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语法思想述评

一、主要作品概述

1.1代表作品

张静是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位较为多产的语言学家.他主编了全国高校三家现代汉语教材中的郑州本,之后还出现了《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的修订本,50年代出版了《词汇教学讲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语音教学讲话》,60年代出版了《古今汉语比较语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80年代初出版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词、词组、句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985年出版了《语言简论》(河南人民出版社),后又主编了全国高校《修辞学教程》(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和《实用现代汉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语言语用语法》(文心出版社1994年版)等等.

1.2主要语法论文

《论汉语副词的范围》、《“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论动词的重叠形式》、《论词组》(上、下)、《有关“句子成分”的几个问题――〈新编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简介》、《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建设方案》、《谈象声词》、《谈谈“现代汉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语法学习的方法论和特殊方法》、《单句、复句的定义和化界

问题》、《词的跨类问题》、《论“代词”》等等.

1.3两部主要语法专著

张静语法思想主要体现于一部《现代汉语》教材和两部专著:《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语法比较》(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比较专著.56万字的专著《汉语语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这是张静比较语法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语法比较》开创了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研究的新天地,《汉语语法问题》则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这部著作无论是观点还是体例,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论都有创新之处.下文中我们将以这部著作为例评述张静语法思想.

二、主要语法观点

2.1在语法观上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语法定义:“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或“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的结构和运用规则”.该定义是建立在《马氏文通》、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等语法著作基础上的.对“语法成分”有新的解释:“体现语法规则的语言成分就叫语法成分.”包括切分出来的语法单位、语法单位的结构关系和结构方式、语法单位的内部类别.

2.2在构词法和构形法的研究中,从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角度给词和词素下了新的定义:“词是有固定声音和特定意义的最小造句单位”,“词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针对此问题语法学界展开了“语素”和“词素”的分析和比较.比较了词根和词缀的不同特点,明确了构词法的定义:“构词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新词的规则”,不包括语义学构词法、语音学构词法,也不包括单纯词、成语和构形法.明确了构形法的定义和汉语构形法的范围:“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方法”,汉语只有词缀构形法和叠词构形法.归纳了动词重叠的六种形式:AA式,如说说、收拾收拾;A了A式,如说了说;A一A式,如说一说;A了一A,如说了一说;A着A着,如说着说着;AABB式,如说说笑笑.认为动词重叠以后仍是一个动词而不是词组.

2.3在词类研究方面,《汉语语法问题》补充了数词和量词应合为一类的理由,认为汉语量词实际上不是独立的词,一般要与数词合用.论证了象声词应独立成一类,并划为实词,补充论证了汉语的代词不能独立成类,应分别划归名词、动词、数量词、副词.认为汉语的副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有近一半能单独回答问题,比量词实在得多,应划归实词.论证了“必、必须、须要、得(dei)”等词由能愿动词里分出来划归副词的理由,“又等又等”、“既等又等”、“越等越等”等词应从副词中分出去划归连词.一般所说的“时态助词”(了、着、过)不是独立的词,应划归词缀,“结构助词”(的、地、得)应划归连词,“语气助词”(呢、吧、吗等)应自成一类,叫语气词.认为“是”具有动词、副词、连词的多种词性.建议取消词的“附类”,因为它模糊了词类的界限.对“词类活用”,一是扩大活用范围,除了一般常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外,增加了象声词、感叹词、副词等活用;二是对动词、形容词置于主语、宾语中心语位置上,前有定语和状语两种成分时,认为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同,对此作了与众不同的分析.将词的跨类分为“兼类词”和“活


用词”两类.

2.4在词组研究中,提出了新的词组定义:“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联系的实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单位”.对词组可以从功能和结构来分类,根据功能可将词组分为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三类,根据结构可分为主谓词组、动宾词

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复句形式词组五类,其他所谓“结构”或“词组”都可以包括在这五类之中.如“的字结构”划归“偏正词组”,“判断结构”划归动宾词组,“能愿结构”和“趋向结构”划归偏正词组,“复指词组”划归联合词组等,但“介词结构”的介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是介绍一个实词作为一个实词的附加成分,介词和名词的组合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构成词组.区分词和词组,建议在传统的意义鉴定法、功能鉴定法以及隔开法的基础上,采用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标准――意义是否特定和结构能否扩展.

2.5在句法研究中,提出了新的句子定义:“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构成的具有一个语调、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独立的语法单位.”提出确定句子成分既不能采取单纯的逻辑意义标准,单纯的词序标准或单纯的词类标准,也不能采取功能、词序和词类结合的标准,应采用真正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结合的标准.语法意义标准,包括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之间的关系,各个成分的句能、各个成分能回答什么问题;语法形式标准,包括词序、虚词、结合形式.建议取消“合成谓语”,建议取消“复杂谓语”,并对所谓的“合成谓语”、“复杂谓语”的归属作了科学的处置.在析句方法上提出了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结构中心分析法”.建议把传统的落脚到词性上的各种附加成分的定义改为既照顾词性又落脚到句法成分上的定义,并对定语、状语、补语作了新的界定.提出了“单句的表述类型”的术语以及单句和复句的新定义,认为“是等的”中的“是”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副词,“的”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语气词.认为复句紧缩以后并不都是复句,也不是单句、复句以外的第三种句子(紧缩句),而是有的成为单句,有的仍是复句.什么情况下是单句,什么情况下 是复句,作者对此作了具体说明.

