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林毅夫?

回来是一种理性选择

27岁时,台湾人林正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航道,将自己带到了陌生的中国大陆,也带到了不可知的未来面前.

1979年5月16日傍晚,“封金挂印”之后,上尉林正谊游过两千多米的台湾海峡,抵达对岸的厦门,更名为“林毅夫”.多年后台湾媒体披露,当时与他一同失踪的物品包括“两个篮球、一面连旗、一件救生衣、一个指南针”.他的家人事先毫不知情,第二个孩子还在妻子腹中,台湾外岛驻军从此没有篮球可打.但23年后,台湾军方才发布了对其“投敌”的通缉令.

此前,由于以台湾大学学生的身份从军,林正谊成了军中宠儿.蒋经国专门接见他,并嘱人关照.他先后从军校和政治大学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最前线的连长.

时至今日,人们仍难以理解:这个地道的台湾本省人,不需要蹈海以解乡愁之苦.而1979年的大陆,经历了十年动荡,经济凋敝,将走向何处,一切都未确定,亦非乐土.是什么使他抛妻离子,放弃前程,冒着生命危险前往?

一位北大学生回忆,林毅夫有一次谈及当年时曾说:“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对岸.再待在台湾,内心不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月1日,以这样的句子,林毅夫解释当年的抉择,“得失之间并没有那么难.”

或许是巧合,他回来后的两个月里,两项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变革先后出现――当年6月15日,万里在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肯定了当地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尝试;7月15日,争论不休中,决定“不争论”,宣布设立深圳等四个特区.

把“白手套”

留在了芝加哥

虽然林毅夫在国际经济学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全球华人经济学家中一直排名在前一二名,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一直很靠前,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成为典型的学院派学者.1987到1993年,他先后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从那时开始,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与制定政策成为他的工作内容.他逐渐成为同龄的学者中离权力核心最近的几位之一.近年,“新农村建设”的建议者、“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咨询专家等角色更使他为中国公众所熟知.

“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最早回国参与中国现实经济政策研究,并没有担心研究现实政策问题会‘弄脏’名校毕业的‘白手套’.他把‘白手套’留在了芝加哥.”林毅夫的朋友卢锋形容说.

走近政府、成为政府智囊,于林毅夫并不是困难的选择.这与他29年前的选择逻辑一致.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历史,曾想成为历史学家,喜欢中国文化,也实践着中国文化对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定位.

他不介意人们认为他过于靠近政府,“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别人的评价不重要,把自己摆低一些,推动社会进步更重要.”

当被问及独立的学者和智囊的角色,哪一个他更在意时,“独立的学者”,林毅夫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只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思考问题,才能对政府的决策有所贡献,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智囊.“固然很幸运,有些建议后来被政府采纳成为政策”,但是,他说“不曾有在政府作出了决策后改变自己的看法去附和政府政策”.


他同样珍视另外一个角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主任.

1993年底,一次会议的间歇,他与张维迎、易纲等几位同样有留学背景的学者聊到了在国内成立一个独立的学术中心的想法,所有的人都感到兴奋.然后是行动.1994年,CCER在北京大学成立,这是第一个由归国学者成立的独立研究机构.

成立之初,CCER有政策、有两间半办公室和6位海归学者,而所有资金,都是“化缘”而来.“开始时主要资助者是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世界银行,还有不多的一些私人捐资.”林毅夫说.

世行也是坚定的支持者.1994到2000年间世行资助留学人员在CCER做客座研究,并参与各种CCER的学术讨论――1996年,世行该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初稿讨论会就是在这里召开.

通往世行之路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并不是命运.”以这样的句子,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结束了他在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的长篇演讲.

1946年以来,首次有中国人走上这个以现代西方经济学奠基者的名字命名的国际顶尖讲坛.林毅夫没有意识到,他的这句话,与他今后四年的新角色有着某种奇妙的契合:数日后,刚刚在10月离任的前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法国人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来电询问,是否愿意成为他的继任者?――世行的宗旨,正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贫困.

世行为挑选新的首席经济学家成立了一个小组,布吉尼翁是其中的成员,他并不是以个人身份发出邀请.“我感到惊喜.”林毅夫在北京对记者说,“世行是最重要的国际发展机构,它的首席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家在国际上最高的公共职务,一般是大师级的学者担任.我知道我不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也知道为什么不能.至少我考虑过诺贝尔奖的事情.可是,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完全没有想过!”“我需要一点时间考虑.”林毅夫没有立即回复,两天后,他回答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会慎重考虑.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任命:62年以来,他是首位来自欧美国家之外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而在30年前,中国对世行的定义还是“美帝国主义操纵的经济侵略的工具”.

2008年1月16日世行行长佐利克亲自致电林毅夫,告知任命他担任世行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的决定,2月4日世行董事会批准这项任命并正式对外公布.

特赦:马英九的难题

“特赦”,是需要政治勇气和智慧的.诚然,林毅夫游向对岸,经济学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最近出任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更成为台湾人在大陆的骄傲.但林毅夫看似简单的回归故里,对于马英九而言,却是充满风险的政治考量.

“我大学时就认识他,长得壮壮的,满有理想情操,大学没毕业就去念军校,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但关于他回台湾的问题,不是最优先需要解决的.为什么不让它沉淀一下,让大家都去思考一下,多采取一点包容的心?”马英九在接受媒体追问是否考虑“特赦林毅夫”时,曾经希望把结果寄托给时间.马英九的理由是:“因为当初他游到对岸去,有很多人被连坐,很多人一辈子就失去了机会,那些人心里都很不平.”

但实际上,国民党智库“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早就对“赦免林毅夫”一事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以目前林案之情形而言,不仅未受法院之确定判决,甚至未进入侦查、审判等刑事诉讼程序,故并不存在特赦所得赦免之刑罚,‘总统’自无从对林某为特赦.”

由此观之,从司法程序上来看,“特赦”林毅夫困难重重.而马英九向来重视程序正义,更不可能因林毅夫一人,而轻启“大赦”.

(张锋摘自《看世界》)

类似论文

林毅夫:世行的“中国因素”

5月31日,林毅夫最后一次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在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为2008届每一位毕业生颁发。
更新日期:2024-5-22 浏览量:69687 点赞量:15700

林毅夫的世行四年

林的警告2008年5月31日,林毅夫上午出席北大毕业典礼,下午直飞华盛顿正式就任 此后,“飞来飞去”成È。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6864 点赞量:2464

林毅夫归来

明24日,阴天,1204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学生排着队准备毕业合影 前排中间的女同学忙着补妆和整理学位服,摆在。
更新日期:2024-2-9 浏览量:6276 点赞量:1989

中南海智囊林毅夫

台湾青年样板林毅夫原名林正义(也有林正谊的说法),曾是“台湾明星军官而神秘泅渡到大陆”的。,1979年5月16日夜。
更新日期:2024-6-13 浏览量:79127 点赞量:17101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传奇姻缘

今年5月底,北大家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将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的人生经。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1303 点赞量:4213

林毅夫:新的一步世行出发

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的宣布让人们之前的猜测成为了现实: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被世行任命为首席。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5778 点赞量:3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