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割礼的文化背景

所谓割礼,就是在女孩进入青春期前后,将她的、大、小切割掉,将口缝合起来,剩下一个排尿的小孔.直到她进入婚姻状态,才拆开这道封锁.

这种习俗起始于什么时代不可考(有人说起源于四千年前),至今依然盛行于非洲将近三十个国家.据联合国有关组织报告,全球估计有1.2亿到1.4亿女性被切割了,每年还有300万女孩面临着被切割的危险.经过联合国等一些世界性组织的批评和介入,目前世界上依然每年有200万女孩被实施“割礼”,每天有6000人会惨遭这种残酷手术之害.

对于这种手术的残酷性,旁人一般无法真切了解.世界超级名模沃莉丝•,德里是美籍索马里人,她在童年时期就遭受割礼手术,成名之后为此四处奔波,用她的亲身经历呼吁革除这种陋习,并成为联合国反对割礼日(每年2月6日)的形象大使.她对于自己割礼经历的叙述,震撼了许多读者.

这种残酷的手术在观念上有什么依据?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各民族在割礼起源的时代都没有留下相关文献,对于其真实的意图和观念依据只能通过对割礼地区的现代居民的表述来追索.这些居民所提供的意见归结为两点,第一种意见说,割礼是为了性的洁净,因为那些割除的东西是脏的;第二种意见认为,割礼是为了审美的需要,因为这样是美的.

我们不必在两种意见中赞成一种反对一种,因为不同的人群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所以这两种意见都是对的.何况,性的问题和美的问题,就其本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达尔文曾经引述一位英国哲学家的话说,人类的衣服并不是起源于御寒的目的,而是起源于装饰动机.这个观点值得我们仔细斟酌.而装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无疑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异性面前的性吸引力.至今我们还用“服饰”二字指称与衣服有关的文化艺术现象,这个名字就透露了服装起源的若干秘密.

为了增强自身的性吸引力,人类不只是发明并发展了一整套服饰文化,而且在人体本身身上动足了心思,做尽了文章.其中最让现代人自以为接受不了的,即是用残害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某种加工.

对身体最轻微的加工是纹身,纹身文化遍及世界各地,而且从古至今从不间断.尽管某些群体的纹身具有团伙徽标的意义,还有一小部分可能具有宗教意义,但是大多数纹身都是为了审美的需求,而审美的需求跟增强自己的性吸引力是密切相关的.

比纹身程度深切的人体加工是在某些部位切割伤口制造疤痕.所谓制造疤痕,就是在选定的某个部位划出伤口,给伤口抹上盐,任其结成隆起的疙瘩.在非洲、阿拉伯、南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地方,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在脸上、腿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刻上几个疤痕,那就会被自己的社会看作不美.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还不按照本族习俗帮他(她)制造若干疤痕,这种父母就会被自己的社会看作失职的父母,并会受到舆论谴责.

美洲很多印第安部落喜好特别夸张的鼻饰和耳饰.他们把鼻子穿孔,戴上植物、石头、贝壳等装饰品.至于耳朵,要在耳垂上打孔挂上沉重的坠物,直让耳垂因重压而垂到肩上.这种挂耳饰的习俗,是世界性的习俗,中国的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都很流行这种习俗,新娘们结婚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四处寻购合适的戒指、项链以及各种各样必不可少的耳饰.


非洲人和美洲人另一项残体装饰是将下嘴唇割破,嵌入石块或木块等装饰品.最夸张的残体行为必须在下唇割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窟窿,以便嵌入一块这种尺寸的水晶石或者木块.许多非洲女性曾经很友好地对白种殖民者的夫人说:你长得这么漂亮,要是跟我们这样在下唇装上一块石头,那就更美了.

还有的民族喜欢敲掉两颗或者四颗门牙,有的民族则是将几颗门牙涂成黑色.南太平洋地区的女人们,就很轻蔑地谈论白种女人的牙齿像狗牙一样雪白,实在不可忍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审美观念的差异竟然如此巨大.

还有一种残体性装饰行为,就是人为地改变人体某个部位的形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审美风尚是崇尚女性的小脚,于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必须在女儿七八岁或者更小的时候给她裹脚.符合审美标准的小脚是三寸长,许多父母为了女儿日后的风姿和幸福,用一条长长的裹脚布将女儿童年的幸福包裹在黑暗之中,因为这是必要的代价.这种世世代代全国奉行的习俗,直到几十年前才逐渐革除.

