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厦大一条街

老照片

今天是四月六日,厦大建校九十周年庆的正日,《厦门商报》推出一个大联版,题为《厦大记忆:一条街一段情》,左文右图,全景展示了生于1986年,死于2010年的厦大一条街.记者蓝添艺在手记里写道:“三年前,因采访摔伤在家休养,得知厦大一条街即将步入历史,就和几个朋友在网上发起一项活动:用手中相机记录一条街最后的身影.事实上,其时已有很多网友在做这事了,甚至一些毕业十几年的校友从网上获知拆除消息,特地从外地赶过来拍照留念.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参加活动的每个网友统一光圈与焦距,在同一时间按下快门,每个人负责一个店面,过后统一接成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长图.但当时因车辆太多,遮挡太厉害,未能成功.

“我的朋友陈骁博士和他的女友知道我的心愿后,专门赶来接我,替我扛上三脚架和相机,让拄着双拐的我负责按按快门,沿着一条街将每一个门面拍下来.

“一路下来,单单思明南路的这边的店面就拍摄了近百张.但拍摄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拼接才是更大的工程,我使用了很多不同的软件来尝试,但是平移拍摄视差很难解决.后来一位朋友说了一句: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于是,我就保留了歪歪扭扭,甚至出现半截影子的超时空感觉的图.”

蓝添艺在文中还透露本次特别策划出炉的缘起,居然与我有关:“三年过去了,还有不少校友在网上寻找它的踪迹:某某某店搬哪去了?我两个在大学恋爱并终成眷属的朋友说,林家鸭庄有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而真正触动我的是作家南宋,他在微博里怀念厦大一条街上的晓风书屋时,我与资深媒体人游国华灵光一现,找出此前的图片,作为一个献给厦大二十几届毕业生一个记忆的特别策划,也代为庆祝厦大建校九十周年庆!”

记得拿到报纸的那一刻,曾经的厦大一条街如《清明上河图》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家家熟悉的店铺一次次唤醒我对一条街的回忆,如此温暖,如此忧伤,我在灿烂的阳光下呆了十多分钟,记忆之门完全打开,青春往事如鲫鱼般跃出,一尾一尾,如此鲜活,如此优美.昨天上午,刘再复先生在晓风书屋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幸福是瞬间对自由的体验.这一刻,我的思想在昔日一条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可以说,我看到了幸福.

晓风书屋

毫无疑问,我对一条街的美好记忆主要与晓风书屋有关.或者说,晓风书屋就是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里有名的玛德莱娜小点心,无论何时,只要一“尝”到它,就会生发对一条街的绵绵不断的回忆.前两天,在报社做版时,搜到两张晓风书屋的旧照片,好一阵鼻子发酸、眼眶发热,要不是周围有一堆同事,泪水肯定就涌了出来.思明南路416——12号,晓风书屋,门牌号和小屋已经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晓风书屋迁址大学路,图书之外,保存下来的只有“九四老人”顾廷龙先生题写的“晓风书屋”的牌匾以及旧店的:2088115.如今,为了请店员帮我留书,有时,我会拨通这个,听着店长小高的声音,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又来到旧日的晓风门前.

关于晓风书屋,没有两三万字是解决不了的.今天只能写个大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店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男女老少都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变的是店员对书和顾客的热情和尊重,在这里,我没有受过一次委屈,真正的如沐春风.新来一批店员,有时,我会以羡慕的口气对他(她)们说:“你们真幸福,每天与书为伴,想看哪一本就哪一本,四年下来,等于读了一个图书馆专业的本科.”

我还建议他们记日记:“进了哪些好书,见到哪些好玩的学者等将来简单整理一下,就是一本好书.”

几年的书香熏陶下来,这里的店员大多很有书生味.一个店员考上苏州一家佛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一个店员在这里收获她一生的幸福,找到未来的老公,凭着对书的熟悉,应聘当上一家报纸的编辑,主编读书版等不时看到有学生模样的人,诚惶诚恐地问店员:“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

我在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厦大的老师,比如,易老师.据说,易老师名扬天下之前,其实比较落寞.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到一条街的菜市买好菜,就拐到晓风逛逛,买几本书,向熟悉的店员抱怨:“读书太多,没什么用.”书屋里面有一间工作人员休息室,小得只能容下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小沙发、两三把木凳,老顾客有时爱进来聊天.易老师应该常进来,因为他是老板许志强的朋友.《品读中国》出来后,许总在经销方面给予易老师很大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长时间内,这套书都摆在书店醒目的位置.

我在这里遇见研究历史的周老师,之前在晓风书屋的定安店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我指着金文明新出的一本给余大师挑错的书,兴奋地说:“值得一读,大厦将倾.”

周老师不屑地说:“浪费时间.”

按我的理解,一是余大师的文章不必读,二是挑错也没必要,有那工夫,不如自己写一篇.从那以后,我在读书方面变得挑剔起来:很多书不去读它,收获更大.

有一年我很苦闷,想跳槽,在书店遇到高老师,问他:“你看我到贵系教写作,如何?”

高老师笑说:“欢迎欢迎,刚好教写作的一位老先生要退休,我问一下副院长.”

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隔了两天,他给我打说:“如果你有博士学位,可以马上进来.论文博士也行,就是那种一年就可以弄到文凭的.”

我说:“我是1996年的硕士,要读博士早读了.”

他说:“中文系非博士不可,我到新闻系给你再问问.”

真是一位热心人.我没有换单位,他后来却跳槽成功,到新疆一所大学教书去了,性情中人啊.在他推荐我之前,我和他只有一次接触,就是和朋友去听过他的海子诗歌研究,课上,我还提了几点反对意见.

谢泳老师来厦大后,我多次在这里遇到他.关于这些邂逅,我在《随遇而安》一书里有专文描述,此处不赘.在他的引荐下,我还认识陈子善老师,并陪陈老师来晓风逛过,陈老师先是取出纸笔记书名,说是回上海的图书馆查一下就好,最后挡不住诱惑,还是买了三四本书.

厦大建校85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在书店还遇到台湾来的汪荣祖先生,我悄悄地跟在边上,他买什么书,我也跟着买,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

类似论文

台北“美容整形一条街”

医美大街吸走全台三分之一爱面子财 许多到过台湾的大陆游客都知道,位于台北市大安区的忠孝东路四段是著名的“美容整形。
更新日期:2024-9-28 浏览量:119021 点赞量:25551

摄影的“两条路”

1857年,英国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GusteRellander)用叠放拼贴的技法创作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人生௚。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2118 点赞量:19797

一张请假条折射的写作意义

班主任,我有事想回家一趟,明晚赶过来上自习 ××× 看了上面的请假条,大体明白了学生的意思:回家一趟,有事 至于什。
更新日期:2024-12-6 浏览量:20799 点赞量:5712

第三条道路与流派精神

过去的2006年,中国诗界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是号称中国当代诗歌第一大流派的第三条道路出现了观念上的。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6813 点赞量:2626

建筑业BIM两条腿走路

尽管业界普遍认识到推行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国家BIM标准的缺失,。
更新日期:2024-8-15 浏览量:104412 点赞量:2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