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的文学创作

摘 要:虽然三毛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但她热爱生活的态度,才情四溢、真诚自然的写作,至情至性的心灵仍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如果要探讨三毛的文学创作,就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人生观、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

关 键 词:人生观文学观念文体形式文学主题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三毛曾留学欧洲,与荷西结婚后定居在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作品源源不断,1976年5月结集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1979年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回到台湾.返台后,在文化大学任教,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84年因身体原因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作品主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她的作品在全球的华人社会中广为流传.虽然三毛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但她热爱生活的态度,才情四溢、真诚自然的写作,至情至性的心灵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她让原本平淡的人生因她飞扬的个性和苦心的经营而显得不平淡,活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三毛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你的生活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是主角.”


一、人生观与文学创作

德国美学家席勒说:“生活是严肃的,而艺术是嬉戏的.”而三毛正是以“游于艺”的态度来面对写作的.她明确宣称文学创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但是三毛所说的玩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嬉戏玩耍,而是强调率性而为,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三毛的文学观主要来自于她的人生观.“我是游戏人生.等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三毛是一个为了快乐而写作的作家,我们要探讨她文学创作,品味其作品的意蕴和魅力,就不能不关注她的人生观.三毛的人生观与她的个性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三毛的文学创作没有一般作家的那种严肃的使命感.她认为创作与生活是紧紧相连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只有快乐生活最重要.三毛在创作的过程更重视的是对于自身经历或者情感的一种记录,而不是这些作品会产生或应该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这种自由的创作心态也正是三毛备受普罗大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她曾明确表示:“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的真正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三毛所谓的游戏并不是不认真对待人生,而是要摆脱掉那些生活羁绊,以轻松的自由自在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无论是生活的愉悦还是悲哀,是成功还是失意等人生的种种都应随心所欲地记录下来.这种人生观和写作态度的形成,源至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人生阅历.年少时的三毛性情孤僻、感情脆弱,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笑看风云,完成自我,生命对她来说就是黑暗而狭窄的犄角.初中时期数学老师的欺辱更使她陷落在长达七年的自闭时期,强烈的精神刺激和无理的人格侮辱使她原本就孤僻的性格变得扭曲、病态,她再也不肯到学校去,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怕接触所有的人.她好像给自己穿上了无形的盔甲,并在周围筑起无形的堡垒,以防止他人进犯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孤独与落寞、偏执与敏感,认真与狂躁,自尊与自卑,使她时时挣扎在内心与外界的苦斗中,每当心灵受伤或幻梦破灭的时候,就想到以死来求得解脱.三毛在1986年所写的《生之喜悦篇》里回忆当时“是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内心焦虑逐日俱增所致而”.“没有上学的日子持续了七年.对于一个少年来说,那造成了生长期的一个断层.以后,那七年啊有如一种埋伏在身体里的病.一直到现在,仍然常常将自己禁锢反锁在黑暗中,不想见任何人.当我写到—小小的双手,怎么用力也解不开是个坏小孩的死结那句话时,发觉自己竟然悄悄流泪.大人的回忆,小人的遭遇,那里面孱弱、自卑、寂寞都是如此无能为力.”(《轨外》)这种自我封闭的生活整整延续了七年,直到十九岁,她又才慢慢地重新接触社会,变得开朗起来.1973年夏天,三毛与她“生命的一切”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了.她成了沙漠里最快乐的女人.从此,三毛万水千山走遍,在目睹了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人生世相,又经历了刻骨铭心、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情爱之后,渐渐彻悟了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生命和享受生活.从自闭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的个性和人生发生了蜕变——最终化蛹成蝶.“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她开始尽情地享受生命,学会了从最平凡最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美好,才有了《结婚记》、《沙漠中的饭店》、《悬壶济世》、《沙漠中的饭店》、《娃娃新娘》、《死果》等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神秘色彩的故事.

