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科学,还是谋杀?

白天,他们在活人的世界中周旋;夜晚,他们在死亡的兴奋中狂舞.他们不是杀人狂,却手持利刃;他们是科学家,却鲜血沾襟等

有关解剖的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解剖学家们一直努力让世人相信他们的隐秘技术是科学而不是屠杀.然而,尽管他们是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但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他们是掘墓盗尸的罪人.

冰冷的古希腊解剖室里,鲜血淋漓的场面触目惊心;宏伟的古罗马广场上,死亡表演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18世纪的英国墓地里,被搅扰的亡灵在四处游荡;小客栈的阴暗角落里,不可告人的交易在悄悄进行;丢失孩子器官的父母痛心疾首;人体标本展览引来骂声一片⋯,⋯,在生命的祭台前,在世人的千古唾骂中,解剖学家走在探索人体隐秘世界的道路上⋯,⋯,

解剖,从活人开始

解剖学家完全是出于好奇而去解剖人体的,最初的解剖从活人开始.

解剖学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80年左右的古希腊帝国.塞尔萨斯的医学专著《医学集书》对此有所记载.公元1世纪,他这样描述了解剖学在发展初期的情形:“由于人体会出现疼痛和各种疾病,所以,我们有必要切开死人的身体,检查和研究他们的内脏.迄今为止,希罗菲勒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研究方式是最好的,他们解剖的是活人――从监狱里找来的罪犯,他们在解剖对象仍然活着的时候观察被隐藏着的、从外面看不见的人体部位.”


书中还提到,解剖学的起源不仅和惩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为了惩罚活人,解剖的是那些仍然活着的罪犯.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不久,城中又建造了一座科学和艺术的神殿――缪斯诸女神殿.亚历山大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科学家、音乐家、诗人、地理学家和哲学家纷纷聚集到这里.

在古希腊的文明社会中,切开人体要受到道义的谴责.希罗菲勒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两位医生从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行为中得到了启示,他们前往亚历山大的监狱,寻找罪犯作为实验品.他们切开活人的身体,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恐怖而奇异的景象:心脏在怦怦跳动,肠子在颤颤蠕动,呼吸肌在上下运动.

当时还没有麻醉药,被缚的犯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被生生切开,温热的鲜血喷涌而出,陌生的手和冰冷的刀在自己体内东拉西戳,却无法挣脱.他们在痛苦的哀嚎和狰狞的恐惧中一点点体会死亡的降临,也许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残忍的惩罚了.

按我们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希罗菲勒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行为残忍至极,毫无人道精神可言,而他们却认为,解剖犯人能帮助犯人赎对国家和社会所犯下的罪行,不会受到道义方面的谴责.

通过解剖活人,古希腊人在40年里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他们识别了十二指肠,研究了脊髓,了解了一些微小的人体结构,比如神经、胆管和眼睛.他们还系统地绘制了人体内部结构图,确定大脑是人体智力活动的场所.

古代解剖学家使用的工具非常粗糙原始,同现代精致锋利的解剖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的照明设备也很差,只能借助自然光或烛光进行解剖.

这一切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是那样不可思议.

解剖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被打上了恐怖和残忍的烙印.

恐怖的活体解剖变成优雅的艺术表演

古罗马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凝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是观看医学大师盖伦的动物活体解剖表演.

古希腊帝国崩溃的时候,大多数解剖学资料被洗劫一空,解剖学史上出现了一段空白.直到四百多年后,解剖艺术才又开始复苏,带头人就是罗马的盖伦.盖伦出生于公元129年的土耳其.他17岁时跟随一位精通解剖学的医生学习医学知识,12年后供职于罗马圆形剧场的斗兽场.为了获得这个职位,他公开表演了把一只猿猴的内脏放回肚子然后缝合的手术,以此证明自己能够胜任为角斗士疗伤的工作.凭借这一手,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在罗马人统治时期,人体解剖是被严格禁止的.但是,为了能够成为罗马帝国最伟大的解剖学家,盖伦不放过任何机会.没有尸体供他解剖,他就购买猴子、猪和羊等动物做研究之用.他最喜欢解剖猕猴,因为猕猴在各方面和人类最相近.