三、评价

3.1体例上的创新

《汉语语法问题》采用了语法比较的方式,在体例上表现出三大特点:首先在比较时不限于六家之学说,而是系统地比较和研究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诸多代表性语法著作.其次所论及的语法问题不限于词、短语、句子成分、句子分类等.全书共六部分,二十一章,六十三节.各章节思路明晰.第一部分绪论,包括“汉语语法学简史”、“语法的性质”、“语法学的方法论和特殊方法”三章;第二部分词和词的结构学说,包括“词和词素”、“词根和词缀”、“构词法和构形法”三章;第三部分词类学说,包括“词的一般分类”、“几种词的归属问题”、“词的大类、小类和‘附类’”、“词的跨类问题”四章;第四部分词组学说,包括“词组的性质和功能”、“词组的结构”、“关于几种特殊词组”、“词组和合成词的界限”四章;第五部分句子和句子的结构学说,包括“句子和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倒装”、“几种句子成分的范围和划界问题”、“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四章;第六部分句子的分类学说,包括“单句和单句的类型”、“复句和复句的类型”、“句子的语气类型”三章.再次,该书按第一节所论及的重要语法问题,先比较各家不同和相同的学说,然后按照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特点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具体语言材料,指出分歧的焦点,分析各种语法学说的来龙去脉和长短利弊,最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3.2方法论的创新

方法论包括对语法总的根本的看法,即语法观,也包括具体的语法研究方法.《汉语语法问题》在方法论创新上也包含着这样两个层次.该书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语法学新观点,主要得益于作者对语法学方法论的重视.书中用专章研究了“语法学的方法论和特殊方法”,提出了语法学方法论的总原则――“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并科学地界定了“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定义及范围,认为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达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在人们意识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包括关系意义、功能意义、抽象意义;语法形式是依附于别的词语、具有固定位置的表达语法意义的声音结构,包括结合形式、增补形式、转移形式.从这样的总原则出发,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比较法的运用,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语法学新观点.

3.3在比较法导引下深入比较语法学的内核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并未停留在一般语法事实和语法学说的比较上,而是让比较语法的体例、方法论和语法新观点走向比较语法学,逐步建构起汉语语法学的框架.绝不是从学说到学说的外视性研究,如若那样,还只是语法学“学”的研究.可贵的是《汉语语法问题》将比较的视野更多地指向汉语语法现象的实际,对汉语的语法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是从语法事实中来抽象语法学说.所以他比较分析出来的语法学说能牢牢扎根于汉语的土壤之中,为广大语法研究者所接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张静语法思想的六大学说,即词和词的结构学说、词类学说、词组学说、句子和句子的结构学说和句子的分类学说,既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突破陈规.他的“关联作用的副词应划入连词”、“词和词组的界限”、“词的活用范围及标准”、“合成谓语应该取消”、“定语有三个位置”、“连动式兼语式应该取消”等观点为我们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提供了可靠的语料.而《语法比较》、《汉语语法问题》、《古今汉语比较语法》等著作在方法论上,引导我们的语法学不断从比较语法走向比较语法学.当然,他的一些观点仍需完善,诸如“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一文,作者本人就有修改意见,也引起了宋玉柱等语法学家的反响,提出不同意见.

(通讯地址: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类似论文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术思想述评

余绪缨先生一生学贯中西、卓然有成、著述颇丰,堪称中国当代会计大师 余先生的许多学术思想对中国会计学术的发展具੍。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4747 点赞量:10712

《管子》的工程思想述评

摘 要:工程思想是《管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匠职业上的“诚工。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9437 点赞量:5356

近八十年来有关《吕氏春秋》政治思想述评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采用西方现代学术规范和方法来研究《吕氏春秋》,他们突破了传统学者只重视文本解释研究。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60107 点赞量:14488

恽代英的体育思想述评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摘 要恽代英是在其青年运动的领。
更新日期:2024-2-5 浏览量:7582 点赞量:2790

略议张謇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常乐镇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认为“课程设置要能体现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7213 点赞量:21943

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述评

摘 要:蔡元培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备受众多研究者关注,也被多方面加以研究 但是,对于他。
更新日期:2024-11-24 浏览量:143160 点赞量:30465

李退溪政治思想述评

摘 要:李退溪先生有“朝鲜之朱子”、“东方百世之师”之誉 承传理学道统、致力于内圣外王之学的李退溪,无论在。
更新日期:2024-3-3 浏览量:8303 点赞量: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