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摘 要:新课改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针对中国的现状对新课改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新课改新课改的成就新课改的弊端新课改的建议

作者简介:王华云,女,1981年2月.籍贯:山东日照.工作单位: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093-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新课改的原因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再者,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基础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基础教育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强调的.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

二、新课改的进展情况

(一)新课改取得的成就

1、新课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专业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变为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新课程是对知识与教学概念的重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新课程设置丰富、新颖,必然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在反复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能力.

2.提供多种选择,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条件下,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传统的课程设置,不论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也不论兴趣、个性和特长,所有学生学习的内容、进度都是一样的,这种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新课改课程本着培养多样化人才,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实现“讲课的是学生,听课的是老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二)新课改存在的弊端

过于强调个性,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新课改的要求强调人文性,强调自主性,结果学生放任自流,致使学生的基础认识不扎实.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重视课堂教学的原生状态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但是,教师的点拨、疏导、总体构思和总体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是活的,但有些知识的的确确是死的,需要掌握和牢记.

由于对新课改理解的偏差及有限的资源,使一些课堂缺乏本真性和自然性.尤其一些老师故意用装饰出来的声调和拖腔,这样扭曲了新课程的精神和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

在有些时候,教师的教学“效度”并不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学的知识并不扎实.教师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有些是无效劳动,几乎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又耗费师生精力过大,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递量较少.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辅助工具频繁利用,本末倒置

新课改要求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课件、表演、讨论等进入课堂.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致使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唱歌、表演、配乐朗诵、法庭辩论等形式的运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但大量教学现实中,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3.轻教学过程,重应试训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但是,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

三、对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对于课改的研究者来说,应该采用多元的、整合的多个视角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研究方式方法来研究课程改.多种研究方法的整合才能使教育理论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才能从更多的角度课程改革事实.因此,将多种方法进行整合来研究课程改革将是我们以后的研究努力的方向.这也将是教育研究的必然趋势.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社会问题,是教育科学所不能完全分析透彻的.因此,对于课程改革的研究,我们应该秉持一种自由开放的态度,跨越专业边界,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视角进行整合研究,从而展开课程改革研究的全景.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类似论文

初中数学新课改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数学

河南大学关于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结项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结项的通。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6845 点赞量:5787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意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教学重心į。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6536 点赞量:229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而意义深远的工程,内容涉及广泛,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成效。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2860 点赞量:81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4540 点赞量:31162

新一轮“开放促改革”之要义

改革开放本为有机整体,但近些年来,在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关门改革、小心开放”的倾向 正因。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3663 点赞量:2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