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宣文本汉英翻译探究

摘 要论文以建构主义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外宣翻译发展的现状为契机,明晰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对建构主义翻译观的理论、原则进行阐述,最后,在建构主义翻译观为指导下,对我国的外宣文本翻译的进步给出策略性的建议.

关 键 词:外宣文本建构主义翻译观翻译策略译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全球化催化了中国的对外交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好外宣工作是新时期对我们的高要求.我国目前的外宣翻译本问题颇多:低质量译文在旅游景点、星级宾馆、广告牌、车站、机场等地随处可见.在损害我国外宣效果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当前,我国在外宣文本翻译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专业化的高级翻译人才,人才断层问题也颇为严重;除此之外,社会对翻译工作的偏见和缺乏翻译质量监管的问题也很严重;最后,我国的外宣翻译人才质量不高是外宣文本发展的软肋.本文以此为契机,成文旨在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贡献,促进我国外宣文本翻译的发展.

一外宣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什么是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基于对外宣传,对外宣传是,“以现代化传播媒介为载体,以实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基础,真实、客观的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国在社会主义新阶段对外政策以及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改变他们对我国的固有看法,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形象.”(黄泽村,2002:124)那么外宣翻译就是基于大量的外宣文本进行的翻译,并以各种媒体为载体,对外发表以满足读者对其特定方面的需求.(张健,2009:14).

2外宣翻译的特点

(1)外宣翻译以外国人为受众

外宣翻译以外国人为目标读者.主要包括中国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大量信息翻译,对外翻译和对外宣传一致承担着对外宣传的社会功能.所以,如何准确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是外宣翻译的关键.文化和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中外两国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外宣翻译时,注重文化地域差异,才能更准确地做出合理翻译,这对树立我国在世界人眼中的良好形象大有裨益.

(2)外宣翻译的文本为非文学文本

外宣翻译是关于政治文献翻译、公示语翻译和新闻文体翻译、信息资料翻译、汉语典籍翻译在内的非文学文本翻译.翻译应注重文章的内容和文风并遵循非文学的文本应遵循的严谨、准确,并不需要趋同于文学文本的文采和修饰,不应该像文学文本翻译那样强调文采和修饰风格.

(3)外宣翻译文本具有中国特色

语言是不同国家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一个国家的语言是我们感受该国家民族文化的第一步,文化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外宣文本的翻译应该彰显浓厚的中国特色.

二建构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原则

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翻译观,源于实践哲学.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观(常青、周玉忠,2009:189)遵循不违背知识的客观性(赵冬华,2007:14)、合理理解性与普遍有效性的解释并且符合语用规则和原文文本的定向性的翻译原则.

建构主义翻译观遵循的基础主要有:哲学基础――实践哲学建构主义,要求译者坚持共识性真理观(秦文华,2008:143),这源于作者在文中建构的思想来源于共识性基础;交往理性基础――翻译应该遵循跨文化的、交往活动中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在翻译中就应该使用人们都能接受的最恰当、最得体的语言,并遵循社会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语言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黄慧、贾卉,2007:39).言语行为理论包含两种规则:其一是有关语言使用正确性的语言构成性规则,其二是有关语言使用得体性的语言协调性规则.这是外宣文本翻译必须遵守的两条语言规则.

三建构主义翻译观指导下的外宣文本汉英翻译策略

对外宣翻译的特殊性了解后,建构主义在外宣翻译上的方法论优势更加明显.建构主义翻译观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外宣翻译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建构主义实践性的成功案例.于此,本文将外宣翻译的自身特点和建构主义翻译观的核心原则相结合,以我国外宣文本翻译的现状为基础,提出如下的翻译策略:

1以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正确理解原文

外宣翻译遵循知识的客观性是建构主义翻译学的原则之一.要做出准确的翻译,外宣翻译不但要正确地把握原文意思,而且要充分了解原文背景知识.以确保外宣翻译的准确性为目标,外宣翻译者需要了解我国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恰当的外宣文本翻译.例如:“蓝黄计划”如果直译为“blueandyellowplan”,在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人读起来将很难将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联系起来,读起来令人费解.“蓝黄计划”是指包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个发展区域的中国发展生态经济的规划,是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的新举措.因此,对“蓝黄计划”的翻译应根据建构主义的翻译标准,在了解国家经济新政策的同时,根据其基本内容和要旨,在翻译时将直译和解释相结合,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根据翻译目标语言区域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翻译

