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艺女性,一场时代爱情

三部当代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一个人的战争》和《我爱比尔》的文学史意义并不相同,但基本情节都与一个女人的爱情有关.三个女主人公钟雨、多米、阿三都热爱文学艺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女性,她们都一往情深地爱过男主人公.如果以长厢厮守为幸福判断标准,她们的爱情一个比一个不如意:钟雨和“他”一生在一起的时间超不过二十四小时;多米被“他”深深背叛和欺骗;阿三不仅得不到比尔的爱,还因为“爱比尔”滑向一个巨大的、黑暗的深渊――她因为做最终进了劳改场.三部小说发表的当时,1979、1994、1997年,都引起过轰动和争议,三部小说的作者张洁、林白、王安忆也都是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和广泛影响的女性小说家.

三个文本讲述的都是对爱情的追忆――小说发表的时间和小说中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出现错位:《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爱情跨越了新中国成立后和“”岁月;《一个人的战争》中爱情的发生与结束定格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我爱比尔》中阿三爱情的背景则是全球化风涌的九十年代.某种程度上,每部小说既是关于一个文艺女性的爱情故事,又有其暧昧的语境和指代.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将发现一个饶有意味的事实:三个文艺女性的当代爱情史,也是新时期三十年颇有症候的文化史,三部小说“讲述一个人和个人经验的故事时最终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的经验的艰难叙述”①.

阅读产生爱情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女主人公钟雨以一位“隐忍的热恋者”形象出现.钟雨爱情的叙述由笔记本中的文字与女儿的回忆共同构成:“二十多年啦,那个人占有着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却得不到他.她只有把这些笔记本当是他的替身,在这上面和他倾心交谈.每时,每天,每月,每年.”②打动读者的是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念.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她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每当他在台上做报告,她坐在台下,泪水会不由地充满她的眼眶.她和他之间的交往,最接近的是两个人的共同散步.彼此离得很远地在一条土路上走.“我们走得飞快,好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我们非得赶快走完这段路不可.我们多么珍惜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那三个字,‘我爱你’.”女主人公对一个人的思念二十年不变,它们因写在纸上而变成了永恒.

多米对“N”的热爱不亚于钟雨.“我常常整夜整夜地想念他,设想各种疯狂的方案,想象自己怎样在某种不可思议的行动中突然来到他的面前”③,像钟雨对“他”赠送的书爱不释手,林多米对“N”用铅笔随意写的两张纸条特别着迷,一刻不停地想着要看、要抚摸、要用鼻子嗅、用嘴唇触碰它们.多米盼望他的到来.“在那个时期,我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到阳台、过道、楼顶、平台、卫生间,看他窗口的灯光.只要亮着灯,我就知道他一定在,我就会不顾一切地要去找他,我在深夜里化浓妆,戴耳环,穿戴整齐去找他.等在这样的夜晚,我总是听到他的门里传出别人的声音,我只有走开.”与前面两位女主人公的“精神性思念”不同,《我爱比尔》里阿三的思念更具行动性.她的身体勤于学习,在床上变换着花样去赢得比尔的注意.阿三的热爱并不逊于前面两位:“没有比尔,就没有阿三,阿三是为比尔存在并且快活的.”④

成长于不同时代与背景,脾气、秉性也完全不同,但三个人共同具有的“飞蛾扑火”的姿式,使人对促成她们共性的原因有所体察:她们对文学或艺术深深热爱――她们中,有两个人从事文字写作工作,一个从事绘画工作.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她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她们用文字或画笔表达思念.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她和他借由写小说/读小说来传达感情.“他突然转身向我的母亲说:‘您最近写的那部小说我读过了.我要坦率地说,有一点您写得不准确.您不该在作品里非难那位女主人公等要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感情原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地方,她并没有伤害另一个人的生活等其实,那男主人公对她也会有感情的.不过为了另一个人的快乐,他们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阿三和比尔对性的认识借助于阿三画作展开――阿三的“绘画讲述”说服了比尔.《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多次承认,是阅读和写作影响了她对爱情的理解:“这个女人长期生活在书本里,远离正常的人类生活,她中书本的毒太深,她生活在不合时宜的艺术中,她的行为就像过时的书本一样可笑.”