整天和角斗士们待在一起,使盖伦认识到表演一出好戏的重要性.公元162年,在古罗马广场的台阶上,盖伦把恐怖的动物活体解剖变成了一场艺术表演.

在众目睽睽之下,盖伦用刀子切开猕猴的身体,向好奇的观众展示猕猴的内脏构造.这样做的时候,他会注意让猕猴的脸背对观众,这样,猕猴呲牙咧嘴的痛苦表情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恻隐之心了.

有时候,盖伦也会使用猪或者羊等叫声很大的动物进行解剖表演.他将活猪绑在桌子上,对观众说他要让猪的后腿瘫痪.然后,他用刀子切入猪的脊髓,切断通向猪后腿的神经.原本还在挣扎号叫的猪,后腿很快就不听使唤了.经过同样的操作,猪的前腿也瘫痪了.这时猪还活着,他再切上一刀,猪就会停止号叫,彻底死亡.观众们被这神奇的一幕惊呆了,开始鼓掌欢呼.盖伦则优雅地擦去屠刀上的鲜血,向观众谢幕.

当时的公众对解剖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脊髓是什么,但盖伦懂得解剖,知道从哪里切入脊髓.精彩的动物活体解剖表演使盖伦声名大振,成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私人医生.

盖伦的最重要成就是建立了血液的运动理论和对“三种灵魂”学说的发展.在接下来的1000到1500年里,他的许多理论一直被世人奉为真理.他一共写了434卷有关解剖的著作,但是,他的解剖实验全都基于动物而非人体.他描述的子宫是狗的,他指出的肾脏的位置是猪的,他描述的拇指是猴子的,这就使他的著作不可避免地具有致命的局限性.

解剖巡回演出

14世纪,天主教会作为一种新的强权出现在世人面前.天主教会试图寻找灵魂存在的科学依据,盖伦的神灵理论正好符合它的要求.解剖这门隐秘的艺术在沉睡许久之后又慢慢复苏了,但进展不大.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对古典哲学、著作和艺术品的热情极大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在达芬奇看来,解剖学关系到人类生活中最深奥的问题,也关系到快乐、悲伤、恐惧等各种情感.对知识的渴求使达芬奇产生了解剖的.他在文章中承认,自己曾亲手切开过至少三十具人的尸体.他那些著名的解剖画,就是这种秘密行为的证明.

而开创了解剖学黄金时代的则是安德烈亚斯维塞利亚斯.他1514年出生于布鲁塞尔,24岁时就开办了自己的解剖学校.他与绘画大师提香合作,无比详细和逼真地记录了自己非凡的解剖成果.

1543年,维塞利亚斯利用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把自己的著作公之于众,开创了一种非常现代的方式探索和了解人体.这是一本举世震惊的解剖教科书,书里有很多非常迷人的解剖图画,人物面孔各不相同.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人,是维塞利亚斯从处决台上、绞刑架上要来的,然后对他们进行了解剖.

当时的解剖学家并没有遵从教会“一年解剖一两具尸体”的规定,他们瞄准了一个既能让他们不触犯宗教,同时又能迅速获得尸体的宗教团体――大教友团.这个团体帮助穷人、病人以及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同时还负责把犯人的尸体从刑场运送到解剖台上.

人们一直以为被解剖者的身份将永远无从知晓,但是在罗马,一位病史学家发现了一份惊人的记录,里面罗列了很多罪犯的名字、所犯罪行以及被处死的地点.其中一个名叫乔万尼迪那特尔的人来自弗留利,在庞蒂被绞死.他的尸体被解剖, 公开展示了3天,然后才被送回大教友团埋葬.就这样,大教友团成了解剖学家和教会的中间人.解剖学家得到了尸体,教会则得到了忏悔的灵魂和不错的葬礼,二者各得其所.