理解的合理性和解释的普遍性是建构主义翻译观的第二个原则.本原则要求在翻译时既要注重文本的本源意思,又要把握正确的受众思维,以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翻译.因历史环境及地域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上的差异.而外宣文本翻译以国外人为受众,因此要求翻译者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以保障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又要关注外国文化以确保以最恰当的方式翻译外宣文本.福勒说过,话语是“符号化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Folwer、Roger,1987:10).由此可见,在外宣文本翻译中,要注重对方的思维习惯和意识形态,在翻译时,以对方的思维模式习惯来进行翻译.将受众意识始终贯穿进外宣翻译中,是外宣翻译英一直坚持的原则.了解西方文化,不难发现,在英语国家,人们不常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而喜欢经过抽象思维的语言.反观中国,中国人喜欢描述性的修饰,属于形象思维范畴.语言和思维的差距在翻译中的问题显而易见.汉语中的修饰后词语在英语中往往表示得非常简洁:“ash”(彻底粉碎)、“Trelalot”(走南闯北)、“overjoyed”(欢天喜地)、“spotless/purewhite”(洁白无暇)、“featureless/ordinary”(平淡无奇).要做到好的外宣文本,一定不能“愚忠”于原文,要针对受众的理解思维模式,以翻译出目的受众容易接受的文本为目标.

3遵守言语行为的规律,进行合理的翻译

建构主义翻译观要求在翻译外宣文本的时候需坚持言语行为理论中许多原则和方法,并应用实践活动.语言行为理论既要求翻译者不但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而且要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在翻译外宣文本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原文进行直接音译,因为语言差异导致的中国很多语言在西方的缺少造成.比如:景点“老龙潭”中“龙”不能翻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人的意识里,“dragon”是一种吐火的怪兽.而“龙”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因此翻译可以直接音译为“long”,而不是牵强使用“dragon”.除此之外,很多时 候,汉语的语言特殊性导致的无法翻译又需要译者对其加工后再翻译.例如,中国人的劝酒语言就很有特色:“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如果采用直接翻译,无论是根据语言的构成还是语言的使用都不易被接受,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加以改变,如译为:Ifwearegreatfriends,weshoulddrinkitallinonemouth.Ifweareonpeakingterms,wecanjustsipit.这样就容易理解,意思明确了,并很好地遵循了英语的语言构成和使用原则.

4忠实原文文本,再现原文内涵

尊重原文的文本风格和结构框架,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内涵是建构主义翻译观的第四个原则.这条规则约束着翻译者对原文翻译的绝对自由,同时也使译者在翻译时有所依据.外宣原文文本是外宣翻译活动的基础,译者应在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根据英语的思维习惯的语言意义来进行翻译成文.然而,要达到满足受众理解的合理性和正确的逻辑性则必须尊重和保留外宣文本原文风格(李长江、王爽,2010:93).例如,在翻译政治文件的时候语言要庄重严肃;而翻译新闻文本的译文时,则根据新闻的特点要精炼简短,翻译博大精深的汉语典籍的译文则要体现隽永深刻.因此,在很多实际情景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涉及我国主权和领土的立场鲜明、庄重严肃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外宣文本原文的语体风格和结构框架.像在政府公文中出现的关于“台湾问题”的翻译,应直译为“Taiwanquestion”,不宜译为“TaiwanIssue”或者“TaiwanProblem”,因为“issue”表示的是“在两者或者多者之间产生分歧而出现的问题”,而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

四新世纪外宣翻译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基于我国的外宣翻译现状,绝大多数的外宣翻译工作是将大量的信息直接译成英文.因此,较高的理解和逻辑分析中文的能力和深厚扎实的英文、英语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掌握是外宣翻译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除此之外,外宣翻译人员还需了解国情、关注世界,尤其重要的是,对中国对外政策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及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对西方风土人情和文化的了解要深入,在翻译时融入地域差异的影响,才能达到既符合中国发展需求,又贴近目标语区域民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最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外宣翻译人员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应该注重不断学习、思考、发现,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综合水平,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精髓.在翻译时,要多角度考量,细致认真,摈弃一切草率马虎的工作作风.

结语

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建构主义翻译观也是如此.以建构主义为导向,外宣文本翻译运用“熟悉本国文化、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以及符合语言规则”.与此同时,对外宣翻译人的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继而才能实现外宣翻译促进外宣工作,并能积极促进国家的发展.

类似论文

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201103037的成果论文 摘 要:本文对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7725 点赞量:23748

中国英语在汉英翻译中的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的分析,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提出在汉英翻译中运用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充。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8960 点赞量:5245

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国家的对外宣传工作是让世界了解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手段 外宣翻译通过各个媒介向外传播中国各项信息,而信息传递是。
更新日期:2024-2-5 浏览量:8537 点赞量:3245

刑事法律文本的句法特征与汉英翻译策略选择

摘 要 :刑事诉讼翻译是将语言转化为刑事证据的关键环节,诉讼文本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证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而刑事法律语言自成。
更新日期:2024-11-13 浏览量:145385 点赞量:31957

目的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辞(网上)汉英翻译策略

【内容摘 要 】本文以功能主义理论-目的论为指导,以作者从网络上搜集的中国著名大学的介绍辞(网上)30篇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进。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72758 点赞量:17177

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

摘 要:凯瑟琳娜赖斯,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她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者,她和她的文本翻译理论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0801 点赞量: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