仿佛是,女主人公都不以容貌美丽而著称,她们每一个人对自我外表的认识都清醒,同时,无论是叙述人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对女主人公的才华都认可并确信――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使她们拒斥世俗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叙述人夸奖钟雨时认为她有趣味(而不是美丽);《我爱比尔》中,阿三凭借自己流利的英语和独特的绘画才能表明自己与“她们”不一样.林多米坦诚自己不漂亮,但她认为自己有气质.“气质”的优越感和对自我才华的确信使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具有了“精神性”――女主角与“他”的交往,是艺术追求和爱情理想追求的合而为一.

文艺女性的身份是重要的,它带给爱情故事讲述时的隐性动力和合理理由.柄谷行人说,“阅读西洋‘文学’本身给人们带来了恋爱”⑤.正如包法利夫人阅读爱情读物才会疯狂地追求“爱情”⑥,子君阅读新文学才学会自由恋爱,在整个中国现代至当代的文学史上,经典爱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镌华(冯沅君《隔绝》),莎菲女士(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林道静(杨沫《青春之歌》),都有文艺女性的身份特征.“接受‘文学’影响的人们则形成了恋爱的现实之场.”⑦这三部小说中女主人公之所以如此“执迷不悔”,与她们都受到某种爱情文化的熏陶有关:钟雨的爱情是革命文化和革命文学的衍生物,是革命文化符码化的结果.多米的爱情观念来自她熟悉的爱情小说和电影.阿三的是被西方绘画的审美标准所唤起,她被大量的进口的绘画理念所淹没.对于阿三来说:“好东西都在西方!”阿三对于美国人比尔的爱,从根本上来说,是对“西方”的爱.

由身体到精神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重要的建构了新时期爱情话语的小说.爱情在小说中不仅仅被表述为人生不可或缺的、有着神圣、伟大、神秘、能超越生死的力量,而且被作为先验的生命信仰与根本意义,可以超越世俗的法律、道德等障碍和界限.《一个人的战争》中,讲述爱情的章节主要是“傻瓜爱情”.林白是站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之外去审视当年的爱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 8176;认识到男人的不值得爱,意识到这样的情感方式是如何荒谬――当叙述人“嘲讽”性地叙述一个女人当年莫名的热情时,这是对爱情及男性神话的一次成功解构.《我爱比尔》是全知视角――读者既可以清晰地了解阿三对于爱情那隐匿的热情,也可以看到比尔和马丁的反应――他们的反应与阿三的那种沉迷和不能自拔互为呼应,从而使爱情故事变成了没道理的“心酸”.借此,王安忆以一位文艺女青年的堕落史戳穿了久附在爱情里的空壳和谎言.

爱情故事脱离不了身体与性.《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爱情的炽热和专一以肉体的“不在场”完成.肉体没有参与甚于参与――钟雨二十多年来始终把日记本和契诃夫文集(他送给她的礼物)带在身边,临终时要求女儿把契诃夫文集与笔记本一起火葬――与其说钟雨是从精神层面完成了对“他”的爱情的坚守,不如说她是以精神无限强大以至消弭肉体的方式完成了对爱情圣坛的献祭.爱情的神圣性也由此生发:“那么,有没有比法律和道义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呢?”