为了拥有更大的名气,维塞利亚斯选择在狂欢节期间进行解剖表演.狂欢节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尸体腐烂速度较慢.与此同时,人们在大斋节前大吃大喝、酗酒和乱性.当所有的禁忌都暂停的时候,解剖学家就不会因为切开尸体而受到公众的谴责.另外,在狂欢节期间,公开的绞刑也被大肆宣传,公开处死的场面隆重浩大,统治者希望借此对公众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和所有的表演一样,解剖表演也需要宣传.一旦表演日期确定下来,解剖学家就会印刷宣传海报,贴到大街小巷的柱子上.除了时间和地点,海报上还写明了表演的顺序:先是序幕、开场白,然后是解剖皮肤,接着是解剖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胸腔、胰腺、肾和尿道等,末尾还有“衷心地邀请您来”的字样.

维塞利亚斯开始利用自己的名望推动欧洲的大学建造解剖剧场.在当时,解剖剧场是一个时髦的地方,观众们花钱买票进场,观看解剖的整个过程.这有点儿像现在的人们去歌剧院看戏,只是现场的气氛丝毫没有轻松愉悦可言.在表演过程中,不时会有肠子、内脏和体内组织从解剖台上掉到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味、尸体腐烂的臭味以及用来掩盖这些难闻气味的熏香味,但是几百名观众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维塞利亚斯非常善于表演,他知道该怎样取悦观众,并以此为乐.有时,他会把手伸进尸体的胸腔,拿出心脏给观众看,这很像斗牛场里的斗牛士举起割下的牛耳朵.他甚至会用布蒙上眼睛,只凭触摸识别人体内脏.此时的他看上去并不像令人反感的解剖学家,而更像是马戏大师或摇滚歌星.

维塞利亚斯还进行了解剖巡回演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欧洲,所到之处都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蜂拥而来,就像是来观看娱乐节目.很多当时的的解剖学教授对他的行为不屑一顾,称他为疯子和不知羞耻的人,而他丝毫不以为意.

不过,真正的解剖和研究工作总是在关上房门后进行的.离开了解剖剧场,和尸体单独待在一起的时候,维塞利亚斯才开始认真研究盖伦留下的医学著作,他驳倒了盖伦的两百多个结论.

随着解剖的黄金时代临近结束,解剖学家们纷纷以自己的名字为人体组织或器官命名.欧士塔其命名了咽鼓管,菲洛比命名了输卵管,法布里修斯命名了静脉瓣.至于维塞利亚斯,解剖表演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望和大笔财富,他被任命为神圣罗马皇帝的私人医生,后来又被任命为西班牙国王的医生.

“每天供应新鲜尸体”

理发师和外科医生从事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很少有人会把他们联系起来.然而,假如来到18世纪的伦敦街头,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在路旁的某些理发店里,手拿剃刀的理发师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外科医生.

结石切除技术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曾有着理发师身份的切斯尔顿.他在切除膀胱结石方面向来以“闪电手法”著称,不用一分钟就能结束手术,90%的病人都能安然无恙.

切斯尔顿是个技术过硬的解剖高手,他证明了解剖学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尚未成形的解剖行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是为外科医生争取地位的不折不扣的先驱.

1745年,切斯尔顿放弃了和理发有关的一切,开办了一家专门培训外科医生的私人解剖学校,外科学由此诞生.在此后短短5年时间里,伦敦又相继出现7家同类性质的学校.各地学生蜂拥而来,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学校只有一个合法的尸体来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当时,只有死刑犯的尸体能用来解剖.尸体通过合法程序转交给解剖学校的委托人,但死者家属会努力夺回尸体.死者家属抢夺尸体一方面是希望安葬死者,另外也希望能够侥幸救活死者.在18世纪,人们对死亡的鉴定还存在误差,有些犯人被施以绞刑后并没有完全断气,解剖师发现后,会割开他脖子上的血管,让他流血而死.即使能够确定亲人已经死亡,死者家属仍然对解剖充满恐惧.按照迷信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在接受绞刑后尸体被分解,那么在审判日那天他将无法复活,被解剖就等于套上了永久的诅咒.因此,死者家属争夺尸体的举动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而对犯人来说,还有比解剖更可怕的事情.在当时,画家为了创作出更为逼真的宗教油画,不惜使用真实的人体.而犯人的尸体刚从绞架上放下来时还有余热,能够摆放出各种姿势,并且保持不动.莱格是一名在切尔西皇家医院养老的残疾军人,在接受绞刑后,他的尸体被解剖学家和皇家艺术学院的画家烹煮和剥皮,钉在了十字架上.时至今日,莱格的人体模型仍然挂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室墙上.

