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汤用彤先生是在1952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当时他是校务委员会主席,我是向主席献花、献礼的学生代表.由于我们是解放后正规毕业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相当隆重,就在当年五四大游行的出发地――广场举行.当时全体毕业生作出一个决定,离校后,每人从第一次工资中,寄出五角钱,给新校址建一个旗杆.目的是希望北大迁到燕园时,学校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从我们的旗杆上升起!毕业典礼上,我代表大家郑重地把旗杆模型送到了汤先生手上.如今,五十余年过去,旗杆已经没有了,旗杆座上的石刻题词也已漫漶,但旗杆座却还屹立在北大西门之侧.


就在这一年,我进入了汤用彤先生的家,嫁给了他的长子汤一介,他1951年刚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我们的婚礼很特别,即便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恐怕也不多见.当时,我希望我的同学们离校前能参加我的婚礼,于是,赶在1952年9月结了婚.结婚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汤家.汤老先生和我未来的婆母坐在北屋的走廊上,笑地看着大家嬉闹.后来,大家起哄,让我发表结婚演说.我也没有什么“新娘的羞怯”,高高兴兴地发表了一通讲话.我至今还记得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很愿意进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父母都非常慈祥,但是我并不是进入一个无产阶级家庭,因此还要注意划清同资产阶级的界限.那时的人真是非常革命!简直是“左派幼稚病”!两位老人非常好脾气,丝毫不动声色,还高高兴兴地鼓掌,表示认同.

第二天,汤老先生和老夫人在旧东单市场森隆大饭店请了两桌至亲好友,宣布我们结婚,毕竟汤一介是汤家长子啊.汤老先生和我的婆母要我们参加这个婚宴,但我认为这不是无产阶级家庭的做法,结婚后第一要抵制的就是这种旧风俗习惯.我和汤一介商量后,决定两个人都不去.这种行为现在看来确实很过分.一定很伤了两个老人的心.但汤老先生还是完全不动声色,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

毕业后我分配到北大工作,院系调整后,汤老先生夫妇也迁入了宽敞的燕南园58号.校方认为没有理由给我再分配其他房子,我就和老人住在一起了.婆婆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她很美丽,读过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新小说,《红楼梦》和《金粉世家》都看了五六遍.她特别爱国,抗美援朝的时候,她把自己保存的金子和首饰全捐献出来,听说和北大教授的其他家属一起,整整捐了一架飞机.她从来不对我提任何要求,帮我们带孩子,分担家务事,让我们安心工作.我也不是不近情理的人,逐渐也不再提什么“界限”了.她的手臂曾经摔断过,我很照顾她.他们家箱子特别多,高高地摞在一起.她要找些什么衣服,或是要晒衣服,都是我帮她一个个箱子搬下来.汤老先生和我婆婆都是很有涵养的人,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从来没见他俩红过脸.记得有一次早餐时,我婆婆将他平时夹馒头吃的黑芝麻粉错拿成茶叶末,他竟也毫不怀疑地吃了下去,只说了一句“今天的芝麻粉有些涩”!汤老先生说话总是慢慢地,从来不说什么重话.因此在旧北大,曾有“汤菩萨”的雅号.这是他去世多年后,学校汽车组一位老司机告诉我的,他们至今仍然怀念他的平易近人和对人的善意.

汤老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大计较名位的人!像他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很有学问、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学者,在院系调整后竟不让他再管教学科研,而成为分管“基建”的副校长!那时,校园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缓慢的脚步和不高的身影.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常说事情总需要人去做,做什么都一样.

可叹这样平静的日子也并不长,阶级斗争始终连绵不断.1954年,在《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的那个会上,领导要他发言.他这个人是很讲道德的,不会按照领导意图、跟着别人讲胡适什么,但可能他内心很矛盾,也很不安.他和胡适的确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友谊.当年,他从南京大学去北大教书是胡适推荐的.胡适很看重他,临解放前夕,胡适飞台湾,把学校的事务就委托给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他和秘书长郑天挺.《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对他的打击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当晚,回到家里,他就表情木然,嘴角也有些歪了.如果有些经验,我们应该当时就送他上医院,但我们都以为他是累了,休息一夜就会好起来.没想到第二天他竟昏睡不醒,医生说这是大面积脑溢血!立即这到协和医院.马寅初校长对他十分关照,请苏联专家会诊,又从学校派了特别护士.他就这样昏睡了一个多月.