爱情甚于婚姻形式的判断早在五四时代就已经被讨论和认可.陈独秀在与刘延陵关于自由恋爱的通信中说:“自由恋爱,与无论何种婚姻制度皆不可并立;即足下所谓的婚姻,又何独不然.盖恋爱是一事,结婚又是一事;自由恋爱是一事;自由结婚又是一事;不可为一谈也.结婚也未必恋爱,恋爱者未必结婚等”⑧《新青年》的爱情至上观念,动摇的是中国人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引导人们对旧有的婚姻与家庭秩序进行破坏与对抗,从而争取个人自由与精神上的解放.把《爱,是不能忘记的》置于现代文学以来的历史语境,会发现它接续的是五四爱情观.既然这种爱情模式其来有之,为什么张洁这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中,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还会引起那么广泛的争议?因为它具有自己的写作前提.在这部小说发表的1979年之前(“十七年”或更久的时间段中),当代小说对个人私密情感的关注与讲述几是空白――这是这部对道义婚姻形式进行质疑的小说显得大胆而令人称奇的重要原因.这也正如卢卡契所说:“没有偶然性的因素,一切都是死板而抽象的.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塑造出活生生的事物,如果他完全避免了偶然性.另方面,他又在创作过程必须超脱粗野的的偶然性,必须把偶然性扬弃在必然性之中.”⑨

尽管林白是以一位女性写作和身体写作而著称的作家,但她书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却着力于精神层面.《一个人的战争》“爱情傻瓜”的章节中,多米从未讲述过自己与“N”的感受,甚至连接吻都没有提到.她几乎全是在讲述自己对他的思念、对他的沉迷和执迷.无论是从肉体还是从语言多米都没有讲述过她与他的交流――一切都是一个女人的独语.小说书写爱情的悖论也即在此――她痛切地认识到爱情中“精神追求”的可笑,因为她最终发现男人热衷的是年轻女人的“形而下”(这一推断通过她对另一位青年女性身体的赞美完成).她发现男人只希望她身体里孩子赶快消失,而并不在意她的疼痛和孩子的宝贵.因此,叙述人认为当年的自己很愚蠢.对“精神爱情”追求的后悔,使整部小说通过对曾经爱情经历的嘲笑抵达对“理想追求”的失望.

阿三的肉体经历是重要的,但小说中阿三的追求终归落脚在精神上.小说后半部分阿三事实上已经成为.她不断地强调自己是“不卖的”,以此来表明自己与另一种的不同,但事实上,她与她们并无二致.她既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她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幸福而卖身,而是为了精神上的需要,是为了与国际接轨.阿三在与以比尔为代表的外国男人的交往中,有着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欣赏和满足,这最终使她经由身体抵达了“爱情”的感受,她最终享受的是被“西方”接纳的快乐.

精英男人与文化权力

有意思的是,三部小说中的男主角都是“沉默寡言”的,但又都是强大的,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精英人物.《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他”是人.他有非同一般的魅力,也有对马列主义的坚贞:“他被整得相当惨,不过那老头子似乎十分坚强,从没有对这位有大来头的人物低过头,直到死的时候,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就是到了马克思那里,这个官司也非打下去不可.’”人身份、在“”期间被迫害致死的结局使男主人公和当时的主流社会所认可、推崇的男性形象相一致――他以对革命和党无限忠诚的形象成为一个可以爱慕者,也获得了当时读者的深刻认同.钟雨爱他,因为他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观点,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以“他”为对象的爱情面前,女主人公的自我情感和主体意识显得那么渺小:“我从没有拿我自己的存在当成一回事.可现在,我无时不在想,我的一言一行会不会惹得你严厉地皱起你那双浓密的眉毛?我想到我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生活,像你那样,为我们这个社会――它不会总像现在这样,惩罚的利剑已经悬在那帮狗男女的头上――真正地做一点工作.”在这里,个人的爱的表达已然转喻为公共的社会话语的表白,她对他的爱,是男女之爱,更是一个社会人对以“他”为代表的革命信仰的忠贞与坚守――钟雨的爱情说到底是以社会、党和国家的标准为标准的――爱情叙事因为有主流文化的庇护成为神圣的,这样的叙事模式也一度成为当时的女性作家与精英知识分子共享的合法话语.

