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教堂之美

每一种建筑的风格形式,都是人类为表达某种特定的生存理念及满足其精神慰藉和审美诉求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建筑物作为“凝动的音乐”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且是人们心灵世界的一种物化形态.欧洲的教堂建筑呈现多种风格状貌,大体上分属于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其中以哥特式居多.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之美,令人击节赞叹,而它透出什么样的文化讯息呢?擎天的高塔将此内蕴外观皆丰富无比的教堂巨构与天地相契合,有如自然中一片密闭的森林,除了令人心往神驰之外,也为人留下了弥久的感动.

欧洲著名的教堂多是某一时代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代表.譬如,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而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则堪称中、晚期亦即成熟期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再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巴洛克时期哥特式建筑的顶峰,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是古典主义哥特式建筑的代表.这些教堂的建筑由于工程浩大,从奠基到竣工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少则几十年、百余年,多则数百年.例如,巴黎圣母院为八十七年(1163~1250),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为一百二十年(1506~1526),瑞典乌普萨拉大教堂为一百七十五年(1260~1435),科隆大教堂奠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最终落成,前后经历了六个世纪.米兰大教堂始建于十三世纪,到1965年安装完最后一扇门,前后历经七百余年.有的教堂由于政权更迭或其他变故,建建停停,停停建建,旷日持久.如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1050年由英王爱德华下令修建,1065年举行奉献仪式,后圯废.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直到十五世纪末完工.有的教堂历经战争和大火,屡毁屡建,或重新修复.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现存的这座宏伟建筑已是在这一原址上重建的第五座教堂了.它最早为公元604年圣奥古斯丁以来的伦敦主教堂所在地,第四座圣保罗大教堂于1666年在大火中焚毁.又如科隆大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毁坏,1965年修复完工.兴建于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正面一对六十余米高的塔楼,巍峨而壮观,上面有内容丰富而精美绝伦的反映宗教题材的雕刻.教堂既高大宽敞又闭隘幽暗,充满着肃穆而神秘的气氛.教堂的大厅据说可以容纳近万人,大厅的柱子足有两三人合抱之粗,外表看起来像是水泥的.但那时候不会有钢筋水泥,其主干应当还是砖石砌成,外层的水泥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却早已被人们抚摸得光滑锃亮.米兰大教堂全部用大理石砌成,远远地望去简直是一座巍峨的大理石山.教堂的屋顶各个突出的塔尖上都有人像雕塑,据说一共有三千多尊大小不一的人像,光是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就有一百三十五尊.这些雕像如同守护神一样日夜守卫着这座教堂.


哥特式教堂带给人的,不在于寻索,乃在于静候.正如罗丹所说:“人们从大教堂带走的记忆,使人不由得不肃静;正是在这种肃静里,灵魂才能体验无上的欣慰和思想的快乐.”所以,教堂建筑并不在描绘任何的东西,在它那里,开放着一个世界,一个通往神圣之域的世界.

提起哥特式教堂,法国人一定会说“巴黎圣母院才是正宗”.但拥有科隆大教堂的德国人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要从哥特式建筑的主旨上讲,科隆大教堂尖尖的高高的屋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一些,其“哥特味”也更浓一些.其实,无论巴黎圣母院还是科隆大教堂,乃至英国人引以为荣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它们都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其风格样式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而相比之下,由十六万吨石头堆积而成的如同石笋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从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规模,其中所蕴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科隆大教堂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公元1248年8月15日,科隆地区主教康拉德冯霍施塔登在圣母升天节这天为大教堂动工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二万五千名市民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在这个德国当时最大的城市里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富人捐钱,穷人出力,艺术家贡献智慧,统治者全力支持.