对8家私人解剖学校来说,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尸体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偷盗尸体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结果就导致了一个新行业人群――盗尸者的诞生.

许多盗尸者都以掘墓起家.白天,他们四处打探,如遇葬礼,就会派人前去了解情况,确定下葬的具体位置.在葬礼的当天晚上,他们就会把尸体挖出来.此时的尸体还比较新鲜,非常适合解剖,而盗尸者也可以从中获取一笔不义之财.按照现在的英镑计算,当时每具尸体价值500英镑.另外,尸体经过冬天保存之后就能卖个好价钱,孩子的尸体则要按照尺寸来计算价钱.

在尸体买卖过程中,解剖学校和盗尸团伙之间也存在相互争夺主顾的现象,这有点儿20世纪黑帮抢夺地盘的味道.“每天供应解剖用新鲜尸体”的广告经常出现在穷街陋巷之中,巨大的市场需求已将人的尸体变成了一种商品.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见不得人的工作,盗尸者发明了别具一格的盗尸技巧和盗尸工具.英国皇家外科大学的图书馆里存放着盗尸者约书亚的日记,其中不仅介绍了偷盗尸体的全部细节,还列举了使用的工具以及交易的手段和方法.比如,盗尸者会使用木铲而不是金属铲,因为前者铲土时发出的声音更小;盗尸者不会挖开整个坟墓,因为这太浪费时间;尽量偷盗穷人的尸体,因为穷人的坟墓只有不到半米深,挖起来比较省力,而有钱人的坟墓大都埋得比较深.

还有一点盗尸者必须牢记.当时的英国法律有一项奇怪的规定:尸体不属于财产,盗窃尸体不会被定罪,但是如果连同尸体上的衣物首饰一起盗走,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对盗尸者来说,留下衣物首饰至关重要.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填好洞穴,恢复坟墓原状,然后扛起麻袋溜之大吉.

猖獗的尸体交易搅得墓地不得安宁,法律也俨然成了一纸空文.在解剖学飞速发展的时候,公众对此却充满了嫌恶和恐惧.在18世纪的英国,盗尸者简直无孔不入,公众对盗尸行为深恶痛绝,想方设法保护亲人的尸体.人们在墓地里装设防止不速之客的弹簧;在坟土中掺上杂草,使其很难挖掘;还有人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在墓地里建造望塔.站岗放哨的人整晚都在望塔上值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放狗或者发出警告.爱丁堡的新卡尔顿公墓至今还保留着这种望塔.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盗墓行为的恐惧对随后150年间墓地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的墓地四周都是围墙,顶棚装有铁栅栏,只留一个很小的进出口,就像一座专门为死人建造的堡垒,盗尸者根本进不去,也无法破坏那些坚固的建筑材料.

当然,只有有钱人能做到这一点,穷人根本没钱对坟墓进行如此奢华的装饰.有些人为了保护亲人的尸体不得不在墓地过夜.甚至有人将尸体锁在铁笼子里,以加快其腐烂速度,逃避被当做解剖材料的厄运.总之,盗尸者的卑鄙行径让死人和活人都不得安宁.

科学双面人

尸体丢失弄得满城风雨,但是很少有人清楚解剖学校内部的情况,也很少有人知道解剖学家到底过着怎样一种生活.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后面 0340;克里文路36号曾经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住所.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还参与了美国宪法的制定.20世纪90年代,建筑工人在修缮克里文路36号的房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人骨坑.考古学家在这里一共清理出大约一千五百根人骨,其中只有一副完整的骨架,它属于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其他骨头都七零八碎,根本无从拼凑.

