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的误区

一、素质教育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自从教育二字之前被冠以素质之后,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便出现了争议,以至于连素质教育这一词语的产生时间,教育界、学术界也认识不一.虽然各种关于素质教育的诠释歧义不少,但其基本内涵都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似乎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一言以蔽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即今之所谓素质教育.如此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来解释素质教育,听起来固然是很“素质”的,但笔者认为,片面强调个体、个性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容易忽视人的社会性和教育的社会性.

时下的素质教育研究片面强调个人发展与个性发展,这在微观理论层面是很难看出问题的.但站在宏观理论层面上我们便会发现,这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教育观点虽然在德、智、体等具体育人目标上尚能与教育方针相契合,而在教育方向和教育途径上却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乃至忘记了素质教育也仍是置于特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教育.教育的社会性决定:素质教育不应是为人的素质而素质的教育,而应是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调解生产关系、巩固现存社会制度的教育,教育把人的素质、人的个性及发展都纳入到超越生命的社会运动之中.人的一切追求.一切利益都包含在社会运动这一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里.素质教育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突破西方人本主义的局限,才能从以个人利益为核心转到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更高层次上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素质教育,需要强调教育的社会功利性,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二、素质教育具体运作模式上的误区

素质教育的发端似乎与应试教育作为对应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反映在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教育,所以以前的理论探讨多指向于基础教育.但是,一些高校在运用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的痼疾进行化疗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如不及时澄清,必将误导素质教育的方向.

1.把素质教育当作非专业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主要是针对大学中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和“过弱的文化底蕴”等偏向而提出来的,但一些高校在用素质教育模式来改造窄口径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偏向:

首先,没有从规律理论层面来分析和探讨大学素质教育产生的内在必然性及其未来指向,而是仅仅把素质教育与“过窄的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仅仅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量作为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其次,把大学教育简单地一分为二,即: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部分.将两者割裂开来,认为专业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训练,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较少触及专业教育过程,而把素质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所有非专业的领域,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弥补专业教育存在的种种不足.

第三,实施大学素质教育时没有与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统一起来、过多地强调对大学生本应在中学阶段就应形成的素质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形成的缺陷进行“补课”.于是乎,大学出现了大范围的“纠偏补缺”现象.

2.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当作非课堂教学

一些高校由于对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解偏差,以为多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就是素质教育.所以,在实践中不是下工夫改变原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只是热衷于搞非课堂教学,如多开特长班、兴趣小组,多开选修课,多作几场素质教育报告或多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等.有意无意地绕开课堂教学改革而在课堂之外掀起了红红火火的素质教育浪潮.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借实行素质教育之机,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运动会、报告会、辩论会、晚会等冲击课堂教学的现象屡屡发生.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动摇教学活动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而只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革.


(三)把素质教育当作非考试教育

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在应试教育中,考试被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通过考试来分等级和排序,考试更多的体现为“形成性评价”的功能,通过考试来实现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恶痛绝,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后,许多同志把考试当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界线.认为“应试教育”的症结就在于存在考试,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取消考试.

(四)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彻底革命,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与传统教育决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偏激的,因为素质教育既是对传统的先进教育思想的承传,又是特定的时代酿就的、所推出的新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曾飞溅出素质教育的思想火花.到了近代和现代,无论是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思想,还是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晏阳韧倡导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都为今天的素质教育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立足国情,转变观念,有所作为

素质教育尽管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之下,但它决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为教育不管是否加“素质”,从来就应该是强调基本素质或能力培养的.党、国务院之所以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是言在立新,意在破旧.那么,素质教育要破的旧是什么呢素质教育要破的旧不是所谓应试教育,而是那些不能反映基本能力高低好坏的标准和考试,以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错误影响.教育总是要面对评判的,最终的评判是实践,诸如道德实践,工程实践.理论实践,艺术实践,管理实践等等.面对“实践之试”的教育是不可避免的“应试教育”,理所应当的“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它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的程各个环节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的思想观念大变革,是涉及劳动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的社会性改革,是我国教育为实现经济工作的两个转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而必须进行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转变.所以,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讨论,正如当年关于真理标准、关于实事求是的讨论一样,意在端正态度,认准方向,转变观念.

当 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作为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就必须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所以,素质教育必须彻底走出思想上偏激和认识上片面的种种误区,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未来的中国才有希望!

类似论文

大学素质教育理的

收稿日期:2006-09-15作者简介:孙连清(1948-),男,湖南华容人,长江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79172 点赞量:17172

大学素质教育

【摘 要】几乎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熟悉“素质教育”这个词了,它标志着新的教学法、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 但素。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18938 点赞量:4686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大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就业形式的严峻,各大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纷纷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现。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5014 点赞量:21482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舞蹈应注重的特性

摘 要:文章通过体育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阐述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递进性、审美教育。
更新日期:2024-10-8 浏览量:21037 点赞量:6465

大学素质教育理与实践的全面

摘 要:《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创。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18363 点赞量:5348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转发江苏大学

关于申报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3063 点赞量:30831

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是社会教育的重点目标所在 而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是素质教。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5044 点赞量:3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