“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问题的自我理解.写作对于三毛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背后,如影的是单调、简陋、艰苦的沙漠生活;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随行的是杜鹃泣血的辛勤笔耕.撒哈拉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在茫茫大沙漠中,光是皮肤就已经被沙漠揉搓到一点儿都没有了,气候也很差,早上可以8℃―12℃,下午可以50℃―58℃.没有空调、没有冰柜,甚至用水都要到一公里以外去提,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探险的精神是难适应那里的生活的.但是三毛不但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更能享受这样环境所带给她的特别感受并诉诸笔端与读者分享.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这正是对三毛在文学创作中费尽苦心的最好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创作态度,把这份人生阅历和写作的辛苦都变成了珍贵的生命体验.二、文学创作的主题

三毛在创作中往往不会去捕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她更看重从自我的生活和人生经验里去感悟生命的深度、人生的内蕴,情感的价值和人性的本质,她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 #30340;“我”,仿佛所有的人、物、事、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只是为了三毛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美丽东方女子而存在.

纵观三毛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前期作品.(17岁到22岁)这一时期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有《惑》、《异乡之恋》、《雨季不再来》.

一九六二年发表在《现代文学》上的《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沉醉在那个世界里不能自拔,虽然我害怕,我矛盾.但我却说不出对那种快感的依恋.夜以继日的,我逃避,我也寻找,我知道,我已经和它溶为一体了”.这篇作品主要描写了三毛自己因病而迷失在珍妮画像里的幻觉,以意识流的方式纵情地倾吐了失学、病痛下的煎迫、对生命的追求和失落的狂乱,与外部世界无法沟通的痛苦成为此时的三毛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惑》里面重复引用电影的歌曲“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等”正是“我”心中最大的迷惑.我来自何方?又要往哪里去?人为什么要活?她拼命追寻却得不到答案.“我”不断逃避和画像里的珍妮靠近甚至结合,却又躲不掉.这表示当时的三毛活在一个极为矛盾的情境中.她非常怕自己变成珍妮那样,又无可抗拒地向珍妮靠拢.每当她走进珍妮的世界时,就会“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快乐一种极端矛盾的伤感.”《惑》是三毛成长期的作品,全文充满忧郁的色彩,技巧略显生涩,但表达的心境却比的同龄女孩敏感、早熟.《惑》中的“我”那苦闷、忧郁、自卑而封闭的特质其实已经深深烙印在三毛心灵,成为她生命的底纹,在她日后的文章中仍然时隐时现

(二)中期作品,是三毛离开台湾以后创作的小说散文.

这一时期三毛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变.健康、明朗、流畅、诙谐的文学风格代替了早期创作中的悲苦、忧郁、迷惆、空灵的色彩.十四年的时间在同一个作家身上,作品风格变化之大是十分惊人的.这与三毛十几年来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有关.”这一时期三毛付出最大心力笔耕的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几个岛屿所独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如《悬壶济世》、《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白手成家》、《沙漠观俗记》、《芳邻》等等,写活了大沙漠和各岛的风俗民情美景,其中对沙漠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的叙写,更是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叙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呈的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这里,不仅篇篇有我,而且一切的故事一“我”中心,围绕“我”而展开.在沙漠的阳光下,三毛姿意地抒写生活的喜悦,在“我”的经历中,飞扬着三毛活泼的个性,浮动着三毛喜怒哀乐的神情,作品讲述的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但至始至终贯穿的却是三毛自己鲜明的自我形象.

(三)后期作品,指的是三毛离开撒哈拉以后的创作.

三毛的游记性散文以《万水千山走遍》及其续集《高原的百合花》为代表.这里收集都是都是三毛游记性散文的佳作.

三毛先后到过五十九个国家,写了大量的游记性散文.三毛的游记性散文很少对自然景观的记述,而是企图展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这与她到每一个地方都要看市场、看公厕、逛书店;喜欢和陌生人交朋友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些,三毛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公共道德、生活水准、社会秩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这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了解,也是旅行者的最大收获.有人认为三毛这一时期的作品比起撒哈拉时期的散文和撒哈拉式的轰动来说显得平淡无奇.实际上是生活的历练使此时的三毛变得淡泊和内敛了.这些作品仍时时流露出三毛的真挚情感:对社会国家民族、对父母家庭、对朋友学生的爱和关切等

三、独特的文体形式

三毛的作品主要是在讲她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更为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最令她钟情的是特定地域、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我不爱‘景’,我爱‘人’.”因此,三毛在创作中往往是以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笔者认为把三毛的创作文体称为“私小说”比较恰当.