据估计,这里至少埋着二十个人的骸骨,但并不是谋杀地点.考古学家证实,这些骨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骨头上有外科医生和解剖师留下的痕迹.其中的一根大腿骨上有整齐的切口,末端留有一棵骨钉,这是截肢手术的一种手法.这些证据足以说明曾经有人在此练习手术技巧和解剖方法.

经过考证,克里文路36号曾经是一所私人解剖学校的所在地,这些骨头是当时学校从盗尸者手中购买的用于练习解剖的尸体残骸.而这所学校并不属于富兰克林,它真正的主人是豪森.在切斯尔顿建立解剖学校四十多年后,豪森也创办了自己的解剖学校.

豪森是当时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他30岁就进入了英国皇家社科院.他对自己的解剖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不惊扰四邻,他不得不想办法处置解剖后的尸骸.于是,他和学生们在后院挖了一个大坑,也就是后来发现的人骨坑.

这个人骨坑充分揭示了解剖学家的双重生活.表面上,他们是备受尊敬的知名人士,暗地里却整日与尸体打交道,进行着不可告人的研究.在世人眼里,他们既是悬壶济世的医生,同时又是令人忧虑的不法之徒.

不可否认,外科医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许多阴暗面.由于解剖学家不经允许擅自解剖尸体,整个社会变得人心惶惶.但是,有两个人决定改变外科医学的名声,他们就是苏格兰的威廉和约翰兄弟.

这对兄弟原本从事神职工作,后来改行从事外科医学,并创立了自己的医学校.威廉是个典型的社会活跃分子,他在学校旁边建立了一个解剖博物馆,成千上万的研究标本在这里公开展出.他决定让公众们来亲眼见识一下这门备受猜疑的医学,从而为解剖学重见天日奠定了基础.

威廉利用最新的玻璃制造技术研制出许多先进的医学工具,并由此步入神秘的解剖学领域.他通过精制的玻璃注射器向人体标本内部注射水银,伴随着水银的缓缓移动,整个人体的经脉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威廉发现这个经脉结构独立于血管系统,遍布身体各处,其他动物身上也有类似的结构.他还发现了人体解剖学上的最后一个谜团――淋巴系统,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一夜成名.

相比之下,弟弟约翰对畸形人更感兴趣,他的研究也更具有开创性.他认为,要想更好地了解正常人,对非正常人体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只有确定身体出现异常的原因,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身体的正常功能.这无疑要进行许多试验和病例研究.

直到今天,由约翰兄弟率先进行的畸形人研究仍是现代各大医院的中心科目.约翰的研究成果令后人受益匪浅,但他获取人体标本的方式却给现代医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一个关于畸形人的流动展览吸引了约翰的注意,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个名叫拜恩的爱尔兰酒鬼,他身高约2.4米,号称“世界上最高的人”,他迅速成了约翰的研究对象.当约翰问他是否能将其尸体用来解剖时,这个巨人大惊失色,并写下遗嘱,要求死后放在密封棺材中海葬,他要躲开约翰的手术刀.

从道德角度来看,约翰想获得拜恩的同意,但是这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当然,即使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约翰也不会就此放弃.拜恩的尸体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约翰用金钱买通下葬人员,获得尸体后偷偷进行了解剖,然后将其放在博物馆中展出.

到18世纪末,外科医生终于赢得了应有的职业地位,但他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威廉经常在讲课之前提醒学生:“做一名外科医生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摒弃人性.”这在今天被称为“冷静超然的态度”,也许这就是造成解剖学家双重生活的最根本原因.

谋杀获得尸体

18世纪时,尸体的匮乏迫使英国的解剖研究工作不得不转入地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尸体,解剖学家同盗墓者进行交易,甚至不惜向杀人犯购买尸体.正是通过这些见不得光的做法,外科解剖学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到了19世纪,外科医生的生活境况大为改观,他们已经跻身上流社会,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薪水.与此同时,繁荣的尸体交易也造就了一批富有的尸体供应商.

