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日语格助词「で」

摘 要:近几年,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已经形成了一个热潮.本文乘此热潮,以日语中常见的格助词「で」为研究对象,选取大量例句,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阐明了其原型意义以及原型意义和各个义项之间的意义关联,从而建立其放射状范畴化语义网络.旨在提供一种不单纯注重语法的新的研究视角,方便日语学习者学习.

关 键 词:认知语言学;で;语义

作者简介:关瑜(1989-),女,辽宁本溪人,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日语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2

引言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初学也会接触到不少格助词,其中就包括「で」.这足以说明其常用性.但是,词汇的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动词、名词而且也存在于介词也就是格助词之中[1]25.因此,单纯依靠强制记忆很难把每一个义项的用法记牢,进而影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着重阐述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人类语言之间所存在着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解决传统语法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范畴、原型、放射性范畴化等理论,分析格助词「で」的语义构成.希望通过分析,对日语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有所帮助.

1.格助词「で」的语义认知

1.1「で」的一般语义认知

依据《日汉大辞典》(2002),格助词「で」接在体言后,有七类用法;《大辞林》(3.0)中,格助词「で」是中世以来,由格助词「に」后加上「て」的「にて」转变而来,有六类八种用法;《新明解国语辞典》(2010)中,格助词「で」有六类用法.以此可以确定「で」的多义性,但考虑到其义项分布不尽相同,为了防止重复和遗漏,本文将「で」的义项整理为五类十三项.如下:

(一)表示场所.

①本屋で買う./在书店买.(动作发生的场所)

②そこで事件があった./那里发生了案件.(事件发生的场所)

(二)表示手段、方式、工具、材料、要素等.

①その事件をテレビで知った./看电视知道的那个事件.(手段)

②大声で読む./大声读.(方式)

③ペンで書く./用钢笔写.(工具)

④木で作る./用木头制造.(材料)

⑤日本文化の特徴という題目で論文を書いた./以日本文化的特征为题目写论文.(要素)

(三)表示原因.

長雨で作物がくさる./因连日下雨,农作物腐烂.

(四)表示动作主体.

二人で行く./两个人一起去.

(五)表示限定.

①クラスで一番の成績./成绩全班第一.(范围限定)

②三本で百円./三支一百日元.(数量限定)

③一日で完成する./一天之内完成.(时间限定)

④五万円で買う./花五万日元买的.(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以格助词「で」为考察对象,暂时不考虑「で」替代谓语后的「だ」的用法,以及后续另一个格助词如「では」「でも」的用法.如上所示,「で」的义项多而杂,它表示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单纯记忆,我们还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研究它.

1.2格助词「で」表场所的认知

认知语言学将多义词本身看成一个语义的集合,即范畴;将各个义项看成是组成范畴的事例.瞿东娜(2006)认为,任何范畴都具有由典型事例到边缘事例的模糊性特征.其中典型事例称作原型(prototype,プロトタイプ).原型的认定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所有范畴的事物都有原型.[2]438

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通过隐喻、换喻等认知方式不断向外扩展.语义也是如此,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发生意义扩张,形成语义网络.一个多义词所形成的语义网络中的各义项地位是不相同的,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典型义项就相当于原型,它往往是人们最开始获得的义项,也是语言符号最原始、最基本的义项.

根据以上理论,结合1.1中查阅各辞典的结果,本文认为格助词「で」的原型意义即(一)表示场所的意义.特别是“中世以来,由格助词「に」后加上「て」的「にて」转变而来”这一语源说明给我们提供了判断依据.(「にて」是「において」的雅语,表场所.)而(一)之外的其他语义则为边缘义项,即「で」的周边语义.我们可以认为「で」的其他义项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表示场所的意义派生出来的.

当然,日语中有许多可以表示场所的格助词.由于汉语对场所的性质不加区分,日语学习者又没有掌握各个格助词在认知上的意义特征,因而很容易发生误用.「で」表示场所时具有“动作或事件的空间界限”的意义特征.例如:

子供たちが川で泳いでいる./孩子们正在河里游泳.

此处使用格助词「で」,表示为了实现“游泳”这一动作,选择了“河”这一场所,虽然河流可能很长很宽广,但「で」给人以在河岸附近狭窄范围内的印象.因此,可以说「で」表示动作或事件是在极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的,即使接用表示极大范围的名词,依然表示动作进行的空间不是无限的.

而且「で」在实际使用中,表示场所的用法确实数量庞大,有许多例子:

①この新聞は駅の前で売っている./这报纸在站前有卖的.

②中国銀行で口座を開く./在中国银行开账户.

③小道は湖に出るところで尽きていた./小道到湖边就到头了.

④道は郵便局のところで、右に折れる./道路在邮局那里向右拐.⑤学校への途中で友人に出会った./在上学的路上碰到了朋友.

⑥電車の中で絵本をなくしてしました./在电车里把小人书弄丢了.

⑦学校の近くでビルを建てている./学校附近正在盖高楼.

⑧今日は東北地方で雪が降っています./今天东北正在下雪.

⑨ここで車を停めよう./(暂时)把车停在这里吧.

