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音乐文化探微

摘 要 京族的音乐文化特色明显,内涵丰富,如京族的民歌和器乐曲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内容.本文专门就京族民歌与传统节日――哈节和器乐曲各自的起源、内容形式及发展前景方面作初步的探索,旨在展现京族与众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与艺术魅力.

关 键 词 :京族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过去称为越族,因其祖先曾在公元16世纪初由越南的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今东兴市的山心、(氵万)尾、巫头三个小岛,于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和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今称为越族)属于同源民族,因此两者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

如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一样,京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存在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风情礼仪、岁时节令、宗教活动中.由于其靠海的缘故,所以京族的音乐文化有很多关于“海”的内容.又由于和越南相邻而居,其音乐文化和越南的京族的音乐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代代相传、丰富和发展,京族音乐文化已经越来越成熟,成为京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形式丰富多彩,有民歌、传统节日――哈节、器乐曲、歌舞等.本文仅从京族民歌与传统节日――哈节和器乐曲的起源、内容形式及发展前景方面作初步的探索,旨在弘扬本土有价值的音乐文化.

一民歌

1起源

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京族是一个海洋民族,劳动的方式是出海捕捞、下田耕种,他们的民歌就在年复一年独特的劳动生活过程中慢慢发展完善.歌唱在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襁褓婴儿接触《摇网床》开始,到儿童时代的童谣,成年时下田出海的劳动歌,谈婚论嫁的爱情歌,生命终止时的丧葬歌,可以说,歌声伴随着京族人的一生,歌声抒发了京族人民热爱劳动和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京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所唱的山歌以京语为主,但由于长期与汉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大多数京族人会说汉语或当地白话,所以有一部分歌曲属于白话唱法,唱起来通俗易懂且上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内容形式

(1)海歌

海歌集中反映了京族人的海上捕鱼生活.京族是中国唯一住在海边的少数民族,其劳动的方式主要是从事渔业,因此京族的海歌内容大部分是描写出海捕鱼、摸螺、洗贝等劳动生活,感情是欢愉的,充满对收获的期望.由于这些劳动又属于个体的劳动,不需要协调一致的动作,因此旋律是舒展的,节奏比较自由.

比如《出海歌》:“海水浪叠浪,姐妹哎,出海心欢畅,撒网捕鱼遍南海,鱼虾堆满仓,姐妹笑声扬(叮当叮).”这首歌曲短小精悍,曲调活泼开朗,旋律中音程四五度的跳进比较多,犹如海上的波峰浪谷,高低起伏,使得歌曲富有变化,短短的几句歌词就把海上捕鱼获得丰收的景象描绘了出来,人物内心的喜悦通过衬词“叮当叮”来体现.

另外一首劳动歌曲《采茶摸螺歌》,也是一首生动、活泼的歌曲.歌词大意是:“姐妹上山嗬采茶,采了茶嗬下海摸螺,下海摸螺一箩箩一筐筐,一筐筐一箩箩,姐妹采茶摸螺真快乐,叮当叮,叮当叮.”旋律是抒情与跳跃相结合,刻画了京族姑娘洒脱的形象,歌词简洁地把京族姑娘上山采茶和下海摸螺的快乐表达出来,最后以“叮当叮”作为结束,渲染了劳动生活的情趣.“叮当叮”是越南民歌常用的表情性衬词,从这里可以看出京族音乐受到了一定的越南文化的影响,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民族风格.

(2)情歌

关于爱情内容的歌曲在多数民族里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京族也不例外.唱情歌是京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抒发情感的方式.他们在歌唱中互表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反映的是一种纯朴、健康的爱情观、审美观以及真诚严肃、坚贞不渝的爱情态度.

京族情歌中的《过桥风吹》是一首有代表性的歌曲:

“相爱脱衫相送,回家撒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风吹无影又无踪,相爱脱葵笠赠送,回家撒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阵阵风把帽吹向天空,相爱把戒指赠送,回家撒谎洗手掉水中,冲到深处黑咕隆咚.”

歌词中没有一句对姑娘的描写,但是通过小伙子的心慌意乱,对母亲善意的撒谎,可以看出姑娘必定十分温柔美丽,要不如何令小伙子如此痴情呢

《唱十爱》中描写“一爱哥哥能干,下海打渔上山种田,勤劳勇敢勤俭,二爱哥哥情意绵绵,知心话比蜜甜,真心实意把妹来恋”.京族姑娘把心上人的标准用具体的劳动来衡量,喜欢的是勤劳善良、并肩出海、用情专一的人,表现出健康、朴实的爱情观.