科隆大教堂的整个建筑时期跨越了近五个世纪.最初的工程是从1248年到1322年的唱诗堂封顶开始的.前期工程耗资巨大,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简直难以想象.双顶教堂直上直下,既要保证底座地基的稳固,又要体现哥特式建筑所独具的垂直线的效果.据说,当时的人们竟然是先修建直耸入云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装木制起重机,最终实行“高空作业”.今日的人们已无缘看到那空中楼阁般的脚手架,但仅从它长达十四米的中跨就可想见这个类似细长棱锥形的建筑物是如何拔地而起的了.木匠、泥瓦匠、石匠、搬运工乃至各种后勤人员日夜不停地加紧施工.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担心“纤细”的立柱是否能代替承重墙将屋顶托住,并且依照节省和美观的原则,将立柱上的许多石料抽空,建成玻璃隔屏.因为四十四米高的屋顶如果出现塌方,其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建教堂不是搭积木,聪明的设计师利用了罗马式大教堂建筑中的拱门设计,创造了有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帮助立柱共同支撑穹窿式吊顶――这也便是哥特式建筑的精髓之所在.在科隆大教堂里,每一根主柱周围都有拱墙相对应.它们通常是五拱,也有三拱和七拱.1322年,地区主教海因里希冯维思伯格主持唱诗堂封顶仪式,科隆大教堂工程正式告一段落.今天人们看到的双塔可不是中世纪的产物.现在高达一百五十七点三八米的大教堂完成于1880年10月15日.这其间科隆大教堂曾经历过长达近六百年的停工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普鲁士帝国强盛,财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尽的工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德国人极欲表现自己的强国地位,下决心在原教堂基础上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教堂.早在此前,包括大文豪歌德在内的许多名人就提出重建大教堂的想法.到了1864年,科隆市发行彩票筹集资金,直到1880年正式落成,科隆大教堂一层又一层地加高,一间又一间地加宽,才形成了今日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呈“十字心”为主体的建筑群.

二战后期,大教堂受到了破坏.但战争结束后,康拉德阿登纳总理出于对家乡科隆的情有独钟,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焕然一新.现在的科隆人对于两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总理的贡献推崇备至.而后者除了使科隆大教堂重现辉煌之外,还一手缔造了今日的新德国.

科隆大教堂内也是宝物多多,最著名的是重达二十四吨的大摆钟和一个中世纪的黄金匣――三王龛.大摆钟是世界各地教堂中的“巨无霸”,而三王龛则是由黄金、宝石和珍稀饰品组合而成的“宝中宝”.“三王龛”是因耶稣的故事而得名.科隆大教堂还有许多关于“三圣节”故事的彩色玻璃和壁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像科隆大教堂一样,所有哥特式教堂处处充满着这一类神圣符号,如高耸入云的塔尖、宏伟的正堂、巨大的穹窿和支柱,精美的绘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刻.走进哥特式教堂,相对于高耸直立、坚实厚重的内墙,人就显得格外的渺小,微弱和朦胧的光线,使人萌生罪恶感深重的压抑.黑暗并不可怕,相反的,它好似带有召唤的姿态,像是准备向人明示某些东西似的,为等待和虔敬的心灵播下信仰.

哥德式教堂的庄严与堂皇,能激起心灵的伟大思想和情感,从而把人投向惬意、赞叹与向上延展的愉悦之中.

类似论文

哥特式教堂玻璃艺术的

以基督教信仰为灵魂的哥特式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文化成就,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材质是建筑在建设过程中。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18312 点赞量:25320

哥特式教堂

1引言哥特,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起源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圣维特教堂全。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0091 点赞量:6866

哥特式建筑的美

雨果曾经说过,巴黎圣母院“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面。
更新日期:2024-5-6 浏览量:10552 点赞量:3119

瑰丽的大尖顶三大哥特式教堂揭秘

“在很多拍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庆老照片里,人们都会一眼找到若瑟堂 那个鹤立鸡群的大尖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代。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9540 点赞量:3817

爱伦·坡小的哥特式恐怖美

摘 要: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继承了哥特式传统之精髓,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内涵,创新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288 点赞量:5615

哥特式建筑美的

摘 要: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哥特式建筑作&。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17516 点赞量:24847

哥特式建筑的美的

摘 要: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歌特式建筑作&。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9800 点赞量: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