这以后,他手不能写,腿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然手不释卷,总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我尽可能帮他找书,听他口述,然后笔录下来.这样写成的篇章,很多收集在他的《钉札记》中.

这段时间,有一件事对我影响至深.汤老先生在口述中,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很惊讶,连说,你《诗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我惭愧万分,只好说我们上大学时,成天搞运动;而且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他还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厉阶”就是“祸端”的意思,“梗”是“灾害”的意思,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耻辱,从此我就很发奋,开始背诵《诗经》.那时,我已在中文系做秘书和教师,经常要开会,我就一边为会议做记录,一边在纸页边角上默写《诗经》.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当时的笔记本,周边写满了《诗经》中的诗句.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

1958年我被划为极,老先生非常困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在他眼里,我这个年轻小孩一向那么革命,勤勤恳恳工作,还要跟资产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怎么会是呢况且我被划为时,反右早已过去.我这个是1958年2月最后追加的.原因是新来的校长说反右不彻底,要抓漏网.由于这个“深挖细找”,我们中国文学教研室解放后新留的10个青年教师,8个都成了.我当时是教师支部书记,当然是领头的,就成了极.当时我正好生下第二个孩子,刚满月就上了批斗大会!几天后快速定案.在对的6个处理等级中,我属于第二类: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立即下乡接受监督劳动,每月生活费16元.

汤老先生是个儒雅之士,哪里经历过这样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而且这斗争竟然就翻腾到自己的家里!他一向洁身自好,最不愿意求人,也很少求过什么人!这次,为了他的长房长孙――我的刚满月的儿子,他非常违心地找了当时的学校副校长江隆基,说孩子的母亲正在喂奶,为了下一代,能不能缓期去接受监督劳动.江隆基是1927年入党的,曾经留学德国,是一个很正派的人.他同意让我留下来喂奶8个月.后来他被调到兰州大学当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上吊了.我喂奶刚满8个月的那一天,下乡的通知立即下达.记得离家时,汤一介还在黄村搞“四清”,未能见到一面.趁儿子熟睡,我踽踽独行,从后门离家而去.偶回头,看见汤老先生隔看玻璃门,向我挥了挥手.

我觉得汤老先生对我这个“媳妇”还是有感情的.他和我婆婆谈到我时,曾说,她这个人心眼直,长相也有福气!1962年回到家里,每天给汤老先生拿药送水就成了我的第一要务.这个阶段有件事,我 终生难忘.那是1963年的五一节,天安门广场举办了盛大的联欢活动,集体舞跳得非常热闹.这是个复杂的年代,大跃进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过去,农村开始包产到户,反右斗争好像也过去了,国家比较稳定,理当要大大地庆祝一下.很高兴,请一些知识分子在五一节晚上到天安门上去观赏焰火、参加联欢.汤老先生也收到了观礼的请帖.请帖上注明,可以带夫人和子女.汤老先生就考虑,是带我们一家呢,还是带汤一介弟弟的一家当时我们都住在一起,带谁去都是可以的.汤老先生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当时可能会想,如果带了弟弟一家,我一定会特别难过,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摘帽”.老先生深知成为“极”这件事是怎样深深地伤了我的心.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微小的细节,他也尽量避免让我感到受歧视.两位老人对此真是体贴入微.我想,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也许还有儒家的“长幼有序”吧.最后,他决定还是带我们一家去.于是,两位老人,加上我们夫妇和两个孩子,一起上了天安门.那天晚上,过来跟汤老先生握手,说他读过老先生的文章,希望他继续写下去.也跟我们和孩子们握了握手.我想,对于带我上天安门可能产生的后果,汤老先生不是完全没有预计,但他愿意冒这个风险,为了给我一点内心的安慰和平衡!回来后,果然有人写匿名信,指责汤老先生竟然把一个分子带上了天安门!带到了身边!万一她说了什么反动话,或是做了什么反动事,老先生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这封信,我们也知道,就是住在对面的邻居所写,其他人不可能反应如此之快!老先生沉默不语,处之泰然.好像一切早在预料之中.