(3)风俗歌

风俗歌反映了京族的婚嫁丧葬等风俗习惯.以举办婚礼为例,在婚礼举行当天,“男方会派二男二女到女方家接新娘,并带上事先挑选好的歌手.到了新娘家,双方的歌手就开始进行对歌.男方的歌手必须唱赢了女方的歌手,女家才让新娘出门.新娘出门以后,女方的歌手们又在迎亲路上设下三道关卡,用红布条拦住.男方歌手唱赢一次,拿下一条红布,通过一道关卡,最后都唱赢了,才让迎亲的人将新娘领走.新娘步行要到男家时,又由双方迎送的青年男女唱起欢歌,一唱一答,热闹非凡”.

在婚歌中有代表性的是《京家姑娘情最浓》、《送新娘》、《婚礼歌》等,表达的是京族人的真情、赞美、感恩、等内容,速度是比较缓慢而自由的,旋律抒情委婉,一方面和京族使用的伴奏乐器独弦琴有关,另一方面“大概与京族人感情含蓄,性格温柔的‘族性’有关”.

(4)儿歌(包括摇篮曲)

京族的儿童还在婴儿时期便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妈妈会在网床边唱着充满爱意的摇篮曲,把一颗稚嫩的童心和浩瀚的大海拴在了一起,比如《摇篮曲》:“孩子快睡吧,爸爸出海打鱼快回来啦!现在风浪多么平静啊,乖乖孩子快睡吧.”京族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小和大海有着亲密的接触:


“爸爸去打鱼,妈妈去插秧,我把大门锁,海滩去游荡,捉得小螃蟹,大海水已涨,浪涛催赶我,携篮走得忙,回家拿刀斩蟹爪,起火煮锅螃蟹汤.爸爸妈妈收工回,门口闻见海味香,‘小乖乖,小乖乖,小小学会把家当’.”

此曲旋律起伏不大,曲调简单,语言生动又充满童趣,体现了京族儿童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勤劳坚强的性格.

3.新时代京族民歌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京族的民歌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以京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不断地问世,如《槟榔树下摇网床》,海风、槟榔树、网床、母亲等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南国风情画,旋律委婉温和,唱出了京族民歌特有的柔情,此曲曾获1986年全国征歌一等奖,被誉为“飘向世界的摇篮曲”.还有宋祖英演唱的电视剧《故乡的独弦琴》主题曲《金滩有缘》,展现了京族的海韵风情.雷佳演唱的《过桥风吹》,让京族的民歌再次得到了弘扬.

二器乐曲

京族的器乐曲最有代表的就是独弦琴曲了.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间乐器,在京语里称旦匏,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擅长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由于其音色与京族语言极其相像,所以颇受京族人民的喜欢.独弦琴只有一根弦,如何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呢奥妙就在于泛音的演奏,通过右手切弦和左手摇杆的控制获得.传统的竹制或木制独弦琴音量小,延音短暂,目前独弦琴经过不断的改革,把电声与乐器本身融为一体,使音色更柔美典雅,更富表现力.

1.起源

关于独弦琴的起源,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一是认为中国殷代已有的弹拨类弦鸣乐器,一是认为京族的先民从越南迁入中国,独弦琴也理所当然是从越南带入中国的.我比较认同的是从越南传到中国的观点.但不管它发源自哪里,都已经和京族人朝夕相伴了四百多年,我们应该把它看成京族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内容

由于演奏的方法比较复杂,独弦琴很难演奏一些急促欢快的乐曲,所以独弦琴的曲目演奏速度都是自由缓慢的,这也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乐器的独特之处.传统的曲目有《高山流水》、《孤山寒影》、《骑马》、《渔家四季歌》等,其中流传最广最久的是《高山流水》.这首乐曲从旋律上看,和古琴版的《高山流水》没有共同之处,从听觉上,和古琴所营造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意境相比,独弦琴版的《高山流水》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委婉细腻的、缥缈缠绵的感受,这比较符合京族人的性格,温柔的、含蓄的.