在当时,爱丁堡医学校已经形成一整套手术技术,如切除术和动脉瘤切除术.这所学校是人们学习外科知识的最佳地点,大量用于解剖的尸体被运送到这里.尸体有时装在大木桶里,有时装在货箱里,还有时只盖着一块破布就被用车送过来.当敲门声响起后,学校会派一名亲信弟子出去接洽.有人曾夸张地说:“过去学生要讨好老师,传统的方法就是送他苹果,但是在爱丁堡医学校,最好的方法是送老师一具尸体.”

当时城里有两个值得信赖的尸体供应商,他们的最高,但他们提供的尸体也是最好的.博克和海亚都是爱尔兰人,他们开了一家小客栈,专门接待初来伦敦的人,博克很快就意识到可以从房客身上赚到更多的钱.博克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善于逢场作戏,和他接触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好感,从而放松警惕.博克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悄悄将房客杀死,然后将尸体卖给医学校.

博克发明了一种杀人技巧:一个人用大拇指按住受害者的下巴,其他指头压住受害者的鼻孔,另一个人则紧紧抓住受害者的双腿,杀人行动很快就完成了.这种方法不会在尸体上留下任何暴力的痕迹.

1828年,由诺克斯开办的解剖学校从博克和海亚手中购买了16具尸体.诺克斯曾经是国家英雄,在拿破仑发起的欧洲战争中挽救了大量士兵,他非常清楚人体解剖的重要性.在当时的爱丁堡,诺克斯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解剖学方面的佼佼者,他的解剖学校有充足的尸体可供解剖.他在招生简章中承诺,只要学生需要尸体,他随时都可以提供.在这方面,博克和海亚为他提供了稳定的货源.

对博克和海亚来说,外来房客是最理想的下手对象,因为他们失踪后,家属很难及时发现,而且即使发现了也鞭长莫及,无法全力寻找,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可是后来,外来房客已无法满足尸体供不应求的现状,博克和海亚准备冒更大的风险,另寻财路.

博克提供尸体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曾经有一具尸体被人认了出来.诺克斯的解剖学校在进行解剖时,面对一具年轻的女尸,一个学生很快叫出了她的名字:玛丽.玛丽当时只有18岁,是一名.她美貌惊人,穷人和富人都对她迷恋不已,很多人都认识她.这个学生找到博克,打听玛丽的事情,博克告诉他玛丽是醉酒而死的.

的确,玛丽的尸体和其他送到解剖学校的尸体一样,没有任何受到暴力的迹象.不过,如果诺克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尸体并非来自坟墓,而是被人害死的.如果是正常死亡,按照当地的风俗,尸体会平躺,脚趾被捆绑,双手摆放在一定位置,而被害者的尸体不会有这些特征.

对于经常要和盗墓者打交道的解剖师来说,为了科学进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当地人口失踪事件的增多,警方 0135;生了怀疑,并展开调查.然而,大部分证据已经被销毁,无奈之下,警方只好极力劝说海亚去揭发他的同伙.结果,博克被判处绞刑.

但是,对博克的惩罚并没有结束.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法庭宣判由爱丁堡大学的解剖教授对他的尸体进行解剖.这位教授留下了一个题名为“博克和海亚的纪念”的剪贴本,其中一页上写着:“这是用博克的血写成的.由于谋杀坎贝尔女士,1829年1月28日博克被吊死在爱丁堡.这些血是1829年2月1日从他的脑袋中取出来的.”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测,博克是在1829年2月1日被解剖的.

在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中,曾经购买16具尸体的诺克斯并没有出庭作证,他甚至连起码的忏悔也没有.这激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由此引发的骚乱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里迅速蔓延.游行的人们举着诺克斯的人像高喊:“等着吧,看我们如何处置你!”接下来,愤怒的人们将人像撕成碎片,然后开始焚烧.他们通过对解剖的模仿,警告诺克斯他也会遭到和博克一样的惩罚.然而,整个医学界紧密团结起来,诺克斯并未因此受到惩罚.

