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

摘 要: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对于正在历经逐步经典化过程的当代文学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经典与发现经典.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经典才能在保持现实关怀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而文学史意义上的新经典也将由此萌生,文学意义上的经典也将由此传承!

关 键 词:当代文学,经典,命名经典,文学史经典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2

人们普遍认为,当代文学没有经典,当代人没有命名经典的权利,还有人质疑命名经典的标准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把当代文学束缚了起来.2007年顾彬更是提出的“垃圾说”把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中国当代文学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到底有没有经典?命名经典的标准又应该是什么?

一、中国当代文学到底有没有经典?

“一个没有‘经典’的时代是可悲的,也是不能容忍,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呼唤和确立当代‘经典’”①.中国当代文学当然有经典.

首先,在时间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是中国现代文学时间的两倍,现代文学中太多的作品我们已经认定它为经典,中国现代文学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和被定义为经典的作品数量也已经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字,那么中国当代文学迄今为止六十年的时间,当然没有理由没有经典,而且中国当代文学仍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其次,在数量上,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有很多的作家和作品,但是作品的数量和作家的数量同样已经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已经成为一个定量.而中国当代文学在六十多年的历程中,不管是作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出现和变化,并且现在仍然没有停止,也就是说,当代文学的作品和作家的数量还无法确定下来,它的数字还仍然是一个变量.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即是,中国当代文学其实并不是没有经典.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有了经典,只是直到现在,我们中国当代文学还没有一部作品是大家公认的经典作品,导致这一现象的,就是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态度,而直接影响态度的是人们的观念.只要正确的看待当代文学经典的问题,只要人们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笔者相信我们一定会挖掘和发现许多优秀的堪称经典的作品和优秀的当代作家.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有经典,而且还有很多的经典,经典的数量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二、当代人到底能不能命名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在当今的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有没有经典以及当代人能不能命名经典正在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②

许多人认为,经典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后来人命名,故当代人没有命名当代经典的权利.可是,笔者认为当代人是有权利命名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家的.

第一,经典,只是和当下有关,和时间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当然并不是说时间在定义经典这个问题上没有作用,诚然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检验,然而那是基于作品已经被定义为经典的基础之上的.时间的作用只是为了证明一部作品它确实是经典,而不是为了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经典.我们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文学作品中,被定义为经典的作品不胜枚举,可是,它们被定义为经典是在当时就已经是经典了,并非我们当代人或者后来人才定义它们为经典.再有一点,我们现在再来看现代文学中被定义为经典的作品,也许它已不是经典或者说和经典还有一定距离,那是因为我们用现在的眼光评判它,所以不符合现在我们心中经典的标准,可是,它依然是经典,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这就是因为经典和当下有关,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就是和当时的当下有关,不管我们现在如何认定当时的一部作品不是经典,当我们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它不是经典了.这就是经典和当下有关,和时间没有很大关系.

第二,经典的被定义需要当时的环境.只有亲历当时的历史,才真正有资格去给作品定义是否为经典.只有亲历当时的历史,才能真正懂得和体会当时的历史,才最具有发言权.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代人最有权利去命名当代文学的经典.因为当代人所处的环境就是当下,所亲历的现实就是最真实的历史,当代人最懂得当下发生的是什么,最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才是最真实的和虚假的.也许有人会说,通过教材、书籍或者其它更多的渠道也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可是,通过间接的学习和了解是无法和亲历相比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历史现场”的问题.

就像吴义勤所说,“然而,后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吗?我当然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相信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盖的真相,但我怀疑,时间同时也会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性受到磨损与侵蚀,甚至时间本身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污染.我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考古”式的阐释会比我们亲历的“经验”更可靠,也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文学的理解会比我们亲历者更准确.我觉得,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当代默默无闻的作品,在后代会被“考古”挖掘为“经典”(换句话说,即使它被后人“考古”挖掘为“经典”,那它对所处时代的读者也是毫无意义的.我很难想象一部对它所处的时代和它所处时代的读者毫无精神影响的作品会成为“经典”).也许有人会举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文学价值早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就已被认可了,只不过建国后很长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史不允许谈及他们罢了.”③

三、当代经典到底应该如何命名?

