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

摘 要: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对人才的需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因素,这是学校体育改革所处的一个时代特征.如何根据这一新形势下的特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这是当前摆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

一、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

1、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呼唤体育课程的改革

(1)人体结构和机能退化: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新陈代谢水平的降低,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力量等出现了退化,这些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

(2)现代文明的蔓延: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因此,各国政府与人民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的健康,为了应对人类健康面临的威胁,体育课程必须进行重大改革.

2、终身体育呼唤体育课程的改革

20世纪60、70年代认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为了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必须对现行的体育课程进行重大改革.

3、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呼唤

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都亟需改革,以适应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4、体育课程的现状呼唤

“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材的选择性加大、多样化有所体现、质量逐渐提高.

二、现行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2、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

3、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三、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比较

1、课程指导思想与观念的更新变化

旧《纲要》中所体现的课程指导思想是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新《纲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体育课程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培养;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课程结构体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要进行多维度、多方式的评价.

与旧《纲要》相比,新《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特别强调: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指明了体育课程是寓教于动的课程.为我们正确地认识课程性质,把握课程方向提供了指导.

2、课程目标的更新变化

新《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体系,由旧《纲要》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任务,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领域扩大,内容更为丰富全面.目标设置既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目标设置的因人而异.新的课程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方向,制约着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设计与选用.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自觉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努力.

3、课程结构的更新变化

旧《纲要》的课程结构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和保健课,这种课程结构体系比较单一、狭窄、封闭.新《纲要》的课程结构则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特征.新《纲要》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入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大课程结构体系,这是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4、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变化

新旧《纲要》相比,旧《纲要》侧重于对课程教材编写提出指导性要求,而新《纲要》则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用给予高度的关注.新《纲要》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四、体育改革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教育的全体性

(1)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而不是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很多,而另一些学生学的、练的很少.

(2)承认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并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3)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不能因为我们教学的一律性和强制性使一部分学生能获得乐趣,而另一部分则品尝无意义的失败和苦涩.

(4)在评价方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

2、教育的全面性

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应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地是技能和体力,而明显缺少地是对原理地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

3、教育的主动性

教育主动性包括: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4、“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很多人写文章批判“三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在学校体育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声音认为:“以人为本”源于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源于18世纪法国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我国的学校体育既不能以学生为本位,也不能以社会为本位,更不能以学科为本位,而是强调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其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介入的程度.因此,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五、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课程要从课程理念的更新人手,在课程目标体系 340;构建、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组织的优化、课程评价的科学化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以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主要措施,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4、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新体育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体.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

类似论文

学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不断实施与发展,学校体育也在不同程度的践行着,全民健身计。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4290 点赞量:21116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引起了包括中等职业体育教育在内的诸多领域内部发生了深层次变革,特别是新一轮课改。
更新日期:2024-10-17 浏览量:130700 点赞量:28112

国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3030166)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3221 点赞量:4340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摘 要】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校体育课程目前还存有需要除旧布新的弊。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1244 点赞量:17804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上好实用的体育课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特别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其传播之。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1343 点赞量: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