3独弦琴曲目的创新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的独弦琴演奏家根据自身的演奏经验和技巧,创作了一批独奏曲,使京族的音乐文化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有些传统的曲目经过改编和创作,赋予了时代新意,比如王能的《渔家四季歌》、《摇网床》等,其它的曲目有的是从京族民歌或音乐里吸取精华创作出来的,如何绍的《京海琴韵》、《月下摇篮曲》等,王能的《我爱京岛》、《思乡曲》等等,得到了广泛流传.

三传统节日――哈节

哈节,是京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哈”就是唱歌的意思.唱哈活动的固定场所,就是“哈亭”,京三岛每个村庄都建有“哈亭”.三个小岛举行“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 尾、巫头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农历八月初十.时间上的错开,是由于建亭日期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许是京族人的特意安排,为了让欢乐能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这盛大的节日.“哈节”持续举行三天,一般在外面工作的人都会返乡参加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庆祝自己的节日.

1关于“哈节”的起源

京族关于“哈节”的传说故事有两个版本.一是传说七八百年前,京族人们受到统治者的压迫,生活苦不堪言.这时一位歌仙以传授歌舞为名,鼓舞人们起来反抗.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修建了“哈亭”,流传至今.一是源自《镇海大王》的故事,描写了远古时代白龙岭上住着一条蜈蚣精,经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吃人作恶,一个神仙扮成乞丐模样,用计把蜈蚣精杀死了,京族人把这位神仙尊奉为镇海大王,每年唱哈一次祭神,来保佑渔民的平安.这两个版本的故事其实都反映了京族群众的一种信仰,他们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渴望得到一种征服自然的力量,于是神化了某个人物,加以膜拜,祈求平安和获得好收成.

2.“哈节”活动的内容

“哈节”活动的内容,包括迎神、祭神、入席、送神.在整个唱哈节的四项活动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贯穿始终的哈歌了.哈歌一般平时不唱,在“哈节”中由“哈妹”担任主唱,“哈哥”操琴伴奏.内容极富民族特色,生产劳动、宗教信仰、传说故事、哲理、爱情,都能在哈歌中表现出来.“哈歌音乐古朴典雅,节奏舒展而多变,旋律低回婉转,多用波音、颤音装饰,有悠长的花腔,富于吟唱般的韵味,感情纯真、虔诚.”

3今天“哈节”的发展

“哈节”从诞生至今,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哈节”至今,“哈节”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内容上,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娱乐要求,“桃姑”在祭祀的表演中增加了世俗娱乐的成分.在形式上,“哈节”不再局限于唱哈,同时还举办歌圩、美食节、篝火晚会、文化研讨会等项目,影响的层面更广了,除了京族群众外,还吸引了大量的汉族的、越南的群众参与,“哈节”成为一个融文化和旅游一体的京族民俗文化品牌.2006年5月20日,“哈节”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的东兴“哈节”首次由政府承办,这意味着“哈节”上升到了政府主导的层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京族的音乐内容非常丰富,有着多样化的形式,和京族文化本身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值得音乐工作者们作深入的挖掘、研究、整理,发扬.笔者这里谈及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价值研究有待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相信经过音乐工作者们的参与和不懈努力,京族的音乐文化,必将如南国音乐文化中的璀璨珍珠,在新时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注:课题项目名称:本文系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京族的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x081067)的阶段性成果.

类似论文

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探微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需要的人才是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音乐教育,能充分挖掘青少年的身心潜能。
更新日期:2024-1-20 浏览量:21134 点赞量:6066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策略探微

音乐具有抚慰心灵、愉悦情绪、发展思维和激发想象力的作用,因而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音乐欣赏更是幼。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1435 点赞量:6252

“两型社会”的文化探微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如。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5839 点赞量:22908

冥婚风俗背后的宗教文化心理探微

冥婚,即为已死之男女行结婚礼也,犹言冥配、幽婚、鬼婚、配骨等 冥婚之俗自周代便已出现,《周礼地官》“媒氏”。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135 点赞量:33808

彝族音乐文化特质探析

摘 要:具有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改变,形成了别具风格。
更新日期:2024-9-28 浏览量:118983 点赞量:25499

新课程下中学音乐教师素质提升探微

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声音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6721 点赞量:11453

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文化价值探微

【摘 要 】虽然就文学思潮而言,西方浪漫主义已经过时,但是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早已深深地烙刻在西方的文化传。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7157 点赞量:2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