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语》形写神

摘 要:《世说新语》采用以形写神手法,注重传神之形的描写,或描写人物的外貌,或摹写人物的语言,或借自然山水景物以衬托人物的精神,使所描写的人物形神俱肖,栩栩如生,开启了后世小说人物描写的法门.

关 键 词:世说新语 以形写神 外貌 语言 自然山水

魏晋重人物品藻,汤用彤先生说:“汉代相人在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①能识鉴神明是人物品鉴的最高境界,能写出人物神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魏晋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就是要通过具有特征性的形的描写,反映事物的本质,即神明.《世说新语》总结性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对于传神之形的认识和追求,采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记录了汉末魏晋宋名士的生活和言行,创造了诸如神气、神情、神姿、神韵、神宇、神迈、神率等许多概念表示人的神明.他们或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或指人的神情神态;或指人的气度风貌,总之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作者力求以数十百字的凝练篇幅表现人物的面目气韵、精神风貌,达到了以形传神、形神俱肖的审美效用,成为中国早期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拟从描容止、摹言语、借山水三个方面论述《世说新语》是如何以形写神贵神明的.

一、描容止以现神明

艺术家深感画人物“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所以强调从人的声色气貌等外形描写人物的内在神明.《世说新语》为生动传神地表现魏晋名士的神明,着力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以外貌现神明,以眼睛现神明,以动作现神明,是《世说》以形写神的一大特点.

第一,或直接描绘人物容貌,或用抽象的语言,诸如神姿峰颖、神气豪上、神情散朗、好神情等形容人物美丑好尚,以体现人物内在神明.如“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猥皮,眉如紫石,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②.人们往往把外表的杰迈魁伟同人物的心性、才情并举,以魁伟的外表衬托其不凡的内质.善于鉴人物的刘尹对桓公外表的形容足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此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雄的形象可谓入木三分.又如: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嵬俄若玉山之将崩.”③

寥寥数十字,几个富有象征性的疏朗萧散的形象与诗人嵇康的风度、情致、气质是那样默契,使人遐思无穷.刘孝标注引《康别传》曰:“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当时人任嘏认为“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木土二气代表智慧和宽容,二者的结合,就是在人的体态中表现出一种既有对自我命运的主宰和自信,又不过于外露的含蓄美.

第二,注重眼睛的传神描写.刘劭认为“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情发于目”④.鲁迅先生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今人犹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有这些都说明眼睛在传达神明上,有着特殊的作用.事实也是如此,眼睛的一睁一闭,一动一静,一凝视,一转动,都能把人物内心活动、神情气韵充分呈现出来.以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采,乃是由有形之貌通向无形之神的关键,历代艺术家都在刻意追求.晋代顾恺之尤为突出.如: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⑤

相传顾长康为人画扇,作嵇康阮籍像都不画眼睛,扇主不解,他说:“点睛便能语也.”人物的精神风貌已从形体中流露殆尽,再点上眼睛的话,死人就活了.《世说》在刻画人物神明时,尤其注重眼睛的描写.

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⑥

潘阳仲预言王敦的一生,是如此准确,唯一的依据是王敦“蜂目豺声”.《左氏春秋传•,文公元年》载:“蜂目而豺声,忍人也.”蜂目豺声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大奸大恶者的外貌特征.《晋书•,王敦传》载:“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等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后发动叛乱,病死军中.其跋扈的形象使人不难想象他在看到石崇连杀三婢时,眼也不眨,尤言:“伊家人,何预卿事!”连石崇家里的婢女也能肯定“此客必能作贼”.贼,叛逆也.

