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交叉文化的花园

各种文化在这座城市交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

典型的哈尔滨人最爱的是郊游――他们叫野游――而且这种郊游和其它地方不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想想吧,春暖花开之日,风和日丽之时,全家人跨过松花江,来到太阳岛,铺开一块垫布,摆开啤酒,佐以红肠等下酒之物,开始轻松享受生活.如果气温允许,还会有人不时跳入江里洗澡――东北人最早都管游泳叫洗澡,听着就朴实无华.

据说这个习惯是“老毛子”(东北人对俄罗斯人的俗称)带来的,哈尔滨至少曾经是俄罗斯人最多的中国城市,还拥有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现在已经成为哈尔滨地标之一的索菲亚教堂.哈尔滨曾经拥有100多座教堂,最大的尼古拉教堂早已经被拆了,那里现在是一个环岛.但如果想寻找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哈尔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随便走一走,满眼都是俄式建筑.

哈尔滨大概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100多年前,由于兴建中东铁路,人们开始在这一地区聚集,铁路修竣,城市也就有了相当规模.没有中东铁路就没有哈尔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尔滨应该算是俄罗斯人建设的城市.据说,1898年,沙俄中东铁路局工程师施特洛夫斯基花了8000两银子买下了一个叫“田家烧锅“的地方的产权,作为中东铁路局的临时驻地,那就是现代哈尔滨的雏形.1917年后,俄罗斯局势动荡不安,贵族们纷纷逃亡,一部分逃到巴黎,一部分就逃到了东方小巴黎――对,这就是外界对哈尔滨的称呼.她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东方莫斯科,显然,这个称呼也是来自俄罗斯.


1894年,第一个到哈尔滨的犹太人也是来自俄罗斯,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迁居哈尔滨的历史.犹太人对哈尔滨的影响除了音乐外,就是经济了.现在哈尔滨人引以为傲的秋林商场、马迭尔旅馆,都曾经是犹太人的产业.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纷纷移居中东,但他们对哈尔滨的影响至今不绝.现任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曾经说过:“我是半个哈尔滨人.”此言不虚,他的祖父母,甚至父母都曾经在哈尔滨居住.2004年6月,奥尔默特以私人身份来到哈尔滨,还出钱修葺了祖父母的墓地.他的祖父母就安葬在哈尔滨郊外的皇山公墓,墓碑上刻着奥尔默特的话:感谢你们保护我们家族的过去,并且让过去曾是这个犹太社区一部分的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尊严,感受到他们受到的尊敬.这一切将永远使我们铭记曾有很多的犹太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哈尔滨.

奥尔默特祖父母生活在哈尔滨的那个年代,这座城市的侨民来自33个国家,总数近20万.在皇山公墓,有500多个犹太人长眠于此,那些犹太风格的墓地,成为哈尔滨外来文化的象征.

于是,各种文化开始在哈尔滨交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气质,哈尔滨另外一个城市地标,1958年建成的防洪纪念塔塔身雕塑里,就有高鼻梁卷发的外籍哈尔滨市民投入抗灾的形象.外来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关东文化,在哈尔滨顺理成章地融为一体.桑克说,在哈尔滨,即使没读过书的老叟也把水桶叫喂得罗,连衣裙叫布拉吉,补穷的大婶则把缝纫机叫马神,把已婚妇女叫马达姆等

哈尔滨的少数民族文化很好理解,“哈尔滨“这三个字,就来自女真语,也有说法是来自蒙古语.而说到关东文化,就不得不提起土匪,历史上,哈尔滨不停地受到土匪的骚扰.一般的哈尔滨人和土匪黑社会无关,只是有着性格豪爽的一面而已,但豪爽走到反面,自然也会让人担心.

那天晚上,我和桑克在街边大排档把酒闲聊时,边上的一对夫妻开始吵架,最后居然动起手来,以酒杯酒瓶做武器,酒瓶的碎片还伤及了另外一桌的客人,那人腿上登时血流如注,致使骚动升级.江苏籍作家王梦马曾在哈尔滨生活过十年,他说:“哈尔滨是一个拥有诸多禁忌的城市,比如:在街上行走不能直视其他女人的身体(因为这种没有得到允许的直视而导致的街头件屡见不鲜)等“王梦马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哈尔滨人性格中剽悍的一面,这种性格成就了哈尔滨人的胸怀,往好了说是豪爽,好打抱不平,往坏了说呢,就是野蛮、暴力了.好在近年来人们更关心如何在经济和事业上发展自己,这样的事已经没像以前那么常见了,哈尔滨盛产,满街的俨然一道风景,但们的豪爽劲也经常体现在大爆粗口上等(古古荐自王小山的BLOG)

类似论文

汽车文化后花园

提起“三州田”这三个字,或许有许多人想到的都是在山路上亡命飞驰的飙车族 其实,早些年确实是这样的,三洲田就。
更新日期:2024-6-3 浏览量:11415 点赞量:3290

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文化建设在广播电视。
更新日期:2024-5-8 浏览量:13801 点赞量:4666

春风化雨,让经典文化传播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
更新日期:2024-3-21 浏览量:47410 点赞量:1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