既然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经典,并且当代人有命名当代文学经典的权利,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当代文学的经典应该如何命名?换句话说,就是当代文学经典的标准是什么?

“实际上,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它不应是“过去时态R 21;,而应该是“现在进行时态”的.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的过程,更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说到底,“经典”是主观的,“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这种认可和评价也许有偏颇,但是没有这种认可和评价它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围而出,它就会永久地被埋没.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任何一部能够被阅读、谈论的文本都是幸运的,这是它变成“经典”的必要洗礼和必然路径.”④

正如吴义勤所说,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笔者认为,共同阅读最后所体现出来的结果可以是当代文学史,也就是说当代文学史是反映当代文学经典的一个有效渠道.这就必然涉及到当代文学史的编写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经典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客观价值之外,都是在文学史的追认与文学接受的过程中被建构的.”⑤

“所谓‘文学经典’就是后人对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伟大、具有思想和艺术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指称与追认.这种指称与追认,一是散见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典籍中,但更集中、更直接地被文学史所记录.如果说文学史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文学的过去的故事,文学经典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华彩乐章.”⑥既然说到文学史,就涉及到一个如何选取作品进入文学史的问题.首先,既然要写进文学史,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那我们必须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和虔诚的态度看历史.人们相信,能写入文学史的文学,都是经典,都是后人指称和追认的,都是超越了当时人的局限和偏见的,它的价值也是更权威的、更绝对的.其次,对文学经典的定义,是需要读者的参与的,但是分散的读者、具体的读者是无法形成对文学经典的认知的,读者需要借助文学史的指导.文学史是对于文学发展历史的叙述.但是,构成各个时期文学历史内容的主要标志就是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文学史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对此前文学历史上产生的文学经典的发现、认识、鉴别、确立和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史家充分吸收了文学理论和批评家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研究和评价成果,并以史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在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最优秀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往往比一般读者更早地也更深入地发现和认识了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潜在价值.他们既反映了读者需要,又超越了一般读者.当文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被种种因素所遮蔽、淡化、误解、误读和质疑时,是他们发现、诠释、确认和守护着经典.再次,文学经典的定义需要大师或者读者去发掘,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先被欣赏之后才可能被定义的,不可能作品自己说话,所以,当代人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发现、挖掘、定义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最后,文学经典的定义需要读者的参与,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读者说一部作品是经典就是经典,而是需要大多数、大部分的读者所认同之后,再经过严格的审视和最终的评定,才有可能被确认为经典.

“文学经典都离不开文学史的书写,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学经典都是被文学史生产、制造出来的,都是文学史书写者文学意识的产物.因此,任何文学史又都可能是对真正的文学经典的尘封、遮蔽、歪曲、误读,都有可能制造虚假的文学经典.”⑦

注释:

①吴义勤,《我们为什么对同代人如此苛刻?――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一点思考》,《文艺争鸣》.

②吴义勤,《当代人能否命名“经典”》,《长江文艺》,首卷语.

③吴义勤,《我们为什么对同代人如此苛刻?――关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一点思考》,《文艺争鸣》.

④吴义勤,《当代人能否命名“经典”》,《长江文艺》,首卷语.

⑤黄书泉,《论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三个维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1卷第4期,第48页.

⑥黄书泉,《论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三个维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1卷第4期,第48页.


⑦黄书泉,《论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三个维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1卷第4期,第49页.

类似论文

当代文学经典化势在必行

当代文学经典化,是个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 早在2008年,吴义勤教授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无论从汉语的成熟程度和文学性的实现程度,Ű。
更新日期:2024-1-4 浏览量:6599 点赞量:2701

当代文学产生经典了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 那么,当代人有没有写出新的文学经典?答案可能见仁见智 我认为是有的 2000年9月16日,上海《文汇。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2986 点赞量:3887

经典与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内容提要:当前存在的五种文学阅读阐释观念的偏颇导致当代文学研究缺乏经典的阐释,当代。
更新日期:2024-2-16 浏览量:31583 点赞量:7817

书法与当代文学

近年来,一些有书底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之余,拿起毛笔进行书法创作,一些有文学素养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之余,写诗。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0760 点赞量: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