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什么

>摘 要:

以艺术院校非摄影专业的摄影基础课为例,通过对摄影的两个重要作用:记录与表达的具体探讨,明确提出所谓摄影基础不仅仅是掌握一点皮毛的摄影知识与技巧,而是要具备基本的人文、视觉素养和独立的思考创造能力,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摄影已成为各大艺术高校炙手可热的时尚专业,摄影本专科教学纷纷上马,且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大部分高校并不具备开办摄影教育的基础师资条件,这种功利性的专业设置已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其中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艺术高校的专本科摄影专业的学习时间大都在2-4年,其教学目标多是以培养职业摄影师、摄影记者或相关从业人员为主.而作为非摄影艺术专业,诸如绘画、雕塑、设计、动画、美术教育等专业的摄影基础课学习时间则较短,一般为2-4周,其教学目的多是为本专业提供技术支持.以笔者所工作的院校非摄影艺术专业的摄影基础课为例,课程往往安排在下乡写生或艺术考查课程之前.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学生学会所谓的基础拍摄技能,为本专业写生或创作搜集创作素材,即摄影仅仅是为其专业服务的工具,仅此而已.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该课程作为技术学科来讲授,内容无非是照相机构造、光圈、速度、景深、影调等最基本的技术技巧概念,把照相技术与摄影艺术混淆,这种狭隘偏执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使学生对摄影的认知偏离了正轨.

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摄影有一个较为客观与正确的认识,乃至掌握拍摄出好作品的方法,则成为摄影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明确何为摄影,或者说摄影能够做什么?最近在互联网上疯传的一件作品受到网友的热捧.英国的一位父亲将10岁女儿自出生起每天对其拍摄的照片汇集到一起,做成一段视频,让人们看到一个初生的婴儿仅在1分钟23秒内成长为一个小女孩的全过程.这段视频一方面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孩子十年来每一天的成长变化,一方面真切地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这件父亲送给女儿珍贵的礼物使我们明白,摄影不仅是单纯记录的工具,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更是表达情感和观念的一个重要方式.正如英国著名摄影师列维海因(LewisHine)所说:“如果我能用语言来讲述故事,我就不必带上相机了.”此刻,摄影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功能――记录与表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作为观念表达的摄影恰恰是我们在摄影教学中所忽略的.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会学生如何真实记录和拍摄出所谓的好照片上,而这个好的标准就是好看.无论是影调还是色彩,造型还是构图,都要赏心悦目,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所谓过硬的技术技巧.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拍出的照片往往与情感无关,与创造无关,与摄影的本质背道而驰.

搞清楚了摄影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利用摄影做到记录和表达,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摄影知识与技能.如照相机的分类、基本结构、成像原理、数码后期、构图构成、色彩影调、摄影类别等.在胶片时代,摄影术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暗房冲洗都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训练和繁杂的操作过程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摄影作品.大量实践操做经验的积累是保证成功的基本前提.而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照相机的操控性越来越简单化、人性化.存储卡替代了胶卷,计算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数字设备替代了传统化学暗房,摄影的技术与经济门槛愈来愈低,摄影的大众普及成为现实.普通人轻松拍摄出一张好照片已不再是梦想,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的时代已经到来.照相器材的操控已不是难点所在,同时由于授课对象均为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诸如与美术特性相通的构图构成、色彩影调、后期软件等课程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理解.因此在该阶段教学过程中不必再像胶片时代那样投入过多的课时,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摄影是如何表达情感与观念上来.而要达到此项目的就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视觉素养和独立的思考创作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最易忽视且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笔者看来达到这一目标做到三点即可:多看、多拍、多交流.

与所有视觉艺术形式一样,摄影首先要解决的也是视觉素养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手低”不怕,关键不能“眼低”,有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不能成为“睁眼瞎”.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眼力.看什么?一是看一切与视觉艺术有关的作品,如绘画、设计、建筑、雕塑、电影等;二是要看人文社科类读物,功夫在诗外越杂越好,且一定要看顶级的,坚决杜绝二流三流不入流之流,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第一口奶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庞大而经典作品的阅读量,学生才能拥有较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才能少走弯路.当今是信息资讯发达的时代,相对于过去单一的平面读物而言,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大量画册、展览、画廊、影像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原本学习资源的不平等化日趋减弱,地域差异已不再是获取与世界同步资讯的障碍.井喷式的信息资源足以是我们目不暇接.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幻灯、画册、现场观摩等直观的形式向学生解读名家名作.并要求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和观后感等,以深入强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MarcRiboud)曾经说过:“一个摄影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双好鞋,我几十年的摄影生涯穿破了无数双鞋.”作为20世纪最为知名的摄影大师之一,马克吕布在近70年的摄影生涯中走遍了世界各地,用镜头将一切被他眼睛捕获,同时又打动他的瞬间都记录在了他的胶片中.被认为全世界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的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自1970年出道以来出版了超过459本摄影出版物,且数量每年仍在增长.在日本所有的新书店和二手书店,都能找到荒木的摄影集.如今74岁的荒木仍携带者相机每日游走在的街巷中追寻着这座城市的一切变化.所谓熟能生巧,只有海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蜕变,多拍是获得好照片的不二法门.

交流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个人的经验终究是有限的,学生通过办展览、印画册、做网站等方式与各个专业领域的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开通自己的博客或网站,时时更新自己的摄影作品,使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关注自身,从而受益匪浅.摄影专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密切性,无论是人像摄影还是新闻摄影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拍摄机会.

艺术创作从来没有具体规律方法可言,摄影更是如此.正如陈丹青所言:摄影的真理―― 如果有的话――就是没有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除了传授基本的知识点和适当的引导外,应该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创作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艺术的门槛越来越低,拍出真正出色的艺术作品反而越来越难,摄影艺术的普及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对摄影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并使摄影逐渐成为学生自觉的日常行为,也就达到了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顾铮.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李子顺.荒木经惟[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分院】

类似论文

《摄影基础》教学之构想

本文探讨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新构想,总结了该课程应当与艺术设计的。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18844 点赞量:25534

对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改的建议

【摘 要】本文对高校《摄影基础》课程在目前的教学中所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
更新日期:2024-12-26 浏览量:157611 点赞量:33968

高等院校摄影基础教学

摘 要:摄影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在今天,摄影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4520 点赞量: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