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讨式教学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正是在课堂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课 讨论式 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其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而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 讨论式教学正是在课堂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下面就讨论式教学的收获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通过多年对高考,已经有很多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需要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 另一方面,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笔者常常会听到同事们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本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因此,历史授课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精心设计问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在命题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和与现实的结合性.如在必修1第10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必修1中国史和必修2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老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 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因此,上课前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 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又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


通过一年来的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笔者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效果如下:

(1)开辟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2)“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 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在讨论出现,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5)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讨论式教学的探讨,它势必会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角.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适应它的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现多渠道开放式教学,并保护、爱护、鼓励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大胆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类似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68321 点赞量:1532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了传统教科书的时序性,而是按“古今贯通、中外合编”专题式的结。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68384 点赞量:15428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高中历史课堂如沐春风

摘 要从多媒体着眼,从实际经验出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课文内容的拓展皆有申说,期待对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关 键 词多媒体;。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2442 点赞量:4756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理解课本内容 针对历史学科而言,思辨能力是。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20959 点赞量:26787

中学化学课堂讨式教学设计

摘 要: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与学生互动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课。
更新日期:2024-1-26 浏览量:21075 点赞量:5825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的同时,人才素质也显得至关重要 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683 点赞量: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