⑩道で交通事故があった./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

上例基本包含了格助词「で」表示场所意义的全部用法:①②是强调意志行为动作的场所;③④是表示状态动词动作的场所;⑤⑥表示非意志结果动词的动作场所;⑦⑧强调动作的过程;⑨强调动作的偶然性和临时性;⑩表示动作性事件发生的场所.但无论是哪一种用法,都符合其“动作或事件的空间界限”的混沌语义.

1.3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展过程

1.3.1「で」的放射状范畴化语义网络

认知语言学中的放射状范畴,就是以某个典型成员(即原型)为中心,对二次的周边成员进行位置分布,再以二次成员为中心,向三次的周边成员辐射等以此类推,就表现为几重圆呈放射性扩张的结果.这种放射状范畴的形成过程,我们称为“放射性范畴化”.[3]238.依据此理论并结合1.2的内容,本文认为,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展过程就是以「で」表示场所的原型意义为中心,通过隐喻等认知手段向工具、原因、动作主体、限定等周边语义扩张,形成放射状范畴化语义网络的过程.「で」的语义扩展过程如下:

场所→工具、方式、手段→材料、要素→原因

→动作主体

→范围限定→时间限定、数量限定、限定等

1.3.2「で」的语义扩展过程

A.表示工具、方式、手段、材料、要素及原因.

场所→工具、方式、手段→材料、要素→原因

「で」的原型意义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场所.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扩展为工具、方式、手段意,而工具、方式、手段意可以扩展为材料、要素意,再进一步扩展为原因的意义.例如:

①川で汚れた服を洗う./在河里洗脏衣服.(场所)

②湯船で汚れた服を洗う./在澡盆里洗脏衣服.(场所或工具)

③洗面器で汚れた服を洗う./在洗脸盆里洗脏衣服.(工具)

④洗剤で汚れた服を洗う./用洗衣粉洗脏衣服.(工具、方式、手段或材料)

⑤米で酒をつくる./用米酿酒.(材料)

⑥さんの魅力で観客を惑わす./女演员的魅力吸引了观众.(抽象的工具或原因)

⑦風邪で一週間休みました./因感冒休息了一周.(原因)

我们可以把上述例句想象成「で」由表示场所 340;意义到原因意的语义扩展过程.可以确定,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生语义扩展的重要原因就是隐喻这一认知手段.隐喻就是基于两种事物或概念的类似性,用其中一方的描写方式来描写另一方的比喻形式.它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且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格助词的意义经常是游弋的.如上例中的①②③,无论是“河”“澡盆”还是“洗脸盆”都承载了“洗脏衣服”这一动作,基于这种类似性,日语都用格助词「で」对它们进行描述.当铁匠用榔头打铁时,榔头毫无疑问是一种工具;而上例⑥中,女演员用自己的魅力打动观众,她的魅力可以看成是一种抽象的工具,也可以看成是观众为之倾倒的原因.以此类推.

B.表示动作的主体.

场所→动作主体

「で」也可以表示动作主体,这一语义扩展也来自于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场所的原始意义.例如:

①台所でご飯を作る./在厨房做饭.(场所)

②自分でご飯を作る./自己做饭.(动作主体)

发生这一语义扩展的原因是焦点的转变.原本是在某一场所、某人进行某一动作的场景.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场所上,则使用格助词「で」对这一场所进行描述;当我们把场所背景化,把认知的焦点放在进行动作的人身上时,「で」就产生了表示动作主体的语义.

C.表示限定.

场所→范围限定→时间限定、数量限定、限定等

「で」的原型意义表示场所,具有“动作或事件的空间界限”的意义特征,就很自然地演变成了范围的限定的意义.例如:


日本で一番高い山は富士山です./在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范围限定)

例句中“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成立的空间界限是“在日本”,众所周知,当超出这一界限后,这一事实就不能成立.因此可以认为范围限定的意义用法是场所意义的扩展.

而当「で」接在表示时间、数量、钱数等的名词后,这种限定意义就变成了对时间、数量、等的限定.例如:

①三尺で一メートルになる./三尺为一米.(数量限定)

②申し込みは明日で締め切りです./报名明天结束.(时间限定)

③この辞書は三万円で買いました./这词典花三万日元买的.(限定)

2.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日语格助词「で」具有多义性,各个语义看似零散,实际上互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原型意义是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场所的意义,具有“动作或事件的空间界限”的意义特征;其他语义是以此意为基础在人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派生而来的.我们在记忆其各个义项的过程中,若能掌握其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希望日语学习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其他格助词的理解和研究之中.

类似论文

认知语言学角度英语词汇教学

摘 要:我们知道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先决条件 词汇教学一直以来被视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但依然。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725 点赞量:5830

认知语言学角度俄语网络流行词

【摘 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新词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与人类通过认知加工千变万化&。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9218 点赞量:3616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三)

摘 要:日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日语的掌握 文章选取描述触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着。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9698 点赞量:3564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四)

摘 要:笔者选取描述味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着眼于其句义结构和句法框架,考察参与人类味觉体验活动的要素。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9146 点赞量:5478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摘 要 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来看,英语语法的教学地位和教学方式一致备受争议,很多学校在语法教学这一块忽视了教。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8160 点赞量:24069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

【摘 要】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二者是语言学领域较为常见的对立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和以泰勒为代表的。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19465 点赞量: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