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失衡的文化心态,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平衡人们的这种文化心态.本文重点评述文学经典阅读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以及以何种姿态去阅读文学经典.

关 键 词:文学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也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这段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那就是文学经典.

文学是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文体.文学使思想充满了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确定性和说服力.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目的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阅读的魅力在于欣赏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它表现为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念的树立等等.文学经典就是那些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的支架和龙骨.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那些融汇在文学经典中的远见卓识、崇高抱负、人文担当、哲思玄悟等铸就的文学经典的特质,使我们从喧哗走向沉静,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支离破碎走向完整统一.

文学是一种心灵化的东西.只要一个人有心进入文学世界,文学就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和历时久远的影响.经典文学家们无不是在无尽的心灵磨砺中,擦亮双眼去发现各种形态的美,然后用自己那富于特色的文学笔调诉诸文字.经典文学使人深邃而卓越,它们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命脉,是点燃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经典是活的,经典的价值在于可以无限地产生新的价值,不断为今人的困境提供启示,为我们确立生活的楷模和意义.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要真正了解人类的智慧,吸取精神的力量,提升人格境界,还是要多读经典著作.

然而,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信息时代,人们急功近利,热衷于追逐阅读时尚的潮起朝落,“人文阅读”已远低于“功利阅读”,“博杂阅读”远低于“专指阅读”,“经典阅读”远低于“时新阅读”,“深阅读”远低于“浅阅读”等它们组合而成的社会惰性,成为一种时代的非理性,这种倾向也就意味着公众有意无意地抛弃了求知益智、育美健神的文学阅读.忽略了文、史、哲、法学、、美学等具有人文精神与人文意义的书籍,在文化与精神层面对人的滋养和熏陶,从而使真正构筑我们精神与灵魂的文化营养因素,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一个缺失了文学美育和知识理性的时代,对于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是危险的.回归经典阅读吧!它可以抵消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温馨期待和宁静抚慰,它可以平衡人们的文化心态,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阅读文学经典呢首先对文学经典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一提到《诗经》认为太古老了,一说鲁迅就说过时了.就连中文系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常常问,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背诵唐诗、宋词又能改变什么其实,有多少人真正读了《诗经》、懂了鲁迅呢自己根本不了解或者说不完全了解,就在那里人云亦云,颠覆经典.殊不知文学经典之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它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再具体点说吧!比如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爱情”几乎泛滥成灾了,可这又是一个爱情贫乏的时代.我们周围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爱情”这两个字好好去研读我们的经典文献吧,那里清新鲜活的爱情会让你如沐春风,人类爱情生活中各种丰富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那里有最让人动心的爱情――纯真之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里有最让人震撼的爱情――生死之恋,“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里还有最苦涩、最耐人寻味的爱――相思绵绵的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那里有最沉痛的爱――悼亡的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那里还有世上最优美、最迷人的爱――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灵默契之爱.这是一种最优美、最迷人、最富于人性的爱.这种爱是超越占有的爱,男女双方既是深情款款的恋人,又是心灵相通的挚友,既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又是生死相依的伴侣.这种爱情是一种闪耀着理想光辉的爱情.

再比如鲁迅的作品,近些年来被一些人无情解构,甚至还出现了以骂鲁迅扬名的人.鲁迅真的过时了,还是我们根本不懂鲁迅诚然,鲁迅不是优雅的、平和的、休闲的,而是真实的、严峻的、深邃的.从“生活化”的立场出发,也许人们并不“喜欢”鲁迅,但不能不承认,鲁迅的确是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最清醒的写照,是可以不断引发问题意识的思想动力源.你如果仅仅肤浅地想从鲁迅那里得到消遣、搞笑或玩世不恭的生活写照,那你注定不必读鲁迅,也不配谈鲁迅.温儒敏先生曾提出四个问题来讨论:一是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二是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三是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四是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我们能正确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从鲁迅这里获得宝贵的思想资源,包括他的探求、他的体验、他的焦虑.

