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教育的春风中

摘 要: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本教育的前瞻性和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性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本文作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生本教育的思考阐述了自己的相关理解.

关 键 词:生本教育;前置预习;小组建设;学生展示活动;继承与创新

“生本”教育改革之初,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有些瞎子摸象式的误解,摸到了腿就认为大象是圆柱形的,摸到了耳朵就认为大象是扇形的,通过聆听一些示范课和专家报告,感觉如沐春风,沉醉其中,对生本教育也有了一些整体性的认知和思考.

首先,生本教育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

生本课堂上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而且要用老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精彩!但是老师的无为并不是老师什么都不做,实际上,相对于“师本”教育,“生本”教育下的老师更累,累在设置恰当的前置性作业,累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备好课堂上引导学生生成课堂资源的各种详尽的资料.而学生的精彩则在于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的感受,教师以学定教,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


郭思乐老师说:“飞驰的列车的速度是火车外的人才能感受到的,但是外部的反应并不是它速度快的原因,它的快不是因为我们赞赏,而是因为火车内部的动力.”有人认为这个比喻非常经典,认为我们有时候会自作多情地以为火车快事因为我们赞赏的结果,因此,更加努力的去赞扬,发明了众多机制去赞扬,动员了几乎全社会的力量去赞扬,但是孩子们呢?他们不是列车之类的机器,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孩子,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并非危言耸听.郭教授引用这个比喻目的是要说明在教育的原始智慧中,在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哲学中,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无为的智慧.我以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就应该做像桃样的人,即使不言一字,却能用他的芳香和色彩,感召学生,容纳学生,成就学生的绚烂多姿,这才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第二,生本教育的工夫在诗外.在课外,老师要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老师替学生做,这也正是设置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当学生在课外学好之后,拿到课堂上来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生成课堂资源.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的活着”,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在教学中,展示出学生自己的风采,就应当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去“教”,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才能去引导.魏书生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大概也是此意.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更有引导的必要,所谓“诲人不倦”不正是如此吗?但并不是一味灌输,灌输再有必要,灌输进去的东西始终无法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遑论影响?最终还是需要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发问,在问题中形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第三,生本教育为了避免有些学困生被落下的情况出现,要求必须建设好一个由四至六人组成的小组.

如果小组中人员太多,则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会产生互动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而且在小组建设初期,为了养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激励性措施,让每一个组员都有事可干,让每一个组员的思维都活跃起来,组员的角色分工应该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者”.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让他们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能够不断地发现、关爱学困生,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此可见,在生本课堂上,小组建设和小组成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既然生本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那么学生的活动就需要相对完整的学生实践,而不是琐碎的问题.因此,在前置作业中教师要注意设问的巧妙,要有一种大问题意识,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整个语文课堂中,有效的主问题起着核心作用,往往能以问题引发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主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决定着课堂的成败,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主问题是单一主问题还是多元主问题,要因文本而异、因课型而异的,更因学情而异,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由点切入,以点带面,一课一“得”.如《孔乙己》中,以一个“笑”字贯穿全篇.其次,如果教师设计的主问题不能高瞻远瞩地解读文本,不能细致入微地体察“生”情,那么必然会导致主问题之间缺失必要的联系,内在的牵引力不足,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造成设计效益的明显下降.总之,主问题设计的顺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其内在的联系是需要科学有序地安排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多一份发展,多一份生成.

第五,生本课堂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但并不是指课堂的热闹,也不只需要学生天马行空般的随意发挥,还需要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闪现,还需要教师的组织点拨到位,教师要努力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这也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的真功夫的地方.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生本课堂的要求呢?

一、要强调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统一.

在课前,让学生完成对资料的筛选,课上就要让学生的资料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而进行展示,在课后的处理上是对课前课中的延伸.只有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上达到了统一,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 效率.

二、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很多教育教学思想,如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理想课堂建设等等,应该将以前的所学和生本教育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不是抛弃旧的另起炉灶,重新开始.

魏书生说课改就像挖坑,每次课改来临,有些老师总是放弃原有的坑重新挖一个,结果数年下来他们只是挖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坑而已;但是还有一些老师,面对课改,仍然坚守自己的阵地,只是运用了新的挖坑技巧,他们最终获得的是一眼泉水旺盛而甘甜的深井.于春祥老师说:“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也许自至圣先师孔子甚至更早的时候起就贯穿其中了,只要我们坚守住了这些本质,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才能不迷失自己,迷失方向,也才能挺立于潮头浪尖之上,做一个教育的弄潮儿!

三、不能在塔里搞教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充分运用新的教育教学平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能否使学生开始逐渐掌握现代学习方式,这也是生本教育面临的课题之一.

总之,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自己收获了很多,也还有很多的疑惑,比如在小组建设方面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避免使课堂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独秀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深层次的问题,避免使课堂的讨论展示流于浅显和表面化等等,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困难,但是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背后会不会袭来寒雨冷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背影等”我会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纷呈,让自己的学生更加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亓俊然,男,山东淄博人,1985年6月生,现工作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

类似论文

英语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生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
更新日期:2024-5-21 浏览量:68974 点赞量:15353

抛开生本看生本教育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大地生本花开 一场场生本研讨会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不谈生本就追不上教育潮流的味道 面对“生本风。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2843 点赞量:9917

走近生本教育

第一次听说“生本”,是在校长学习归来后,之后,学校又组织学习了有关“生本”的一些理论,才对“生本”。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18239 点赞量:4586

导学:生本教育的

摘 要: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更新日期:2024-11-26 浏览量:142289 点赞量:29930

关于生本教育的

[摘 要]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作为教。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0207 点赞量: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