另一个改变人体部位形状的例子,是按照特定的审美趣味塑造头型.“古今各时代里,在许多民族手里,头颅经受过很大的变化.等不少印第安人称赞扁到极度而在我们看来却认为一个白痴才会有的脑袋.美洲西北海岸的土著居民把脑袋挤压成尖顶的圆锥体.阿腊克罕地方的居民赞赏一个宽阔而光滑的前额,为了塑造它,他们在新生儿的头上绑上一块铅板.斐济诸岛上的土著居民却以一个宽阔而圆浑的后脑包为绝美.”(达尔文《人类的由来》878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审美趣味,是怎样地不计代价.从头颅到鼻子到耳朵到脸部直到腿部脚步,任何部位都在付出代价的范围之内,也就是都在有意使之残破的范围之内.割礼习俗中惨遭割除的,只是人们为了某种观念而有意残害的人体诸多部位之一,而不是唯一对象.既然如此,我们对于割除女性的割礼习俗,也应该放在人类各民族残害身体的所有习俗中来观照和理解.既然它在存在上不是唯一的,那么我们的观照和研究就不应该是唯一的.

而且,人类社会所施行的对的割礼,并不是专门针对女性的,在许多民族的许多历史时期,男性也要经受割礼.有些地区对男性和女性的割礼具有某种相关性,也就是对男性实施割礼的地方,对女性也实施割礼.

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史》中,用很大的篇幅讨论男女之间的性吸引问题,其中就讨论到男女割礼问题.

“在婆罗洲(引者注:加里曼丹岛)达雅克人中,以及其他一些民族中,流行的一种穿孔术,术后还要在孔中嵌入合适的饰物.它的目的在于增强女性的性欲,因此受到女性的赞赏.还有一种不大容易被看到的切割形式,如澳大利亚的‘下切术’即是一例.这种切割术一般是在青春期进行,具体做法是将尿道下壁切开,使其自下而上完全裂开.这道裂口有时可直达阴囊处,有时则仅达半程.”(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477页,商务印书馆)

在男性阴部的加工方面,最为著名的手术是包皮环切术.“实行这一做法的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所有民族,居住在非洲西海岸的大多数部落,卡菲尔人,东非地区的几乎所有民族,信仰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人、博卡人、科普特人,马达加斯加的诸多部落,黑非洲腹地的部落,以及芒贝图人和阿卡人.在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的诸多海岛、印度群岛以及波利尼西亚,包皮环切术的实施也很普遍.此外,这种做法在美洲的一些地方,如在尤卡坦半岛和奥里诺科河流域,以及巴西里奥布朗库地区的某些部落中,也可以见到.”(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478页,商务印书馆)笔者还曾听说,在欧洲基督教国家,几乎所有男婴都在出生不久之后就实施包皮切除手术.即使这个传闻不准确,单单依据韦斯特马克所掌握的材料,我们也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男性包皮环切术是一个流传极广的世界性习俗,它流行的广泛程度,远远超过女性阴部& #30340;切割术.

韦斯特马克还引用一位名叫马修的学者的陈述,指出了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凡是实行男性下切术的地方,女人也必须实行内切术(即割礼),女性内切术是应对着男性下切术而产生的连带性结果.(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477页,商务印书馆)

这个发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看待女性割礼非常重要.它使我们更加相信,女性割礼并不是专门针对女性而来的一种身体残害措施,而是男女双方一系列的身体残害行为中的一部分.这有利于我们用文化学的、行为学的眼光客观地研究割礼现象.

与割礼习俗相对应,有些民族和部落的措施不是割去外阴,而是采取措施使得外阴扩大或者拉长.经过扩大和拉长的外阴,被这些民族视为至美.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地区的波纳佩人就流行这种习俗,广泛分布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等地区的霍屯督人,也有这种文化习性.在这些地区,谈婚论嫁的年轻男子在交付聘礼之前,必须先设法打听女方在阴部扩大拉长手术方面所达到的效果.(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480页,商务印书馆)此外,还有一些民族特别爱好给阴部纹身,或者用剃掉阴毛、给阴部漂色等方法改变阴部的自然状态.后列这几种方法至今流行于世界各地,当今中国也不乏其例.

