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情教育读本》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江西省情教育读本》课程作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了解江西省情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从课程的特点入手,结合江西省情和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省情教育”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大学生,省情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X(2011)04-0000-01

一、“江西省省情教育”课程的开设背景

“江西省省情教育”课程的开设源自于2008年,江西师范大学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给省问计办公室发去建言,希望能编一本全新的省情教材,供在校大学生学习使用.他的建言引起起省委书记苏荣的高度重视,并建议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编写有关江西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书籍,供大学生和中学生学习使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省情教育的批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的《魅力江西――省情教育读本》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全省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把省情教育纳入到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起得显著成效.

“江西省省情教育”课程在江西各高校开设以来已有近三年历史,旨在使江西高校大学生全面了解江西,认识江西,把握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江西、开发江西、建设江西的热情.省情教育开设三年来效果显著,得到了全省大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肯定与认可,大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开设江西省省情教育教程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省情教育能提高全省大学生对省情的认识水平,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基本内容.人们的爱乡之情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基于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将本省的历史文化、环境和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展现在人们面前,才能加深大学生对本省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大学生的爱乡热情.大学生从省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看到优势和不足、问题与希望,就会产生荣誉感、自信心以及紧迫感、责任感.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江西的认知度、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建设江西的热情.

省情教育是国情教育地方化的具体实践.本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都会给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都能激发他们的乡土之情,进而引伸到对祖国的热爱.了解、掌握基本的省情,特别是基本的优势省情,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得以充分感受家乡壮丽的河山、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蓬勃发展的经济,会更直观、更直接认识和理解国情,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省情意识.


《魅力江西――省情教育读本》一书全面展示了江西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美生态以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度、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既是一部省情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为海内外的读者了解江西、认识江西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该课程教学内容全面展示了江西的绿色家园、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红色摇篮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家园”、“悠久历史”、“璀璨文化”“红色摇篮”、“走向辉煌”和“实现跨越”等六个章节.

三、结合省情和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省情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省情课程不同于常见《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势与政治》等课程,更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由于这门课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现实针对性强的特点,从而使其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殊性.此外,当代大学生又具有个性张扬、信息涉猎广泛等独特的性格特征.鉴于此,省情课程的教学方式多以采用讲授与学生讨论及自学相结合,系统教授与重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本省的认知度、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建设江西的热情.并且利用课堂讨论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热情.并以教材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进行省情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思想特点,他们的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容易陷入片面和偏激.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认识到祖国的巨大发展和存在的严峻挑战,引导他们将热情升华为振兴祖国而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要使学生感觉到其综合素质在提高,分析能力在增强,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也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省情”的讨论中来,省情教育课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课程,而教学却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艺术活动.教学中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方法如照本宣科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把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和谐地统一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统一起来.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师生互动、互相激励的气氛,以达到教学相长、“授受”统一的目标.

另外,要充分重视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将教学内容多样性地显示出来,将需要了解的客观事物与演变过程展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如同身临其境.同时,可以把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作用于感官.感染力强,有利于加快、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类似论文

关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

[摘 要]如何有效地发挥《电子技术》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是一重要课。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量:70003 点赞量: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