译员和项目主管,明确了项目的要求,并由前几年负责此项目的译员介绍了新闻翻译的特点及翻译经验.由于本次翻译项目可完成,博览局也不能提供多余的办公场地,而且随时可能有新的翻译任务,若是译员还要在路上往返奔波,自然不妥,所以我们采取的做法是:所有译员各自在家中或宿舍里随时待命.为了分发任务、讨论问题、控制质量、方便管理,项目组建立了群.整个项目的流程如下:翻译任务由博览局外联部翻译室外包给我翻译团队,但会期的任务绝大部分由宣传部直接与项目组联系.“”宣传部每天的新闻稿件由记者用中文写成,经宣传部定稿后发到本项目组.而项目组则必须把当日的所有稿件翻译、审校完毕并发回宣传部,以免影响英文版的印制发行.

除一篇闭幕词外,翻译稿件均为新闻、通稿或访谈.因为要按时印刷出版,对翻译的时效要求和质量要求非常高.为了给学生译员更多的锻炼机会,项目主管总是把先来的稿件分给学生译员,紧迫的任务则分配给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教师译员.项目主管在审稿过程中,若发现学生译员有某一类规律性错误,则会提醒学生,但对于零星的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则无暇一一指出.但因为《快报》印刷的同时也会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发布,学生译员一般会自行到上查看定稿,通过对比自己的译稿发现自身不足.


2.实习反馈

2.1 用户反馈

本项目的外包方广西博览事务局对《快报》笔译项目反馈良好,对项目及时、高效的完成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将博览会的各种翻译任务切块外包,是一件共赢的好事.对于会议主办方来说,将翻译任务分解、分包,可以保证各个小项目的运作都有足够的人力和质量保障.而对于承包方来说,既积累了翻译经验,又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博览局希望学校能继续为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内的各种展会活动提供及时的人力支持,同时希望继续保持审稿的质量.

2.2 项目主管反馈

项目主管是整个项目中最辛苦的角色,既负责外部联络,又负责内部分工协调;既要审校师生译稿,也要自己翻译.对比两届《快报》翻译,项目主管认为第十届比第九届轻松.在第九届博览会期间,由于《快报》英文版的印刷时间定在黎明,加上译员经验不足,初译质量不高,审稿人每夜必须把所有稿件审定、发送完毕才能休息,几乎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而且由于项目主管一直忙于审稿,无暇将零星的审稿意见及时反馈给译员,导致一些错误反复出现,给审稿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尽管第十届的笔译工作量略大于第九届,但因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译员初译质量提高,降低了审稿难度.另外,项目主管每天将审定后的稿件汇总上传至群共享,这样一来,认真负责的译员就及时了解到了自己前期犯下的错误,避免重犯,而且也能从别人的译稿中学到一些技巧和表达方式,为后期的审稿工作减轻了负担.

2.3 学生译员反馈

参与本项目的学生译员都认为从该翻译实习项目中受益良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强化实战,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了翻译能力,同时通过比对审定稿和自己的译稿,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技巧;第二,了解了翻译流程;第三,在通力合作中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第四,增进了对东盟各国及中国―东盟合作的了解,开拓了视野.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如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项目中得到锻炼等. 3 未来改进的思路

总结两届博览会《快报》翻译实习的经验和各方意见,未来的笔译实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更好地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

苑欣、裴正薇(2012)对比了美国、英国及中国十所知名高校的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发现它们都有完备的师资,并聘请校外资深翻译担任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国际组织或翻译公司进行考察和实习.(苑欣、裴正薇2012:97)我校自MTI办学以来,也一直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博览局、广西区外事办等单位实战经验丰富的翻译担任校外硕导.几年来,这些导师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参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民间高层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大型活动的翻译或礼宾接待,但是由于这些导师本身在这些大型活动中同时担负着更为重大的任务,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进行实时实地指导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今后可以进行一些探索,寻求某种方式让校外实践部门的导师在质量监控和现场指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加大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力度

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举办一次,新闻报道的内容尽管会有不同,但外交、商贸的大框架不变,很多术语会反复使用.未来可应用相关的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以提高翻译效率,减轻译员负担.

3.3 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翻译渗透到平常的教学或练习中

将博览会新闻翻译渗透到平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了解新闻翻译的原则和技巧,熟悉博览会的背景知识及相关术语表达,把学生培养成“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博览会新闻翻译后备人才.

3.4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段内,采取集中翻译的方式

根据学生译员的反馈,由于学生与教师译员(尤其是审稿人)在不同地方翻译,翻译错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而可能重犯,加大审稿负担;同时,学生遇到的翻译问题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建议整个项目组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翻译.但是要连续一周不分昼夜地将教师译员和学生译员集中到一起翻译,会有很多实际困难.但不妨考虑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小范围地(例如学生译员与审稿人)集中在一起翻译,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解决疑难.

3.5 培养审稿接班人,分摊审稿压力,加强对学生译员的实时指导

项目主管一人主审所有译稿,固然有表达方式统一、风格一致之利,但是将所有审稿任务加于一人身上,不仅当事人不堪重负,同时也因为时间被占用而无暇对学生译员进行实时的指导.未来不妨在教师译员中培养审稿接班人,这样既可以分摊审稿压力,又能腾出时间来指导学生.

4.结语

本文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MTI学生参与第九届、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快报》翻译项目的过程,总结了实习实践活动的得失,探讨了未来改进的思路.尽管本文集中写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笔译实习,但是其经验总结同样适用于其它地方的常规性国际会议实习.希望本文能为MTI兄弟院校的实习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

类似论文

国际会议第二轮通知

九十五学年度第一学期「」2陆,课程目标:认识图书资讯及图书馆的演进 了解查寻及取用图书资讯的方法 掌握国际汉学资源 柒,。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0050 点赞量:27595

程东红出席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国际会议

应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络组织(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PCST))和波。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3964 点赞量: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