对文学艺术和主流文化的热烈追求深刻影响了文学青年们爱情对象的选择.《一个人的战争》中,“N”是被希望寄予在国外获奖的导演.年轻的多米认为“N”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第一眼看到了‘N’的身高,第二眼看到了他的面容,第三眼看到了他的气质,他的五官长得跟高仓健一模一样,高鼻梁,脸上的皮肤较粗糙,显示出岁月沧桑的痕迹,他的气质深沉冷峻,简直比高仓健还高仓健.”把他们之间谈论的书名和电影名罗列在一起是有趣的: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查拉图斯拉如是说》,的《选择的批判》、《菊与刀》、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萨特的《理智之年》,索尔仁尼琴的《悲怆的灵魂》,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这是一份奇特的西方文化产品清单,是一份西文文化消费主义的图表.这些名字构成了多米爱情的航标和旗帜.当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话题以这些西方文化产品名词构成时,那不只是一个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权力分布的隐形地图.男人因导演身份而变得“值得爱”,这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话题因共同深植于彼 7492;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有共同话语”的见证.强大和不容质疑的“N”对年轻多米的看重,意味着精英文化在向文艺女性挥舞它迷人的橄榄枝.女主角怎么能不臣服于“他”?“他说现在的国产片是如何糟糕,国内演员的素质是如何低,观众的趣味又是如何俗,他把我认为不错的国产片批判了一通,认为这是媚俗的问题,他说他独立拍的第一个片子拷贝为零,说他是为二十一世纪拍片的,现在的观众看不懂他.我便对他五体投地.我那时坚信,拷贝为零的导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多米与“N”之间对于西方文化书籍的着迷令人想到“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化”这一命题,事实上,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其实都不应被看作人类学所称的独立或自主的文化,“相反,这些文化在许多显著的地方处于同第一世界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生死博斗之中――这种文化博斗的本身反映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资本的不同阶段或有时被委婉地称为现代化的渗透”(10).

当文艺女性生活在一切都是以美国/西欧的趣味唯马首是瞻的时代时,其热爱的男性此刻便也变了国族身份――比尔因“西方人”属性在小说得强大.阿三的绘画追求不知不觉是以获得来自西方画商的认可为最高目标,阿三的爱情是如何获得美国外交官比尔的爱,使他说出“我爱你”.比尔之于阿三,是神,是电影里的“铜像”,“比尔对阿三说:虽然你的样子是完全的中国女孩,可是你的精神,更接近我们西方人”.比尔和阿三的相遇使阿三获得了置身“世界”的幻觉:比尔和阿三在马路上走,两个人都有着欲仙的感觉.“比尔故作惊讶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曼哈顿,曼谷,吉隆坡,梵蒂冈?阿三听到这胡话,心里欢喜得不得了,真有些忘了在哪里似的,也跟着胡诌一些传奇性的地名.”――比尔对于阿三意味着西方,比尔对阿三的接纳意味着西方及西方文化对文艺女青年阿三的认同和接受,比尔使阿三“西方化”的灵魂获得安慰.阿三多么沉湎于被西方接纳的幻觉!可是,当比尔告诉阿三,“作为我们国家的一名外交官员,我们不允许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女孩子恋爱”时,现实才露出强硬、狰狞、无情的面目――比尔和阿三之间有着深不可测和仿佛无法逾越的沟壑:阿三和比尔之间的差异,最终体现为来自第一世界的比尔与来自第三世界的阿三之间的差异,那是冷冰冰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格局.阿三与比尔之间的爱情,使人无法不想到詹明信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中所言:“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11)

爱情是文化的产物.张洁回忆说,“我就是这么被造就出来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供给我们一代整个发育期所需要的养料、水分和阳光”(12).这段话提示我们,在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之所以会有钟雨的出现,钟雨爱情故事之所以有着广泛影响,便是当时社会文化土壤的造就:当男主人公被认为是“真正的人”,当革命意味着对理想的实践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时,钟雨爱上“他”几乎是下意识的选择.可是,当时代变迁,整个社会推崇的是与西方文学、文化有关的“艺术”时,她热爱的对象身份便也发生变化:文艺女性多米狂热追求电影导演“N”;而到了全球化的九十年代,阿三爱上比尔几是必然――文艺女性热爱的对象与时代精英主流人物出现了奇妙的互动.如果说关注社会主流文化是性格活跃、天生敏感的文艺女性追求爱情的一个隐性诱因,那么促使她会爱上“谁”则取决于“谁”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物.爱情不只是爱情,性也并不仅仅意味着性,爱望不是自然的本能的冲动,而是文化“”使然.从根本上来说,爱情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博弈、较量与配置的结果.

