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关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预示着我国教育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的新的要求,文章从高等教育质量关这一新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本身的实际问题.本文将从国家、社会、高等院校以及个人四方面阐述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质量关原因对策

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999年我国将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十几年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一系列的扶助政策,例如区域倾斜政策,奖助学金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大学生数量.截止到2009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录取比率已经达到了24.2%,预示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型教育的阶段.


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因此,更多的学者关注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方面――质量.

二、高等教育质量关的内涵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很多学者从质量观的角度分析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质量问题.而真正从高等教育本身出发,研究高等教育质量关的问题甚少.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作为一种认识,即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性.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依此树立了符合本校办学方式,培养目标的质量观.

但是认识不属于客观规律,而是带有自生的主观性,受到个人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因此,任何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都是对高等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认识,受主观性的影响这种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高等教育质量关

古文有记载:“关”通“贯”,即贯通,贯穿的意思.在《方言十二》中又提到:关,闭也.这里的关也就理解为障碍,阻止或是中断事物前进的一扇门.

据此,质量关可以理解为在质量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连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是同一发展阶段中两个不同发展层次的节点.只有突破这个节点,质量才能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实现质的飞跃.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中,作者把高等教育质量关理解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新时期新情况下遇到的瓶颈.实现高等教育上升的跨越式的发展,必须研究分析目前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及其庞大的概念,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以及社会服务质量.因此在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探讨.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

教育作为国家的支柱,教育质量问题必然涉及多维度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问题同样如此.

(一)国家提高竞争力的战略要求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国家竞争力尤其重要.科技是核心,关键在人才,而基础还在教育.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国家作为行政机构,通过财政拨款,方针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依然存在,创新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缺失严重.这些都阻碍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世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综合的,全面的,也是高质量的要求标准.这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提升质量的重大挑战.

(二)社会服务能力的逆向效应

《规划纲要》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2].”

在这种正向促进高等教育由知识型向实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也带来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逆向要求.高等院校向社会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将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推向市场,改变了高等院校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市场作为学校,政府以外的第三方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技能提出了要求,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也拥有了评价的依据.实际上,它们在大学生以及高等院校质量的评价过程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作为第三方,作为接受服务的企业,它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且这种评价也更加的公正和有效.它们从自身的需求,实践的需要向高等教育要质量.

(三)高等院校教育的多方面困境

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方面性和高等教育活动本身的多方面性,决定了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必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与高等院校传统的学术培养产生了冲突,使的高等院校在平衡这一冲突时面临着改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设置以及成绩考核的困境.

对于80年代的大学生而言,从九年的义务教育到三年的高中教育,更多的接受的是知识的培养,在创新与实践方面十分欠缺.在迈入高等院校的门槛后,大学生面对国家与社会的这种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与对象,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个人需求的无限制增长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好几种程度的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3].优秀的管理者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及各个阶段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条件下,人们出于生活和生存,渴望全面的和个性化的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一被动的接受教育到多向主动的选择教育.作为理性经济人,大学生希望自己所支付的学费能够带给自己最大限度的回报.每个个体都具有异质性,在国家扩招的背景下,大批个体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难以满足.这些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这种良莠不齐的发展带给了高等教育深刻的反思.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

此次《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采取措施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近两年发展的重点,国家,社会,高等院校以及个人都必须从大局出发,做好本职工作.

(一)国家宏观指导为 质量保证

国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支撑,必须从宏观层面制定方针及政策大力支持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做好保证工作.

1.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提升的,不能够在高等教育阶段“一蹴而就”.同时,它们与知识能力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共同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国家必须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我国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国家要从基础教育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知识能力的增长,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构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

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国家应该给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法国在高等教育变革时期,为了积极引导高等教育市场化,协调就业部门,便通过拨款的方式调节大学的文理比例.

我国也要综合人力资源的信息,构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借以引导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合理安排各个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优化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

只有在人才培养上与时俱进,才能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这才是国家竞争力所在.

3.强调文化价值的发展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就在于保存了人类文化的主要成果忽然价值体系,并为新文化的创生奠定了基础[4].许多国外学者潜心钻研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国内,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与精髓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承与提升,也没有充分将之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大力倡导高等院校重视教育的文化功能,注重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并鼓励支持文化的交流,积极推动我国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二)社会积极支持为辅助支持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会除了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应该在实践工作当中给予辅助支持.

1.提供实践岗位

增强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要求企业向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增强,大学生在实践中才能自我规划,自我总结.企业提供实践岗位不仅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增值,而且也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给予专业指导

社会作为接受服务的直接对象,它们的评价对大学生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大学生的社会教师,在给予大学生实践机会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现实的企业的技能要求,加快他们自身知识到技能的转化.社会教师与学业教师相结合,才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社会化,高等教育人才高质量化.

(三)高校职责深入为合理控制

高等院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场所,必须重视师资资源的投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与道德品格.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然是学生)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高等院校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顺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主体进行科学的个性化的管理.

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要求他们剖析每个学生的个性,了解其需求从而因材施教,这是不现实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课堂教育,扩大课堂的信息量,采用合适的途径和技巧,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广泛的信息量才能满足学生庞大的信息需求,才能极大限度的激发个体的潜能,提升整体的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效率.

2.注重道德教育

提倡个性化的发展给予了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不仅包括知识的选择,还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使大学生陷入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高等院校也应该关注大学生德育的发展.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论证了美德皆源于知识的共同性,认为美德具有共同的,客观的,绝对的价值标准,它出自于人所共有的理性本质,但美德的形成却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训练[6].

高等院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规范其行为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养”帮助个体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应德性成长的心理背景,并促进大学生对德性的领悟,消化和吸收,乃至外化为行动.

(四)个人德性修养为根本改进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国家、社会、学校都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外部因素,大学生才是内因.只有加强个人德性修养,提升自身思想层次,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自律,上进.

1.民治为人之本

民治是人类最高的理想与追求,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在道德修养上大学生应以最高目标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民治的根本要义有四,即友爱、平等、自由、社会效率四种[7].在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在品行与行为上应该以这四种作为人生的态度与执行的标准.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同时行事踏实稳健,做人诚实守信,对社会负责.治己才能成人,成人方能为人.

2.提升重在自我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不能仅依靠学校与老师的帮助指导,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认识自我,规划自我.

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生活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需求与目标.需求应当合理,通过自己的能力能够被满足;目标应当实际,符合现实的客观条件.同时,在知识能力的习得基础上,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运用好学校与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积极的完善自我,摒弃陋习,实现自我提升.

注释: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管理学.周三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41

[4]倪胜利.教育文化论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56

[5]刘佛年.高等教育学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67

[6]王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

[7]陶孟和.社会与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8:143

类似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公开招聘教学科研人员公告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0154 点赞量:5651

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
更新日期:2024-12-18 浏览量:156164 点赞量:33507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

摘 要: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因而,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我国的高等教育。
更新日期:2024-3-5 浏览量:11079 点赞量:4143

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目的

【摘 要】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发展通识教育;。
更新日期:2024-3-18 浏览量:45017 点赞量:10785

美国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形成和动力机制

摘 要:高等教育区域中心是历史形成的一个个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 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高。
更新日期:2024-8-1 浏览量:17332 点赞量: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