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主体性理其时代意义

摘 要 :人类的社会交互行为不仅是本能的、反射性行为,而是在理智的、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而来的行为,因而,人的主体性成为现代人学研究领域中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将从主客体关系、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主体性研究的时代意义三方面对本文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主体;客体;实践

一、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在现实世界里,人类处于主体地位并进行着实践活动,活动的对象就是客体,因而一切活动都是由主体和客体组成的.所谓主体,是指:“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①.那么客体便是指除主体之外的一切对象.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承认物质的第一性和意识的第二性是讨论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前提条件,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规定互为前提的;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客体也就不存在主体.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达到了对立统一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转换体现了其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②.认识论深刻揭示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掌握与被掌握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这是主客体之间最根本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不仅能使其成为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对象,而且又能将客体的本质规律转化为主体的认知,使主体自身也得到升华.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是人的一切现实关系的基础.

第二,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客体在相互作用时,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被主体认识和把握,这样客体就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在主体意识中,而主体通过这样的观念形式把握住客体的客观内容.

第三,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是指客体本身的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不会从事没有价值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总是在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中产生的.

第四,审美关系,即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呈现的感知与创造美的关系.美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客体经过主体的改造,不仅具有了价值,而且体现了主体的精神力量与创造能力.因而,美是主客体达成统一的最高形态.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认识、价值和审美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实践关系是基础,决定了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关系,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四种关系互相交织,促成一体.

二、 马克思人的主体性理论

(一)人的主体性概念

自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人的主体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一些唯心主义学派在讨论主体性问题时往往脱离人的实践,把人的活动抽象化,认为活动的主体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认为人的活动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③

马克思在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主体能动性的论述和费尔巴哈关于主体是现实的人的合理思想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主体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也并非指整个物质世界,而是作为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与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人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根本上是指人的实践能力和改造能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体现了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主要观点,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即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是统一人与自然的纽带,若要真正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来探寻人的主体性的根源,这也是马克思主体论思想的特色所在.

马克思还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缺点:“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⑤也就是,现实世界是在世世代代的人类活动下形成的.

(二)人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主体性特征

人的主体性特征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包含有:

1、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现实的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动性是人能够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活动的特有属性.人类通过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因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借助对客体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进行有效变革,使客体的存在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便体现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2、 主体的自主支配性.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由得掌握和支配活动.人的自主性是对人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的确证.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曾表明:“‘为自己’劳动和‘为主人’劳动一向态度不同,等人只要被迫做事,就必然会以不服从或不好好干来肯定自己的尊严”⑥.人只有感受到自己在劳动中的主要地位,才能产生对劳动的热情,主动参与劳动并创造出更多成果.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是发挥其自觉能动性的前提.

3、 主体的创造超越性.人作为主体产生出的创造性活动,能够创造出更适合人的需求的对象.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造是从不存在到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超越性,是主体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又改变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人的主体性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性是基于主体对现实存在的不满和更高层次的需求中产生的.主体在劳动活动中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求同存异,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新技术革命的成果,社会制度的竞争已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实质便是人才的竞争.技术革新离不开人才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才对于生产力革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要强化人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

我们国家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根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因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主体的需求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始动力,当主体需求被满足,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主体进行创造性劳动,从而产生更丰富的社会财富.

(二)抓住社会发展机遇

主体地位的肯定和主体需求的满足能促使主体能动性的更大发挥,对抓住社会发展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如果落后国家能够利用“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就能先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否则,就会“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⑦.

面对国际风云的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精准地分析世界变化形势,以宽广的眼光看世界,以奋发饱满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主题,抓住科技变革的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注解

①董耀鹏.人的主体性初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12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1页

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页

⑥[苏]伊谢科恩《自我论》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7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0页

类似论文

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幸福观

要:马克思大学时作的诗歌和博士论文主要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自由与幸福的思考 1835年至1837年上半年,马克思主要受康德&。
更新日期:2024-9-19 浏览量:118146 点赞量:25413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摘 要 】主体性思想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其中独树一帜 文章通过哲学史回顾,指出马克思以前的旧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更新日期:2024-9-15 浏览量:119613 点赞量:26291

马克思辩证法的时代价值

摘 要 :探索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中、西方理论界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2058 点赞量:390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解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0767 点赞量:62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生命力

摘 要:试图通过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若干重大研究,以期形成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į。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612 点赞量: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