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英译看文学翻译语言

摘 要:文学翻译语言,作为“第三类语言”,一直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古诗词翻译的角度,以主张归化的两位译者的译文为例,分析了古诗词翻译的语言特征.

关 键 词:文学翻译语言;古诗词;第三类语言

文学翻译的语言问题一直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学术界对其研究至今停留在“通顺地道”的标准上,如钱钟书的“化境说”及许渊冲的“三美”.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不论是“化境”还是“三美”都是文学翻译的终极目标,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文学翻译语言不同于原语的创作语言,多多少少受到原语语言、文学甚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成为了“第三类语言”.

“第三类语言”一般指计算机语言或除母语和第二外语之外的其他外语.目前这一概念被引申到文学翻译领域,指一种独特的翻译语言:它以译入语的语言要素为建筑材料,但又不同于规范地道的译入语,它力图在译语读者可接受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传达原作中所体现的语言文化差异,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特别是拖动译语文化发展繁荣的目的.(吴南松,2008:30)

其实“第三类语言”现象存在时间很长,如唐代玄奘提出的“五不翻”:一秘密故,二含义多故,三此无故,四顺古故,五生善故.(陈福康,2000:33)近代,鲁迅曾提出“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是求其易解,另一是保存原作的丰姿”.(罗新璋,1984:301)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汉语出现了明显的欧化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行文中加进一些外国语词(音译的或原文照搬的),一是在语法上采取西洋语法的结构”.(郭熙,2004:288)郑海凌在《文学翻译学》一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文学翻译的语言,他以小说俄译汉为例,得出译语与汉语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别:“首先,译语的句子很长,是欧化的句子;其次,译语是根据一定的翻译准则造出来的,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相比,它显得不自然,不合乎中国人行文的习惯;第三,译语带有洋味,好像外国人讲的中国话;第四,译语的内容讲的是外国的事情.”(2000:190-191)

从以上分析看出,对于文学翻译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译汉的小说研究,很少有人从汉译英的角度分析诗歌翻译的语言,这样的文学翻译语言研究并不完整.除上述郭熙和郑海凌外,很少有人对于译语与译入语的关系作出明确界定.而且不同文学形式的译文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同时,译语的形式还与译者的翻译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以主张语言归化的两个译者的《新嫁娘》英文翻译为例.一位是主张“译者要敢为天下先”的中国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另一位是继承格律体译诗传统的英国翻译家WilliamFletcher,两位都曾翻译过王建的《新嫁娘》.

许渊冲先生曾发表一系列论文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翻译主张:“美化之艺术”及“创优似竞赛”,主张要在翻译中发挥汉语的优势,与原文竞赛并提出了有关译文语言的“三美”原则.(张柏然、许钧,2002:50)Fletcher则在翻译汉语古典诗歌时“力求译诗符合传送英诗的格律,力求押韵,等使译诗读起来典雅严谨.”(朱徽,2009:72)从两位译者的翻译主张可以看出,理论上,他们都主张在翻译诗歌时,归化翻译语言,使译语地道通顺.那实际效果如何呢?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ABride


Marriedthreedays,Igoshy-faced,

Tocookasoupwithhandsstillfair.

Tomeetmymother-in-law'staste,

Isendtoherdaughterthefirstshare.

ByXuYuanchong

(许渊冲,2000:375)

TheDaughter-in-Law

Nowmarriedthreedays,tothekitchenIgo,

Andwashingmyhands,afinebrothIprepare.

Butwhatkindoftasteauntielikes,Idon’tknow,

Sosendtomysister-in-lawthefirstshare.

ByFletcher(朱徽,2009:75)

原诗描写新妇初入婆家,下厨房做饭以期得到婆婆认可,苦于不知婆婆口味,只好请小姑帮忙尝尝.情节简单,描写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日常生活;语言简洁明快朴实,只言片语就描绘出新妇既忐忑又机敏,极富生活气息.

许渊冲的译文,押ABAB韵,可以说达到了他“音美”的标准,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押韵是建立在改变增加原诗信息的基础上的,译诗中的shy-faced和stillfair很明显是为了和taste和share押韵而人为添加上去的,这样一来“Igoshy-facedtocookasoupwithhandsstillfair”就可以回译为“三日入厨脸害羞,烹作羹汤手尚柔”.如果说译诗达到了“音美”和“形美”,那翻译中最主要的“意美”却受到破坏.

Fletcher的译文选用格律体,运用英文诗歌中常用的抑扬格五音部,押ABAB韵,属于典型的四行诗组,韵律严谨优美,是这类译诗中的成功之作.但是要使译诗既传达原意又严格韵律绝非易事,这首短短的四行译诗,在前三行都运用了倒装句式,如此频繁的程式,跟形式主义文论提倡的“陌生化”背道而驰.(朱徽2009:75)可以看出Fletcher的译文虽不像许译那样因形害意,仍不属于地道的英语诗句.

从两位译者的翻译主张看,他们的译文应该是地道的英文诗体,但是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仅从语言形式上看,以上两首译诗与英文的原创诗形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主张译语异化的译者翻译的译文,存在的差异肯定更大.

那么郭熙所讲“加进一些外国语词”,郑海凌所提到的“译语的内容讲的是外国的事情”是否也属于文学翻译语言的特点呢?这首译诗中虽然没有外国词语出现,说的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家庭关系,这种关系在西方文化中会比较新奇,是这些内容影响了译文语言的地道吗?

我们认为译文语言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形式,既语言的语法特点而不是个别词汇或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是随着社会变化、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的,不存在纯粹的语言,不能排斥通过直译、音译等方式引入新词,只要传统的语法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个别词汇不能改变语言的性质.不能说英语引进了某些词汇(如typhoon,litchi都是从汉语引进的)就改变了其综合语、形合、多长句等特征,也不能说汉语引进了VCD,MP3等另类词汇就改变了汉语分析语、意合、多短句的特征.同时,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别也就体现在这些形式上上,而不是所表达的内容上,译语所讲之事是外国的事这一点无可厚非,关键是看 怎样讲出来的,这是一个“如何表达(how)”而不是“表达什么(what)”的问题.当然,新名词及表达方式的出现及新奇的内容会增加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异国情调”感受.

这样看来,“第三类语言”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的“陌生化”,译者的遣词造句会受到原语的制约,如上述两首译诗的押韵现象,或者为了冲破原语的限制而造成的其他不同于译入语的表达,如Fletcher所用之倒装.这些特点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类语言总体上还是靠近译入语,能够为译入语读者接受.

类似论文

学角度文学翻译语言的时代性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 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É。
更新日期:2024-1-2 浏览量:7117 点赞量:3032

考研英语英译汉应试翻译技巧

摘 要:英语是研究生考试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成为了众多考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的英译汉题目也&。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9715 点赞量:3598

目的对旅游资料英译翻译技巧的

【摘 要 】本文尝试从目的论出发,基于对英汉旅游资料的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等的对比,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技巧提高中国旅游资料英译。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0633 点赞量:5885

翻译美学视角下《小麻雀》的英译

摘 要 :《小麻雀》是老舍先生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这篇散文中,将小麻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语言平实而隽永,情。
更新日期:2024-7-27 浏览量:95818 点赞量:21285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3》的翻译美学再现

摘 要:散文的翻译实际就是一项审美活动 刘宓庆把翻译的审美客体的美分成了两个系统,即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 本。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7725 点赞量:24098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诗英译特色

摘 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在深厚积累的文化当中,中国古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5400 点赞量: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