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古往今来,教育问题一直是比较敏感也是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上至政府下至市井小民,无不为其呕心沥血.中国文化论坛于2005年6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编纂成书,以《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为题出版.该书开宗明义,关注的是中国教育、大学和文化发展的问题.中国崛起不仅仅具有经济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文明史意义,因此必须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和视野来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然而中国目前的文化状况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底气不足,文化历史视野狭隘.从“文化自觉”的态度来看,必须反对文化自大,文化浮躁和作秀,因此在人文教育和大学改革问题上必须采取稳健、务实的态度.

首先,书中将中国大学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大学进行了横向比较,认为中国大学的现状与美国南北战争后(1870~1940)的现代大学转型期类似,正在经历传统的断裂和经典教育的断裂.我们的大学在20世纪切断了自己的文明传统,因此成为没有文化之根的大学,而美国已经通过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体制解决了危机.

其次,本书对中国大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纵向总结.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进入国家教育政策的视野,可令人担忧的是教育产业化、大学市场化的迅速完成,使得人们对通识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曲解,认为专业课+附加课=通识教育,最终通识教育在中国往往由于流于形式而破产.


最后,本书总结了发展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七个方面的问题,讨论了经济体制的变迁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同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以及不同地域和领域的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体制改革为例,详细分析了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状况甚至具体到核心课程与学分的设置.

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其独立的不被外在市场和就业需求左右的教育理念,大学应该作为现代社会的头脑引领社会潮流,而不是成为市场的奴隶;大学不仅仅是创新之所,而首先应是文明传承之处,是人类历代文化精华的储存之处,并通过现代人文教育被一代代学生吸收、掌握从而使这一共同财富不断发展与繁衍.21世纪,中国要真正成为文明大国,能否建立教育质量能与美国的通识教育相比的人文教育体系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因此核心课程(与通识课程对应)的设置将成为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关键里程碑.本书的出版无疑为那些关注中国教育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教育工作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了解中国教育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的机会.

类似论文

中国大学教育诊断书

刘道玉著名教育家 1977年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对恢复高考起了推动作用 1981至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1083 点赞量:29904

中国大学教育诊断书

刘道玉著名教育家 1977年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对恢复高考起了推动作用 1981至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更新日期:2024-7-18 浏览量:92844 点赞量:20093

关于中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

【摘 要】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石,大学更是其中坚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大学目前存在许多弊。
更新日期:2024-6-8 浏览量:14222 点赞量:4511

多维当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

摘 要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悄然到来,民众对大学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由于社会对大学。
更新日期:2024-8-8 浏览量:17175 点赞量:5255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理性

摘 要:基于大学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求理性思考人文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文就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途径做出探讨。
更新日期:2024-3-24 浏览量:45023 点赞量:1056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艺术素质教育

21世纪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也加剧了知识的竞争和文化的碰撞,更加剧了对教育功能与内涵的反思 当Ò。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11798 点赞量: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