上述所有改变阴部自然状态的人为措施,都是为了突出阴部在人类意识中的存在,以强调和提高它的文化地位.这种习俗向我们表明,千方百计强调性特征、突出性器官的地位、显示性能力的重要,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性.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在当下的现代社会,人类文化的这种特性一脉相承,并无二致.在当今的主流社会,虽然不用割除性器官的恐怖方式来实现这种目的,但是对性器官或者具有性吸引力的其他器官进行人为加工的手段之多远远超过原始社会,可谓五花八门.比如隆胸、隆鼻、换脸、脸部植入金丝、阴部植入假、阴部漂色、瘦身、瘦腰、割双眼皮、抹口红、指甲染色、超高跟鞋等等,所有这些措施,与非洲割除性器官的措施,方法不同,但就目的和性质而言,则甚为一致.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割礼导致对身体的重大伤害,造成当事人的精神恐惧和痛苦,这一点为当今的主流社会(也就是强势文化)所无法接受.而超高跟鞋、隆胸等等给人体带来的伤害是隐性的,能够得到当今的主流社会欣赏和鼓励.所以,全世界富于同情心的人士都在关心割礼,而不会用同样的姿态去关心隆胸和超高跟鞋.

我当然也反对割礼,但是我觉得反对割礼的时候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当一种文化认为只有实行了割礼的女性才是洁净的、美丽的、可信任的,那么,这种文化中的女性就只有通过割礼才能获得荣誉、地位和性选择的优势.也就是说,如果她敢于不实施割礼,那么她就将失去做一个体面人的资格,甚至面临嫁不出去的风险.这一点很像中国古代的裹脚.当年的裹脚就是一项关系到体面、社会身份和性选择权利的文化行为(尽管是残害人的文化行为.一种文化本来就不保证对所有的人有利),一个女性如果敢于不裹脚,她不但无法争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无法拥有起码的生存空间(直接的结果在性选择的市场失去优势,无法体面地嫁给一个体面的绅士).所以,裹脚就成了女性保持性选择的优势、争取生存空间的一项积极措施,所以,哪个为孩子的前途负责的父母都不敢错过为女儿裹脚的时机.同样的道理,非洲割礼得支付一笔不小的手术费,可是再穷的父母也得咬紧牙关为女儿攒足这笔开支,因为事关女儿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在反对非洲割礼的事业中,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第一,切不可因为那些人群还在实施割礼,就用歧视的眼光批评他们的残酷和愚昧.历史上的许多文化现象,在旁人和后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必须首先予以理解和同情,然后再以平等之姿态,促成他们的文化的改变.第二,我们应该意识到,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所谓“思想启蒙”,不是改变父母和女儿的思想观念,最重要的是改变一种文化环境及其走向.即使父母及其女儿接受了主流社会的人道主义观念,认为不应该实施割礼,可是,为了在相应的文化环境中获得性选择的优势和生存竞争的优势,他们还是会被迫选择割礼.所以,如果养育和鼓励割礼习俗的文化环境不改变,单方面要求女孩和她的父母拒绝割礼,他们是不愿意予以配合的.

要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作为导向,同时由精英群体率先奉行使之形成风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割礼陋习之所以在非洲一些国家屡禁不止,是因为政府对此未予以高度重视.这种观点源于对非洲政治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事实上有不少非洲国家的政府制定过禁止割礼的法令,可是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非洲大部分地区在西方殖民者介入之前,还处于部落酋长制之中.那是一种原始的制度,也即是说,他们虽然多半也有国王和政府,可是国王的存废取决于众多酋长是否支持,各个部落和氏族一般相当独立,自决其事.他们的政府远不像中国和欧洲的政府那样具有两千多年控制社会资源、组织各级人群的经验和权威.他们是社会空间比较大、政府行为比较弱的民族.所以,他们即使有政府出面,也不会像当年的中国那样,政府一声令下,裹脚的现象就比较迅速地被废止,零星的遗存所维持的时间也不太长.

对于割礼,无论国际社会多么重视,无论联合国组织如何利用“反对切割女性国际日”不遗余力地给当事人群和政府施加压力,其效果不可能来得太迅速.国际主流社会在实施反对割礼的措施时,必须具有清醒的持久战意识.

类似论文

跨文化背景国际企业运营管理

在国内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有些发展迅速的企业甚至已经在国外成立了&。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768 点赞量:5858

培育多元文化背景高管

很多跨国公司其实都具备隐藏的、尚未被发觉的“金子”——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 这一阶层对公。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9863 点赞量:332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趋势

一、文化多元化教育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一)文化多元化教育的内涵 多元化文化教育是指教育者为了使受教者公平、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更新日期:2024-9-3 浏览量:17794 点赞量: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