展示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这种文体为三毛记录自己的传奇经历,张扬自我个性,充分释放女性生命意识提供了最为合适的表达方式.细观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她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足迹,她生活中出现过的亲人和朋友,在她的作品里均有记载.其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是她与大漠上与撒哈拉人坦诚相待的关系,是撒哈拉令人耳目一新、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撒哈拉时期的文学作品讲述的就是三毛的传奇人生经历.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当一个女子点石成金般地让撒哈拉那片荒漠之地变得如此多姿,让年复一日的平淡枯燥生活变得如此多彩,我们就不得不惊叹她的胜人一筹.在三毛的散文中,她把自己融进作品去,以纯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自己经历的真实生活,自己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自己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的神秘色彩.“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就像《哭泣的骆驼》,我的确是和这些人共生死,同患难,虽然我是过了很久才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我还是不能很冷静地把他们玩偶般地在我笔下任意摆布,我只能把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去把它记录下来.”“我”与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命运背景相关,或是往来密切、感情相通,或是和周围环境发生着碰撞与矛盾.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性格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所以,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成为触发三毛思想感情变化的催化剂.作者着力刻划的是主人公的一切,但最后的停泊地是三毛的心灵世界.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照样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卖花女》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无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淳厚;《士为知己者死》写的是米盖无奈的世俗婚姻,折射的是三毛追求个性平等的现代爱情观,《哭泣的骆驼》坦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等.

从少女怀春的处处留情到R 20;生命的一切”的神仙眷侣,《梦里花落知多少》道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娃娃新娘”,《撒哈拉的故事》演绎了三毛的博爱人生.从“沙巴军曹”到“收魂记”,《哭泣的骆驼》叙写了三毛的传奇人生.而透过24部呕心之作,三毛的笔耕人生又清晰可见.三毛的人生历程并不长,但却充滿了传奇的色彩:童年时代,被视为“问题孩子”;在雨季少女的时期,梦想成为毕加索的女人;曾经自闭七年,日后竟“万水千山走遍”;一生中有众多的追求者,却唯视荷西为“生命的一切”;不富有,却乐善好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却选择在1991年1月4日清晨,用自己决绝的方式,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的文字的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等.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三毛以三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读她的散文,心中总是充满了爱,总能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世界的广阔.三毛虽已不在,但作品仍在.细读三毛的作品,追忆三毛的人生,对每一个人应该都會有所裨益,因为她曾经活得那样自由、那样真实、那样袒诚.

类似论文

文学创作的通俗化与民族化

内容摘 要:通俗的文学是大众化的文学,但并非是要让文学流行化,流行化的文学只以消遣和娱乐为宗旨,忽视或&。
更新日期:2024-8-4 浏览量:15618 点赞量:4654

文学创作(创作)

我从事多年文学创作,主要以长中短篇小说为主,在不停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在探索总结创作经验 初学时,觉得要遵。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6069 点赞量:14329

文学创作如何紧接地气儿?

(根据“《翠苑》作者读者群2014年9月4日、10日对话记录整理”) 主持:王建湘 2014年9月4日 王建湘(编。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69524 点赞量:15580

文学创作中的翻译掠影

摘 要:文学创作和翻译构成了文学的两大主要形式 这两个方面相互争鸣,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遗憾的是,人们忽略了创作与。
更新日期:2024-8-25 浏览量:106005 点赞量:22801

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特征

摘 要:川端康成的作品深受西方现代文艺美学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常运用新感觉派和意识流手法,借情景表达内心,时空跳跃变。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4202 点赞量:4273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赵树理,一位为农民写作、呐喊的朴实正直的人民作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他以简洁质朴的风格、生动细腻的笔触、。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2034 点赞量:19756

欧阳修文学创作

摘 要: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一代文学巨匠、史学大师、学术泰斗欧阳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29587 点赞量: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