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时代”博客教育应用模式探析

一、博客应用于现代教育的特点

“YOU时代”的说法来自2007年《时代》杂志专刊,YOU指的是“改变信息时代特征的人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据BDA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称,中国在2008年2月底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络时代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中心或网络(远程)教育应用于现代教育.目前,也有不少教育从业者将“博客”应用到教学之中,这为新时代创新教育提供了技术之“新”,硬件之“新”,博客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显示了新媒体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作用.

根据维基百科(wikipedia.),“博客”就是“人们发表在互联网上的个人日志”.博客让我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而且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博客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方式充分发挥人与人的互动作用.除了具有一般网络平台的特点之外,博客还具有适用于教育的特征:

1.大众化.与一般的网站不同,目前绝大多数博客都是免费申请,无需成本,技术含量不高,操作简单方便,大部分博客任何人都可以浏览或评论.这些因素决定了博客很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尤其受到在校师生的青睐.目前,我国的大众教育也需要一种大众化的学习媒介,博客可以是其中之一.

2.个性化.博客是一种个人传播的工具,能贴上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还能上载动态的音频和视频.设计和制作博客的过程本身也是个人学习和意义构建的创作,还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才华和创新意识,这正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3.交互性.博客大都有“发表评论”的功能,阅读者可以就博客内容或别人的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博客与博客之间,博客与其它网站之间也能建立链接.这种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构建“学习社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在博客上的交流互动为学习增添了乐趣与动力,这种互动协作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之一.

二、博客开创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

1.博客应用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教育创新和改革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教育的投资也体现在增加新的科技含量上.以美国为例,教育占美国政府投资的比率逐年加大,近10年来一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近8%.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加大教育中的科技含量,大学和中小学普及网络,开设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目的是与国际接轨,甚至在部分硬件上超出了发达国家.但实际的教育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含金量仍然是差强人意,这方面有制度、国情等深层次的原因,也有硬件利用效率的问题.新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基础之上,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诸如博客等类似的网络新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一些专家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和“邻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为基础,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和协作交流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传统的知识灌入教育模式,忽视了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不能完全适应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建立在博客之上的学习社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情景”,博客的“评论”功能既是一种交流“会话”,也能在对话互动中进行新的“意义构建”.

“邻近发展区方法”强调协作式学习环境的必要,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互动和互相支持.情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网络教育既能创建互动学习社区,还能延伸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有助于终生学习的实现.现在博客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既有丰富的图文也有生动的视频,“日志”形式的博客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推动作用.

2.博客应用于现代教育的优势.博客作为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其个性化、大众化和交互性等特点为现代教育搭建了虚拟的互动平台.“教育博客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师生、教育行政管理者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博客,从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博客都有广泛的应用.诸如班级学生的博客社群、若干学校或地区的博客联盟、结合学科教学和教育叙事反思的学科专业化博客等等.”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终生学习:网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博客应用于教育也属于网络应用的范畴.博客为教师和学生的终生学习搭建了良好的网络虚拟学习平台,博客很大程度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校学生、毕业生或者退休老者,不分年龄,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从而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意义.

管理个人知识:教师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创作的电子文章或日记,都可以在博客上发布.与传统的网页不同的是,博客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或知识的建构者.在发表文章、阅读他人作品和评论过程中梳理个人知识和观点,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Blog以时间为纵轴对知识进行纵向管理,以分类为横轴对知识进行横向管理.Blog本身集成的搜索功能,非常适合学习者对日常积累的零散的显性知识加以分类并使之系统化,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管理、搜索和分享.”.

协作学习与交流:博客的大众化与交互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和交流.博客支持问题讨论式学习,由老师或学生提出某个话题,学生以发表评论的形式参与讨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在博客中开放式的交流,既可以对其他学生有所启发,又可以得到其他教育人士的相关评论和帮助,而且由于交流被及时记录,便于日后反思和评价.”.

建立社交群体:博客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建立社交群体.例如:相同兴趣爱好或相同主题的博客之间建立链接,互相帮助与支持,学习与评论.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关键字查找,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博客或文章,可以加入别人的博客社区,还可以邀请别人加入自己的博客群.

发布课程信息:教师可以在博客上发布教学计划、讲义和作业,还可以补充教学资料以及学习方法等.比如,链接网站或文献从而为教学提供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博客上提交作业,或者同学之间互相评改和学习.

三、“移动博客”与教育新模式

如上所述,博客可以支持非正式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自我反思,博客所营造的合作式社区学习比单独的学习方式更有效.然而,传统互联网意义上的“博客”应用于教育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设备,计算机不方便随身携带,而且还必须在有网络信号(或端口)的地方才能接入互联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育和终生学习的实施和发展.“移动博客&# 8221;的出现克服了以上困难,让人们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都能学习,这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

“移动博客”(即moblog)是由英文“mobile+web+log”缩写而成,主要是通过移动或PDA等工具而不是计算机完成的.“移动博客”将博客、可拍照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是博客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和发展.“移动性”是“移动博客”的最显著特点,它突破了人们交流中的时间和空间障碍.“移动博客”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传播方式多元化,可以实现移动之间或移动与个人电脑之间互动互访,也可以在Web和WAP中发布博客.

3G通信系统的出现让“移动博客”成为现实,与互联网博客不同的是,以3G通信系统为基础的“移动博客”能使移动用户通过短信、彩信和WAP等方式实现对网络博客的访问,人们可以抛开电脑和网络的束缚,借助移动随走随写、随录、随拍、随发、随读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各种信息,这使得信息的获取、传递、浏览和反馈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移动博客”的这些特点让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能交流学习.

因此,“移动博客”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顺应了二十一世纪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移动博客”应用于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在真实的社会文化构建的框架里进行情境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邻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移动博客”有可能成为大众学习者(尤其是年轻人)追捧的新型学习和交流工具.

综上所述,博客出现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博客的个性化等特点决定它还会持续发展下去,将会呈现出商业化、媒体化、新闻化和政治化等新的特点,博客也将在政治、经济和教育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从博客的特点和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随着YOU时代的发展,将博客应用于现代教育和教学是可行的.目前,由于受网络普及面、费用和网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将来,随着无线接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理念和应用的发展,博客也将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类似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领导机构,政策、任务的执行机构,教学科研机构,要设立心。
更新日期:2024-2-2 浏览量:9149 点赞量:3682

“威客”实践教学模式探微

摘 要 :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改变自身命运,成为高职高专文科专业教育者研究的中心问题 笔者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新兴实。
更新日期:2024-5-4 浏览量:12089 点赞量:3981

新时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 :高等院校肩负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任务,在新时期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结合新挑。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7270 点赞量:13251

开放教育课程博客的构建\模式与应用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体被引入到课程教学,给个人学习、教学与管理等提供了新的发。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8461 点赞量:1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