爱情政治: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

一个作家不会仅仅因为他的写作本身获得意义,一个人的写作也不可能天然地完全孤立地获得意义.作家本人也许更清楚.张洁说:“我的主题不是爱情.人们常常谈论我在写爱情,而我真正要写的是爱情后面的东西.”(13)王安忆说:“《我爱比尔》其实是一个和爱情无关的故事,因为名字叫《我爱比尔》他们就以为是写爱情.”(14)事实上,在这样的表述之后,可能潜藏有作家更大的写作理想:社会.的确如此.《爱,是不能忘记》固然提供了一个神圣爱情文本,但小说中支撑这一叙述的是恩格斯的名言,也是新时期初年口耳相传的名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爱情小说的外壳之下,它“建构并显现了新时期(部分地延伸到九十年代)一个重要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话语形态:反道德的道德主义表述.它们因之而成为女作家书写所负载的精英知识分子话语的又一组成部分,并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另一类突破禁区的共识表达”(15).《爱,是不能忘记的》其实是以爱情小说的方式呼唤了个人的力量和个人情感的美好与神圣,这与新时期文学发轫初期的“个人”主题发生了某种契合.


在谈到如何理解中国作家作品中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时,詹明信认为需要严密地检验其具体的历史背景.这一判断也适用于对三部小说的分析与理解.如果以记忆为主题词,《爱,是不能忘记的》显现了作家张洁之于“”的态度.孟悦指出,《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主题其实引导了“生命战胜历史劫掠”的叙事模式,记忆与回忆构成了人物的精神价值,构成了叙事的结构与动机,这正是彼时彼刻张洁作品特有的魅力.“那份劫后犹存的日记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正是对于爱的记忆和回忆使生命抵御了十年的历史灾难.凭借日记、记忆和回忆,《爱,是不能忘记的》为未来的、活着的、可在历史的严寒中僵硬瑟缩的生命们留住了本可能一去不返的诗意、温暖和理想.凭借记忆和回忆,《爱,是不能忘记》的从劫后的满目疮痍中举出一份可以交付未来、交付后人的‘过去’,如同为荒无一人& #30340;大地老人奉献一个美丽的婴儿.”(16)换言之,作家张洁以对苦难岁月中纯洁爱情的歌颂与赞美,为曾经荒芜的时代留下了浪漫的近似乌托邦的一笔,这是作为作家的张洁对苦难岁月的抵御以及反抗.

《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对以往的岁月有着清晰的自省意识.在年轻的多米眼里,“N”身上的光环与无数新鲜的名词令人目眩;可经历了世事的多米回视时却发现,这男人字写得难看,爱撒谎,欺骗,无理地占有他人劳动,不尊重别人的情感,不负责任,狠心地要求她流产――叙述人含蓄地指出了在当时被社会目为精英的导演身上的虚伪、滥情、品德低下、说大话、行为猥琐等缺陷.小说固然是以亲历者的角度指出了作为女性的“我”在爱情上所受到的伤害,但是,写于九十年代的小说中,当八十年代以“我的年轻时代”的模样,以既美好又虚幻,既丑陋又粗鄙的模样出现时――《一个人的战争》以对精英身份男人的质疑,显示了经历八十年代的叙述者林白对当年盲目追求精英/西方文化的深刻批判和自我反省.

