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

早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除了春风化雨、万象更新,让人身心振奋之外,还因为中国的“”每年都是在这个时段召开.每逢此时,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共商国是,蔚然大观,营造了中国政治的象征.电视屏幕上总有那样的镜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庄严地拾阶而上,进入人民大会堂,或者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头顶一行红旗在蓝天下飘扬.

记得很多年前,中国还没有从短缺经济的阴影里完全走出来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北京的普通市民特别喜欢“”,因为“”期间,大街小巷的物资供应总是要比平时丰富许多,而且物美价廉.当时不免想,能成为北京市民真是幸福!今天北京市场的繁荣早已不必借助“”,与过去沦为点缀的年代有云泥之别.咱老百姓对“”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当年那种层面,大家关心的是“”的小组发言,是提案,是大小规模的记者招待会.有时候,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一些批评和建议在报纸上登了出来,就被有些普通读者认为是既定的方针,甚至认为是既成的事实.他们声称:“报纸都这样说了!”他们不知道,从提案出发,到成为政策,再到实行和推广,往往还有长长的路要走,也可能止步于某个环节,有的提案其实只具备作为提案的意义.但是老百姓的这种误读却足以说明他们对“”内容的关注,说明他们对“”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和信任度.


“”更是媒体的盛宴,各地派出大量记者进京,捕捉新闻点,让“”的消息布满会议期间的版面.其中一些报道却似乎与“”的宏旨无关:与会者的胸牌比往年更小了,节省了材料;请柬的用纸改成了再生纸,会议用的铅笔也以不浪费为原则;宾馆的被单不一定每天洗,减少洗衣粉的污染,实行环保.如此等等,尽管是作为花絮来报道的,仍不免让人担心媒体版面的价值流失.

中国的老百姓对“”充满了感情,但是据报道,有出席者在两份相互对立的提案上签名.唉,那会让老百姓不放心的呀!

类似论文

频道推荐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