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肩负的使命演变

摘 要:文学是与时代、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呼应时局变化,勇于肩负起时代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它将会很好地阐释文学的题中之义,即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历史关怀.

关 键 词:肩负,政治意识,人文性,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中国当代文学在60多年的沧桑演进中,受到历史、现实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整体走向和过程充满了曲折和不稳定性.在审视这一门学科时,要结合时代、逻辑来进行思路的展开.它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诞生,适应文学变革的需要,正视并且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时代影响,共同的创作风貌,又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显示出不相同的阶段性特征.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负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但在特定的状况下,会被赋予那个情境所需的责任,承担与以往不同的使命.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文学被政治化了,“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时,达到了顶峰.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中国当代文学所形成的特殊环境有关.“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政治的这种变革,并不一定导致文学内在形态的变化.但是,在一个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文学对于政治的工具性地位的主张又支配着文学界的情况下,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会转折,也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构成因素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剧烈错动,发生了文学的“转折”.”[1]现实政治是文学的目的,而文学则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文学写作、文学运动,不仅在总的方向上与现实政治任务相一致,而且在组织上,具体工作步调上,也要与政治完全结合.”[2]第一次文代会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指定了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制定了关于文学的一系列规范性纲要和具体细则.文学活动开始趋向于一体化、政治化、体制化.于是,文学肩负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努力呼应时局的变化,文学观念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进而向社会政治生活倾斜.作家们对于文学自主、独立的观念,会保持高度的警觉,把政治活动、社会参与与文学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中,探寻“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体现出来,可见,在这个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切时期,作家们表现出了很浓的政治意识,所呈现出的文学有着一种强烈的政治,“这种强烈的政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情绪的体现,是活跃于当时文坛的创作主题思想和心理的体现.”[3]它所承担的是各种复杂因素形成的一个必然结果.

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中国,被视为五四运动之后又一个巨大时期的思想解放.随着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文艺”的要求和想象得到热烈表达,并且说明了文学艺术不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的政治任务.之后的会议又提出了作家有充分的“创作自由”的口号,由此看来,文学力求要挣脱“枷锁”对其的束缚,全民族观念的“新启蒙”开始在其自身方面进行可行的探究,“中国文学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并积极地在对西方文艺的评介中觅取新的发展路经.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文学创作,逐步由对历史的反思转入到对改革中各种现实生活变化的关注,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引导下恢复了自身尊严.”[4]但同时应看到,此时的文学仍然不自觉地继承了对于政治的热情关注,这说明在进入“新时期”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仍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由于长期形成的创作习惯,作家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况且,政治在人的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置身于其中的作家们就不能不密切关心政治.可以说,时代造就了一群政治意识强烈的作家,他们一部分是在50年代受到迫害的“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如艾青、王蒙等,他们是饱经患难的,他们急于表达的,往往不是对于艺术或美的见解,而是对于政治所决定的生活的见解.还有一部分“知青”作家,由于生活的变迁,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压力,不会即刻远离政治而单纯地进入到艺术的创造当中,而是从生活的点滴中上升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探究.


由于80年代前期,政治仍然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这几年文学的题材和主题,是指向社会政治层面的,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如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许多作家都对自己身边的政治生活进行着严肃的思考:“伤痕文学”表现的是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成的深重灾难,否定;“反思文学”是从一般地揭示社会状况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人以深思,例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等;“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及暴露社会体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等是代表作.总之,这阶段的文学处于对政治的思考当中,也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讨论,如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生活本质等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影响.

80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全方位、深入、快速地进行,为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回到文学自身”和“文学自觉”是这一时期文学领域内的热门话题.这些命题的提出,体现了作家对文学只关注现实社会政治层面问题进行了反省,对长期以来忽视文学的“本体”问题进行了检讨,开始寻求文学的独立品格.作品中呈现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关切,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和本能,关注人的生命深层的复杂状态,也出现了文化意识强化的现象,如出现的“文化寻根”思潮,从文化角度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反思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寻找方向.之后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第三代诗”都更多的面向“文学自身”,超越具体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强化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

简而言之,80年代文学在当代文学中是一个过渡、转换时期,顺应时代变化,从 封闭走向开放,从政治性走向人文性、艺术性.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震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商品化”是当时社会的风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势必要反映和表现市场化与商品化的时尚,”[5]也似乎也只有进入“商品化”才能保有自身,不被社会淘汰.此时的文学关注的是经济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如“新写实”小说,捕捉和审视当下生活,如对现代都市生活物化的表现,对精神问题和现实的批判等,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总之,当下文学在摆脱了太多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负,获得自由的同时,又面临着商品化、世俗化的现实环境,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应该说,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历史关怀,是文学的题中之义.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文学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其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新宇.突围与蜕变——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形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范玮、孟繁香.时尚与传统之间——九十年代文学的选择与承担[J].

作者简介:刘泽庆,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类似论文

传统话语与当代文学的商人形象建构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学者巴柔认为:“形象并不是,至少并非绝對是与当时的政治、历史及文化现实相吻合的,但它却和一。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0528 点赞量:6088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而言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却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经典的建立为众多学者诟病。
更新日期:2024-3-27 浏览量:44064 点赞量:10006

书法与当代文学

近年来,一些有书底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之余,拿起毛笔进行书法创作,一些有文学素养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之余,写诗。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0768 点赞量: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