第三,人物的感情思想,尽管隐藏于心,总会在举手投足中流露,如果能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微妙变化,人物的感情、心理也就会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世说新语》篇幅短小,不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完整性见长;却善于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刻画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展示其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貌:或豁然大度,或情怀挺率,或沉稳深蕴,或临危不乱,充分展示了魏晋名士飘逸与沉重、豁达与执着、欢乐与悲哀、奔放与压抑的对立统一的精神风貌.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若.⑦

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的阮籍,在场面盛大、气氛威严的晋文王坐席面前“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不与司马氏合作,非周礼而薄周孔的竹林名士的真丰采.箕踞――那狂放的姿态、那轻蔑的神情于此毕现.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制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目真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⑧


这一章小说抓住人物独特的性格加以描摹.通过一连串漫画式的动作描写,刺、怒、举、掷、碾、目真、取、纳、啮、吐,把王蓝田的内在神明写得活灵活现,那种急躁、率真、毫不掩饰自己情感的性格,十分鲜明具体,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碍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情,适其性,尽其兴而已,不掺杂丝毫的虚伪与矫饰.道德、礼教、功利、情面等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重要的是适己任性,不受外在事物的约束.这种审美人生的态度已经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诸如裸形的刘伶,宿邻妇脚边的阮籍,临死奏曲的嵇康,秋风鲈鱼的张翰,不作致书邮的殷羡,与群猪共饮的诸阮,脱衣上树探雏的王澄,坦腹东床的王羲之等等,就是以他们放达疏狂的特出行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摹言语以传神明

作为语言艺术,《世说新语》表现人物语言比其他艺术门类自有更大便利,人物语言是《世说》所注重的“传神之形”.《世说》重视语言的描摹,讲究人物语言的传神,侧重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

桓温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人,也是一个政治野心家,是《世说》着力描写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在刻画这一形象时,多描摹其独特的语言,通过传神的语言很好地体现了魏晋时期这个风云人物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行为.如《尤悔十三》载:

桓公(温)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留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云:“桓温既以雄武专朝,任兼将相,其不臣之心,形于音迹.”桓温这里所发的感慨正是“不臣之心,形于音迹”的生动记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桓 温的政治野心和为达到这一野心不怕“遗臭万年”的决心和胆气.《世说》这种个性化的语言,大多不超过数十余字的数量,却具有相当丰厚的容量.它们可算得是最能体现人物内心的一刹那,这每一刹那都揭示出一个灵魂.《世说》借众多这样的一刹那,便勾勒出魏晋一代名流的精神世界:或真率简约、或含蓄幽默、或机敏灵动、闪烁着智慧火花,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内在神明.第一,真率简约.魏晋时期人们追求率真,不掩饰自我性情的流露,形成一种自然真率的风格.刘义庆常常以最简练的笔墨描摹人物语言以体现人物真率简约的性格特点.如: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⑨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生动地体现了名士以率真任性为人格美.虽处高压政治下,不愿随波逐流.听任自然禀性,纵心而动,纵性而游,当身之娱不去,死后之名不取,这就是晋宋名士的真风采.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⑩

吃甘蔗是如此,人们追求理想、追求人生的幸福也正如同吃甘蔗,先苦后甜,渐至佳境.顾长康的话语意蕴深邃,令人回味而深思.清王日卓《今世说•,评林》评曰:“言简而味长,耐人寻绎,如入桃花源,步步俱著胜地.”

第二,应对机敏.机敏是人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表现.魏晋重清淡,要求博学,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是无法适应这种话题不断变换,视角不断调整,辨析不断深入的清淡的.如: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竺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11)

朱门还是蓬户并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是在于你如何去感受它.只要内心虚静了,也就没有朱门与蓬户的区别.刘的问话显然是以二者区别的感受为前提,故不符合无在有先的思想.竺法深的回答恰是传神地透露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引起的特定情感反应,寥寥数语,写出了“升履丹墀”的高僧泯然旷达、飘然出世的心境.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12)

魏晋士人的机智语言多蕴含着自由的精神,旷达的气度,也包含着悖理的谬说与可笑的荒唐,但都给人以怡情悦性之美.