不幸的是老先生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了.1964年孟春,他不得不又一次住进医院.那时,汤一介有胃癌嫌疑,正在严密检查,他的弟媳正在生第二个孩子,不能出门.医院还没有护工制度,“特别护士”又太贵.陪护的事,就只能由婆婆和我来承担.婆婆日夜都在医院,我晚上也去医院,替换我婆婆,让她能略事休息.记得那个春天,我在政治系上政论文写作,两周一次作文.我常常抱着一摞作文本到医院去陪老先生.他睡看了,我改作文,他睡不着,就和他聊一会儿天.他常感到胸闷,有时憋气,出很多冷汗.我很为他难过,但却完全无能为力!在这种时候,任何人都只能单独面对自己的命运!就这样,终于来到了1964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阳光普照,婆婆起床后,大约6点多钟,我就离开了医院.临别时,老先生像往常一样,对我挥了挥手,一切仿佛都很正常.然而,我刚到家就接到婆婆打来的.她嚎啕大哭,依稀能听出她反复说的是:“他走了!走了!我没有看好他!他喊了一句五一节万岁,就走了!”汤老先生就这样,平静地,看来并不特别痛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过去早就听说汤老先生在北大开的课,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还有“欧洲大陆哲学”.大家都说像他这样,能够统观中、印、欧三大文化系统的学者恐怕还少有.和汤老先生告别17年后,我有幸来到了他从前求学过的哈佛大学,我把汤老先生在那里的有关资料找出来看了一遍,才发现他在哈佛研究院不仅研究梵文、佛教、西方哲学,并还对“比较”,特别是对西方理论和东方理论的比较,有特殊的兴趣.汤老先生在美国时,原是在另一所大学念书,是吴宓写信建议他转到哈佛的.他在哈佛很受著名的比较文学家白璧德的影响,他在哈佛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比较文学课.吴宓和汤老先生原是老朋友,在清华大学时就非常要好,还在一起写过一本武侠小说.我对他这样一个貌似“古板”的先生也曾有过如此浪漫的情怀很觉惊奇!

汤老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他的儒家风范,他的宽容温厚始终萦徊于我心中,总使我想起古人所说的“即之也温”的温润的美玉.记得在医院的一个深夜,我们聊天时,他曾对我说,你知道“沉潜”二字的意思吗沉,就是要有厚重的积淀,真正沉到最底层;潜,就是要深藏不露,安心在不为人知的底层中发展.他好像是在为我解释“沉潜”二字,但我知道他当然是针对我说的.我本来就习惯于什么都从心里涌出,没有深沉的考虑;又比较注意表面,缺乏深藏的潜质;当时我又正处于见不到底的“摘帽”的深渊之中,心里不免抑郁.“沉潜”二字正是汤老先生对我观察多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我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他最期待于我的.汤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这两个字一起,深深铭刻在我心上,将永远伴随我,直到生命的终结.

(摘自《四院沙滩未名湖60年北大生涯<1948-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定价:32.00元)

类似论文

汤用彤:钝儒之典型,学问之大家

季羡林说过,“在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史上,每一个时代都诞生少数几位大师 是这几位大师标志出学术发展的新水平;是这几位大师。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4703 点赞量:4716

钝儒汤用彤

汤用彤、吴宓,再加上陈寅恪,是历史上有名的哈佛三杰 三人均为近代大家,在哈佛大学留学时,互相交流,成为至交。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27731 点赞量:26736

心中有思路,文章自然成

写作文,可谓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 尤其是考场作文,由于考试时心理较紧张,再加上时间有限,经常看到有些考生苦思冥想,想一句写一。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6403 点赞量:4656

心中的竹海(外一题)

经常做梦,总是梦到那连接天际的竹海 竹海像波涛,我随着起伏的波涛漂游 时而仰卧,身下的竹海成为了蓝天,白云在身前掠过 俯卧时,。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6132 点赞量:12582

宫糜汤配合西药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评价

【摘 要 】 目的 了解宫糜汤配合西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 64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6298 点赞量:11499

田时泉:心中有大义笔下有真情

“好学深思本我性,求实创新乃吾魂 ”这是田时泉所作《七绝·欲己施人》诗中的两句,字里行间,折射出他好学上进、奋。
更新日期:2024-6-27 浏览量:83234 点赞量:1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