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与陌生化

摘 要:当代的文学经典研究主要从文学的外部研究切入,本文将陌生化与文学经典联系思考,主要建立在对以往文学经典标准讨论中对文学经典独特性的忽视,以及对文学经典最终塑造群体—欣赏者的期望的反思.陌生化作为形式主义者提出的艺术手法,是艺术的根本特征,可以体现文学作品的独特性.从陌生化本身来看,它一方面借助创新的文学艺术手法消除了读者感受的自动化,带来读者全新的审美感受和反思,另一方面注重读者的期待,延长了读者的感受时间,因而化解了传统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从文学内部解释了文学经典之所以恒久而散发文学艺术魅力的原因,当然也就为文学经典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关 键 词:陌生化;文学经典;加密;文学性

作者简介:陈娟(1988-),女,湖南浏阳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史哲基地,文史哲方向,大学本科2009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05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270-02

文学经典一直是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文学著作的翻拍,Q版语文,快餐文化的横空出世,文学经典越来越受人关注.纵观文学经典的研究,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经典的定义,即文学经典的标准.总结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种主流观点

一是以童庆炳先生为代表,认为文学经典是指内容上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艺术上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接受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的作品,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

二是以布鲁姆为代表的,主张文学经典的界定要从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渊源,着重作者作品所继承的渊源,作品的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是从阐释学看文学经典,认为经典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人或机构处于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建构起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在对经典界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关于文学经典标准的讨论太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上述的文学经典讨论基本沿用了韦勒克的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的外部研究”,这是一种因果式研究,即“从作品产生的原因来评介和诠释作品,最后把文学完全归于起因”,文学的外部研究无论是从作者生平、时代心理去考察文学,从人类组织化生活,即经济、政治、社会去探究,还是从人类精神抑或是时代精神去解释文学都是的,没有深入到文学内部.正如韦勒克所说,艺术品应当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文学经典的评判标准更多的应该从文学之何以为艺术品来进行研究.而现阶段国内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即使从文学内部切入,也大多是以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为理论基础.

笔者将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和文学经典结合起来思考,主要建立在对以往文学经典标准讨论中对文学经典独特性的忽视,以及对文学经典最终塑造群体—欣赏者的期望的反思.具体说来,早在上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者就提出文学是一门具有独立、自足观念的学科.形式主义者对模仿论、社会功用论和思维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将文学艺术独立于道德、政治和宗教等意识形态和其他上层建筑之外,把文学作品看成一种纯艺术现象.他们认为只有艺术特有的规律才能准确地说明作品,才能体现出文学的形式与结构,只有决定文学成为艺术创作的那种特征,才是文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形式主义者对于文学独立性的强调,自然为文学内部研究提供了反思的契机.俄国形式主义者突破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只研究作品的艺术性,即形式的结构,将文学内部的构成要素区分为材料和手法.将文学性作为文学作品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利于克服文学经典讨论中偏重文学外部研究的缺点,可以开拓文学经典的讨论思路.形式主义者在文学性探究的口号中,利用语言学的知识,将文学性的研究集中到了语言的手法,提出了作为艺术手法的陌生化,陌生化即打破欣赏者对旧有作品产生自动感知,重新回到原来准确的观察中,从而获取对于外界的感知力.在形式主义者看来,陌生化是文学性与艺术性的要义,甚至艺术作品中所能采用的任何手法都可以用陌生化来概括.作为文学内部研究背景下所提出的陌生化既从文学的手法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又解释文学何以对于欣赏者具有吸引力,从而沉淀为经典的原因.

一、陌生化与文学性

文学经典,区别哲学经典和政治经典的独特性究竟在哪儿?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先将文学经典置于文学作品的一般讨论中,找出文学作品的研究对象,进而抽象归纳出其独特性.奥波亚兹认为文艺学对象就是文学性.而文学性就是“使特定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那一特性”,并且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文学与非文学进行对比的时候才能得到更为有利的凸显.“文学科学的宗旨,应当是研究文学作品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作品的特征.”[1](埃亨鲍姆《关于形式主义的方法》)雅各布逊在《诗学论著选》中进一步提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特定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那样一种特性”.形式主义者采用诗语的讨论入手研究文学.他们首先区别了日常语言、实用语言与诗语之间的区别,在他们看来,诗语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是一种价值自足、自我发展的语言.这样就为诗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解放,诗语不再是文体思想内容表达和作者感情思想的表达的附庸,它不对任何外在于它本身的价值,承担任何的责任.由此,对于诗语的研究转移到诗语自身,而诗语的审美价值又靠手法和技巧来实现.形式主义者将语言功能问题,也即如何运用语言的手法和技巧问题作为了文学和诗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他们建立此种结论的逻辑在于,他们认同未来派对于语言的推重,认为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语音与语形开拓了诗语审美的三维空间,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实体.作品的艺术性的判断并不是西方传统文论中所秉持的,语言是否忠实的反映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而是语言本身是否具有创造性,创造性应该是文学性的最根本属性.从根本上来说,语言的运用问题直接反映了创造主体对于语言的个体性的创造,也更能揭示文学作品“美感”其内在的发生机制.


那么语言的手法和技巧与陌生化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性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本身.而艺术作品所能采用的任何手法,无不可用陌生化来予以高度概括.按照什克诺夫斯基的说法,陌生化是艺术的一般特征,是对现实和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陌生化即文学性的这种观点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该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和再现,它应该是有意识的偏离、背反,甚至是背离.当然,陌生化不是普通的陌生,它使文学的呈现形态异于生活的应然状态,读者的前 期待视野,一个时代文学中所谓的占统治地位的审美原则(实际上可能已经被程式化,缺乏了生命力).陌生化从读者接受的理论层次,强调在形式上突破自动化,消解自动化,它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值.在语言、叙述方法、情节安排等方面制造出迥异于其他学科作品或者一般性文学作品的独特形式,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全新的阅读体验和强烈的审美性体验.陌生化一个突出的效果就是打破人们的接受定式,提高作品的可感性.提高读者的审美关注度.使体验陌生化,是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根本特点所在.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作品用以达到预定效果的结构手法.依次逻辑,要探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就是要推究语言的运用,而陌生化作为语言的手法从内部解释了文学的本质属性,打破和调和了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分析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拓宽了文学经典讨论的视野.

类似论文

文学经典:跨时段的多维张力空间

文学经典作为相对稳定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规范,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审美趣味 经典文本。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4651 点赞量:31217

文学经典的死去活来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读或极少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毕业论文不以经典文学名著为研究对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在美国。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8244 点赞量:4882

影视作品的商业性对文学经典改编的影响

摘 要 :文学经典在当下深受影视编剧的热爱,众多经典作品被搬上荧屏 而影视作品的商品属性日益凸显,在文学经典的选择和改编中起。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4245 点赞量:19338

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

课程名称: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WesternLiteraryClassicsandHumanisticTraditions)授课教师:林质心老师,赵顺良老师,伍轩宏老师上。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5099 点赞量:10571

文学经典名著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经典名著之所在历史长河的冲洗之下可以经久不衰,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正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理。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1304 点赞量:2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