第三,含蓄幽默.魏晋兴盛玄学,崇尚虚无,言谈形成一种清远的风格,比具体实指的语言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正如宋人刘应登所评:“有味有情,咽之愈多,嚼之不见.”(13)善用双关,一击两鸣是体现人物含蓄幽默常用的一种手法.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14)

周伯仁语义双关,字面上的意思是回答庾公的问题,以清虚喻自己身体清瘦;其实质是说自己修养境界与日俱增.心境纯净,是玄学家追求的目标.滓秽日去,即指杂念得到涤荡,暗喻自己精神状态已经达到玄学家所推崇的清虚寡欲的境地,以此标举自己高尚宽阔的胸怀和广大的涵盖力.借物喻人是实现人物语言幽默的又一常用手法.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15)

《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顾悦化用之,以蒲柳自喻,以松柏喻简文.不仅回答简文的问话形象生动,且涵蕴着自己与对方地位高下的不同,含意深邃.清人刘熙载曰:“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从《世说》成书又一变.”(16)《世说新语》篇幅短小,时空容量都非常有限,很难做到人物形象的丰满性和个性化.作者极少借助于情节矛盾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形象,而是运用富有个性特色的人物语言,在有限的篇幅内让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中体现毕尽,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明人胡应麟说:“刘义庆《世说》十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17)

三、借山水以衬神明

魏晋人在讲究服药、饮酒、谈吐、文章、真率、旷达的同时,还追求一种飘逸流动的精神,如山光水色般的神采.士人隐在山水,游在山水,品藻人物以山水,身心、神形、言谈、作文都离不开山水.自然山水被视作人物才情风貌的象征,不再局限于人物的道德精神,而是包含了人的外貌美和内质美,因而用来作为象征的自然景物就注入了更多的感性形式的美的特征.而借自然景物的可见形体来衬托、比况、象征人物的风貌才情、人格品性,使抽象的难以用言语来表述的人物内在神明形象化、具体化,使之可见可闻可感,这就是《世说》借山水美景以衬托人物内在神明的手法.《世说》借山水衬神明主要表现为以景衬人、以景喻人和融人于景三种手法.

第一,以景衬人.即是将人物置于与其性情相宜的山水自然景物之中,用自然景物的形质特点来衬托人物内在的神明,这就是以景衬人的手法.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而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18)

这则故事把人物放在特定场景中进行描写.烈烈狂飙,滔滔碧海,孙王诸人脸色遽变,力主返回,而谢神色自若,不急不徐,陶醉于这壮美动人的大自然中,其胸怀之放旷,气度之宏伟,使人读而见之.魏晋名士希心玄昧,求得精神超越以躲避人世祸福;然遇到危难不能逃避时,则又能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魏晋风度.

第二,以景喻人.在以景衬人手法中,情与景是相对独立的,人情的物化只是在幕后,要通过读者的再创造才能领会其内涵.而在以景喻人阶段,人情的物化更加明朗.翻开《世说》,无论是品藻人物的品格才情之美,还是赏评人物的外在仪容风度之美,多用形象化的自然景物,使人物的个性人格之美与自然界的物象之美互相契合,达到人格美与自然美的统一.如《德行三》载“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以万顷之陂来形容一个人的器识、肚量,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胸怀博大、孤高独标、渊深莫测的晋宋名士的独特风采.

在《世说》里,作者或用妙趣横生的比喻,或通过描摹自然物象来表现人物的资质风貌,诉诸读者的视听感觉,使所拟之声,响于耳际;所摹之形,现于眼前.我们不仅能看到森森挺立的青松,挺立于鸡群之野鹤,闪闪的电光,而且能听到飒飒的清风,并由此而联想到人物的高风亮节和峻挺、鲜亮的形象.云之飘然似游,龙之矫健若惊,春风拂柳、濯濯如洗,都是因为作者着力捕捉人和自然之间内在精神的契合点.以千丈松喻和峤的性情磊峻直,以崖下电形容人目光有神,用千仞峭壁喻人刚正威严,以云中鹤喻孤高超卓,以轩轩的朝霞形容脱俗的仪容风度,以瑶林琼树喻英隽挺拔,意气风发.这一系列经过情感化、形象化了的艺术形象,摒弃了一切与人物风姿品性无关的自然杂质,多表现为一种清峻秀丽淡远之美,诱发读者的审美想象指向人物神明的天然机趣,契合了魏晋人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绝俗为高的人生观.在这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照、摄取,受人物品藻审美意识的支配,视角总是对准最能传神,最富于蕴涵,可以让想象充分自由地活动的形象特质上.