身份认同和困惑是《我爱比尔》中阿三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问题.小说的结尾处,阿三从劳改农场逃出后挖出一个鸡蛋.“这是一个处女蛋,阿三想.忽然间,她手心里感觉到一阵温暖,是那个小母鸡的柔软的纯洁的羞涩的体温.天哪!它为什么要把这处女蛋藏起来,藏起来是为了不给谁看的?阿三的心被刺痛了,一些联想涌上心头.她将鸡蛋握在掌心,埋头哭了.”怎样在这个时代真正辨别自己想要的,怎样才真正了解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确认自己的身份和位置?阿三是那么的矛盾:“这其实是一个困扰着她的矛盾,那就是,她不希望比尔将她看做一个中国女孩,可是她所以吸引比尔,就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女孩.”民族国家话语的存在使《我爱比尔》从“爱情”中脱离开来――小说讲述了男人与女人在性和身体感受上的“不可沟通性”,这既是美国外交官身份的比尔和中国文艺女性阿三的不可沟通,也是西方经验和东方经验、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沟通”艰难的深刻隐喻.“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均带有寓言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把这些文本当作民族寓言来阅读.”(17)《我爱比尔》中,爱情故事与民族身份思考的联袂登场,个人情感与民族际遇共同受到了重创,这是出自一种高明的小说叙述策略――小说表层是阿三爱情故事的书写,内核却是叙述人王安忆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中国作家的隐秘的文学式发言.

生活在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之中,这是我们每个人和每个时代的必然宿命.只是,通常情况下,因为话语的隐蔽性,意识形态成为了我们的无意识.因而,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会遗忘身边的意识形态性,忽略文本中的“症候”.把《爱,是不能忘记的》、《一个人的战争》、《我爱比尔》作为连续的文本互文阅读是必要和有效的:钟雨之于人、多米之于电影导演、阿三之于美国外交官比尔的故事,既是一位文艺女性狂热对爱情执著追求的故事,更是中国社会从“‘’获救”、“遭遇世界”再到“全球化”际遇的“文学”隐喻.讲述这一份际遇的过程,其实也是作家面对中国社会现实审视、批判、困惑和反思的过程.――和世界上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知识分子一样,无论是张洁、林白还是王安忆,她们的个人书写与个人经验的书写,其实都是集体经验的书写.爱情政治,永远是社会政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永远都是政治知识分子.

2008年9月5日

【注释】

①詹明信:《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见《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545页,三联书店1997年版.

②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花城出版社1980年版.以下《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引文均引自此版本.

③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一个人的战争》的引文均引自此版本.

④王安忆:《我爱比尔》,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以下《我爱比尔》的引文均引自此版本.

⑤⑦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76、76页,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⑥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13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⑧《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号.

⑨卢卡契:《叙述与描写》,见《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一),4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11)詹明信:《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见《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521、52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2)张洁:《我为什么写〈沉重的翅膀〉》,载《读书》1983年第5期.

(13)林达•,婕雯:《与社会烙印博斗的人》,载香港《亚洲周刊》1984年12月9日,宋德亨译,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张洁研究专集》,33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王安忆、张新颖:《谈话录》,15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56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孟悦:《历史与叙述》,141~14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7)詹明信:《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见《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52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张莉,文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类似论文

织好女性职场“礼仪战袍”

对当代女性来说,明事理、知善恶、懂羞耻并不是难事,但是,不少职业女性在张扬个性的同时,难免会疏忽礼仪细节,就像一件华。
更新日期:2024-10-8 浏览量:18662 点赞量:5298

民国女性消费场

爱、自由与理想:谁的黄金时代电影《黄金时代》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29271 点赞量:27206

《诗经》看诗经时代的爱情婚姻观

摘 要: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描写 这些劳动人民口。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82657 点赞量:18610

女性职场必须学会的社交礼仪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比如说: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交往一定要互相尊。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2000 点赞量:28459

关注职场女性的心理健康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准 自古以来女性的心理一直被人琢磨不透,现代社会,职场女性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不仅。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1404 点赞量:3679

职场女性,你的心理疲劳吗

调查显示,68 2%的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其中58 5%的人身上正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
更新日期:2024-2-5 浏览量:8109 点赞量: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