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艺术理主题史》序

20世纪是极不平凡的世纪.这100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意义,恐怕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愈益清晰地呈现出来.无论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及其现代性的实现程度,都不能不让人惊叹.即使是从“艺术”这一独特而重要的领域而言,20世纪这100年的发展、变化,恐怕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比拟的!别的不谈,仅仅从艺术世界疆域的扩大这一点来看,便可以窥见一斑:虽然像摄影和电影的技术手段在19世纪下半叶均已诞生,但是,摄影和电影真正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并获得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相并列的基本艺术门类的资格,至少在中国,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至于电视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等,在我国更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才真正诞生并获得飞速的发展.就我国一些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如曲艺、杂技等等而言,也是到了近几十年,才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独立艺术门类.至于那些传统的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各自内部的疆域的扩张、体裁的发展、形式的变革,无需我在此赘述.总之,艺术的门类,艺术的疆界,在20世纪这100年的历史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20世纪艺术领域的发展变化,当然不只是表现在门类的扩张、疆域的扩大,她在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样十分深刻而巨大.

艺术理论乃至整个艺术学在20世纪的中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在20世纪初,由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形态逐步向现代形态转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部门.对于艺术理论乃至整个艺术学在中国20世纪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成为艺术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它的目的不只是要对刚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历程进行描述,对其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而且是为了给新世纪艺术理论和整个艺术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因此,当我院研究员李心峰主编、近20位专家学者集体撰写的《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于近日完成并希望我为之作序时,我便欣然答应下来.2001年,李心峰申报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获得通过.有关消息在《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公布后,一向具有出版眼光和不俗业绩的辽宁出版集团辽海出版社便对这一选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景祥总编辑向我了解申报人及课题的有关情况.于是,我便在出版社与课题组之间牵线搭桥,当上了“红娘”.李心峰是我院年富力强、成果丰硕的中青年科研骨干,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是当时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力投入艺术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元艺术学》、《现代艺术学导论》等专著;发表艺术基础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反思与学科建设等论文百余篇;1998年,由他负责的国家“九五”青年社科基金课题《艺术类型学》完成并出版;后来,他又参加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艺术科研课题《中华艺术通史》的撰写任务,担任《夏商周卷》分卷主编,也已完成,将于近期出版.可以说,他自己便是新时期我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者,对于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学的情况比较熟悉,由他来负责“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的课题研究,是很合适的.该课题很快被出版社列入重点图书出版计划;课题组也投入了紧张的研究写作之中.现在,看到该课题的先行卷、大约50万字的《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已经脱稿,即将问世,我不禁为之感到欣慰.

进入新世纪后,艺术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的第九批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中,第一次设立了艺术学一级学科,我所工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有幸成为我国第一个、在目前也是惟一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作为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有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舞蹈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学等8个.同时,我院还设立了艺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其他艺术院校乃至一些综合性高校中,艺术素质教育、艺术基础理论教育,也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大约与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物质生活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从而对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一大环境密不可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必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的各种艺术,便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精神食粮.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欣赏艺术;也有不少人不只是欣赏艺术,而且亲自参与到艺术的创造实践之中去.他们在艺术的欣赏与创造的实践中,品味生活,品味人生,品味审美的乐趣,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而艺术欣赏与创造实践的繁荣,必然带动艺术理论与艺术教育的繁荣.因为,人们需要通过艺术的教育,通过艺术的理论与批评,深入认识艺术的真谛,了解艺术的奥秘,掌握艺术的法则和规律.水涨船高,正是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的最好注解.


新世纪的艺术理论、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理论资源.这种理论资源,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所体现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是中国丰富深厚的传统艺术理论;再次,是国外一切有益的艺术理论成果.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丝毫不应轻视的理论资源,这便是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国的艺术理论.其实,20世纪中国的艺术理论本身,便是中国艺术理论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产物,是西方艺术理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几种理论形态相互磨擦、相互对话、互相结合的产物.在她走过的百年历程中,诞生了丰硕的艺术理论成果,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探讨了相当广泛的艺术理论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一切都需要予以认真的回顾与总结,以作为新世纪艺术理论、艺术科学宝贵的镜鉴.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选择了“主题史”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视角,一方面,在主题的选取、设置上,体现出某种系统化的追求;另一方面,对于各个主题则采用历史的回顾与描述的形式,从而在横向的体系性与纵向的历史叙述这两个方面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勾勒出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一些重要主题的历史演进的轮廓,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所说的“艺术理论”是取其广义,实际上把艺术学的一些基本的分支学科、新兴学科也包括了进来.全书分为3编,第一编为“核心概念”;第二编为“重要论题”;第三编为“基本学科”.通过这3编32个主题的历史叙述,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学的“全景图”.这样的“全景图”,不只是对于一般艺术理论的学习、研 究、教学、管理有参考价值,对于各门类艺术如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演出艺术、影视艺术的学习、研究、教学和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主题”,不止本书所选择的这32个;本书所涉及到的每个主题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以一、两万字的篇幅所能详尽概括的.它们中的许多题目,往往都可以作为专著或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进行更深入详备的探讨.不过,在本书有限的篇幅中所选择的32个“主题”,相对而言都比较重要,每个“主题”在规定的篇幅内都尽可能地搜集到有代表性的资料,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发展线索,因而全书还是能够给人以整体上的印象.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还不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这一“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的全部,而只是它的“先行卷”.按照课题组的计划,他们在完成这部“主题史”之后,还准备完成一部按照历史发展分期的顺序撰写的《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史》.我希望课题组能够再接再厉,尽早完成“发展史”的写作,以使该课题得以完璧.

是为序.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类似论文

评李春青《20世纪中国古代文史》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程度高、学科联系面广的学科,其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哲学史、历史、思想文化史等学科密切相关,同时。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0978 点赞量:6067

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

【摘 要】2012年,是中日间紧张气氛持续的一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之年,也是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围绕着2001年į。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1033 点赞量:27913

读《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有感

作者简介:何艳,女,单位:四川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方向:汉唐考古 中图分类号ʍ。
更新日期:2024-8-8 浏览量:17151 点赞量:5246

20世纪中国十大会计名家

①中国第一位会计师谢霖1909在日本明治大学毕业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银行总司账,随即在银行进行会计改革,率先在中国使用国际通行į。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2601 点赞量:3922

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

广智院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筑之一 自1905年一1952年该馆经营近五十年里,主要着眼于“广智”两字,对开拓人们的眼界,启。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8333 点赞量:4888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3》的翻译美学再现

摘 要:散文的翻译实际就是一项审美活动 刘宓庆把翻译的审美客体的美分成了两个系统,即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 本。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7941 点赞量: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