另一个是对经典中永恒价值认识不足的问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所折射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贯穿始终的,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它的永恒价值,即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精神美.在文学评论中,有一种观点是“文学即人学”,这种精神美就是体现在作品人物身上的人性美、爱情美、坚强美、向善美等,一切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思想.

拿中国的道家经典《老子》、《庄子》来说,这两部作品都贯穿着人生境界和人格完善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应该按“道”和“德R 21;行事,以达到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少思寡欲的思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自我约束,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别人,不要对别人作过多的干涉,不要有过分的,不要去破坏自然的和谐.老子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节制私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积极意义的.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超越自我的境界,他在《逍遥游》中充分地展示了从有我到无我,勇于舍去,乐于追求,否定小我,成就大我,实现更高自由思想境界的超越精神.针对当时膨胀的有我论,庄子倡导“至人无己”论,他认为即使是“至人”,也要修养才能达到无己.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任天顺物、忘怀一切的境界,这就是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格.他以寓言形式讲了许多神仙式的修养之道,其目的都是要告诫人们从小我的圈子中独立出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抑制人们过分膨胀的物欲追求,把人们的视野从小我引向大我直至更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具有启迪作用的.

文学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作家白先勇说得好:“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如果中华民族没有了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文化就缺失了一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经典阅读的目的,就是用我们丰富的文化宝库,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有了经典文学的滋养,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

最后再说说关于经典的阅读方法问题.

文学经典的阅读需要一种“无用”的阅读境界.我们要把阅读看作一种无功利性的自发之举.正如铁凝所言:“阅读因其自发性,所以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种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教授,在2004年4月19日,首届贵大读书节开幕式上所作的“读书与人生”的精彩演讲中也提到,“什么时候我们不把读书看成一种负担,而仅仅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也许就真正学会了读书”.其实阅读就是一种人生姿态.不论青灯野馆、凉雨寒夜,失魂落魄还是春风得意,年老力衰还是青春韶华,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绿衣捧砚催题卷,伴读书.”“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那手中的书一定是一本耐人寻味的经典.法国作家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我们不妨演绎说:阅读经典时,人才活得充实、精彩而姿态优美.

另外,文学经典需要我们去建构性地阅读.北大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指出:“经典阅读不是简单复写和被动吸收,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文化建构的过程.”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阐释的空间,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经典凝聚了高远识见,意蕴丰厚,可供挖掘的东西很丰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部作品“说不尽”.阅读文化经典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它既要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又要建构读者的自我世界.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读者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完成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和撞击,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建构起自我世界与精神家园.建构自己的灵魂和人格、素养和品质、生活与人生,是阅读文化经典的终极意义所在.阅读文化经典的这种建构性,正是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读者所需要的东西.

经历了历史长河的不断筛选,经典实际上就是人类心智的最充分的表达.经典阅读无疑乃是全面地深化、拓展、提升我们的思维、情感的广阔性、深刻性,扩展我们的理性的不可替代的形式.它让我们更充分地分享人类生存的经验,获得一种人之为人的陶冶,体验一种人之为人的境界.可以说,人之为人在这个世界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在经典所敞开的世界之中.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写道:“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他们将比任何时候都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满,因为阅读经典将使人置身于无限蕴藏的本质中.”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沉静,去读经典吧,你一定会从中获得一份不同的人生.


类似论文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

摘 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 以前的纸质书籍已经慢慢被电子书代替,电子。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20844 点赞量:26685

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本文为铜仁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报告”之系列成果 同时也是铜仁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1842 点赞量:6313

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

课程名称: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WesternLiteraryClassicsandHumanisticTraditions)授课教师:林质心老师,赵顺良老师,伍轩宏老师上。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5107 点赞量:10574

文学经典名著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经典名著之所在历史长河的冲洗之下可以经久不衰,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正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理。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1312 点赞量:28563

小学生经典阅读

浅谈小学生经典阅读 最近有关部门进行的全民阅读调查表明,中国国民的阅读率几年来持续走低,保持阅读习惯的不足5﹪ 在๢。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68441 点赞量:1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