第三,融人于景.当一个人怡情于山水时,可以远离俗世俗情,暂时得到精神&# 30340;解脱,但山水终究是有形质之物,形质本身就是一种局限,精神在局限中也得到不到完全自由.所以,必须超越形质,从形质中把握灵质――神明,从可见的有形的山水形质中体悟不可见的、无形的神明.在以景衬人和以景喻人中,人是人,景是景,读者须通过联想,方能将人与景联系起来;而在融人于景阶段,则借助景物特质表现人情的最高境界.在这里,没有人的动态,只有物的形态,但人无处不在.自然景物之美就是自然人格之美.

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19)

桓温于东晋穆帝永和二年率兵伐蜀.“温志在立勋于蜀等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晋书•,桓温传》)桓温自江陵进军,行经三峡,看见三峡地势的险要,担心自己性命难保,遂感叹忠孝不能两全.文中对三峡江水和峡谷的描写只有几个字:“绝壁天悬,腾波迅急”,却是桓温此时此际内心极真实的写照.此刻的桓温,心情如何不是如三峡之江水波涛翻滚!真可谓情景妙合无垠.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20)

内心道德完善需要一系列具有特定外在形貌与内在素质的物来作有形的载体.竹,以其旺盛蓬勃、经霜不衰的生命力与清新俊朗的风韵,给人们联想不尽的审美渊薮,它是清朗脱俗人格的象征,也是伟岸高拔仪态的风范.竹,在南朝庄园中,成了不可或缺的既实用又怡情冶性的必需佳品,士大夫人格在竹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

李泽厚先生这样写道:“《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么多的神情笑貌,传闻逸事,其中并不都是功臣名将们的赫赫战功,或忠臣义士的烈烈操守,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尘拂,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辩才无碍等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21)《世说》一书不叙述或表现人物完整的生平或历史事件,却通过人物的外表、传神的言语、神奇的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写,使人物的神明风姿凸现出来,很好地表现了魏晋六朝名士的神明,开启了后世小说人物刻画的法门,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倪美玲(1967-),女,文学硕士,湖南衡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

①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魏晋玄学论稿[C].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②③⑤~(15)(18)(19)(20)余嘉锡.世说新语笺[Z].北京:中华书局,1983.所有《世说新语》引文均出于此书.

④[魏]刘劭.人物志[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16)[清]刘熙载.艺概[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7)[明]胡应鳞.少室山房笔丛[C].北京:中华书局,1958.

(21)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类似论文

《中国新医学》杂志2023年稿约?

《中国新医学》杂志系国家级综合性医药科技刊物,月刊,西北五省(区)优秀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5636 点赞量:21135

世新语2023年第7期

世界上最大的腐败是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一代人就把子孙后代的口粮吃光了 ―在一个以“《可再生。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6568 点赞量:2403

《世新语注》成书时间新考

提要:将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的行为放置在梁朝修礼撰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确定刘孝标的。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4641 点赞量:4473

《世新语》看魏晋世人的变态心理

摘 要:作为基本记载的是魏晋时期真人真事的志人小说代表,刘宋宗室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3356 点赞量:8645

《实用新医学》杂志2023年稿约

《实用新医学》杂志系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以服务广大医、药、护、管、技等工作人员为己任 本刊遵循:“贯彻党和国。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665 点赞量:5669

《静夜思》:隐喻写转喻的经典范例

摘 要:借用雅各布森的隐喻和转喻二元模式来阐释中国古诗《静夜思》,可以发现:整个文本的话。
更新日期:2024-2-6 浏览量:9874 点赞量: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