面对举国上下的一片讨伐之声,国会被迫采取行动.1832年,《解剖法案》正式通过.法案规定,救济院的无主尸体可用于解剖.由此制止了因解剖需求而产生的盗墓和谋杀行为.自从合法拥有大量尸体后,解剖这一行业才终于得见天日.

藏在瓶子里的婴儿尸体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开始自愿捐献遗体.但从医学领域来看,昔日的某些丑恶行径并没有完全绝迹.狂热的研究者仍然在验尸过程中强行他人的身体器官.震惊英伦的“婴儿器官丑闻”,为世人揭开了冰山的一角.

这一丑闻进入公众视线始于1999年.当时,有人发现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的皇家医院未经亲属同意就私自取走死婴器官做研究之用.此外,利物浦的阿德黑医院、剑桥的阿登布鲁克医院、牛津的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南安普敦总医院也都身陷丑闻.

阿德黑医院是利物浦一家较大的儿童和妇产医院.1992年,皮特斯夫妇的儿子皮特鲁出生了.令人难过的是,皮特鲁心脏发育不全,在阿德黑医院接受3次手术后最终还是不治而死.医院询问皮特斯夫妇能否为皮特鲁验尸,以便研究他的心脏.痛失爱子的皮特斯夫妇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他们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残缺不全地下葬.院方一再保证会保留孩子的所有器官,包括体内的器官.经过反复劝说,皮特斯夫妇最后在验尸同意书上签了字.

验尸结束后,皮特斯夫妇安葬了皮特鲁的尸体.但是8年之后,他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医院私自留下了皮特鲁的许多器官,他被安葬的时候,身体几乎空空如也.这个消息简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让皮特斯夫妇痛心不已.

对父母来说,出生没多久的孩子不幸夭折已经打击巨大,而孩子的器官被医院擅自取走,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类似的丑闻相继被披露,愤怒的父母们自发组织起来,对医院提出质询.英国政府立即展开独立调查,结果发现,在没有得到父母同意的情况下,阿德黑医院在1988至1995年间共切除并保存了超过八百名婴儿的器官,大约四百具婴儿尸体标本被藏匿在医院实验室的“大瓶子”里,大多是一出生就夭折的婴儿和终止妊娠的胎儿.

随后的调查结果更加令人震惊,除了阿德黑医院,利物浦的不少医院都存在擅自处置死婴器官的行为.把死婴的心脏取出贮存以供研究的做法已在英国各医院存在了数十年,共有超过1.1万名死于心脏病的婴儿的心脏被取走,部分婴儿器官还被卖到其他国家做研究之用.此外,英国原子能研究部门在2001年透露,曾将上千具婴儿尸体骨骼用做反应的试验材料.

2005年,英国新立法规定,验尸官没有权力保留尸检时提取的人体组织.那些痛失孩子的父母,是否能够就此安心了呢?

千年不腐的人体

2002年春天,英国伦敦举办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展览――“人体世界”展览,共展出了30具经过剥皮、切开等特殊处理的尸体,吸引了八百多万名观众前来参观.这些尸体都是德国人根特冯哈根斯的作品.

哈根斯是集解剖学家、艺术家和商人于一身的现代科学怪人.他1945年出生于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随父母、哥哥、姐姐逃到东德.哈根斯从小就对生与死的问题很迷恋.6岁的时候,哈根斯得了一种血液失调的病,身上到处是淤青,鼻子和牙龈经常流血.有半年的时间他一直待在医院里,这样的经历影响了他日后的性格.那时候,他第一次意识到生命总会有结束的一天,自己可能会永远睡过去而不再醒来.于是,他开始努力让自己不要害怕死亡.

16岁离开学校的时候,哈根斯就想在医学界闯出一番名堂.他先从最底层做起,先后干过电梯管理员、医院门房、护士和药房助理等工作.1970年,他来到海德堡大学.在解剖科从事研究工作期间,一项发明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段日子里,哈根斯整天躲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1977年1月10日深夜,他把一些塑料溶液倒进广口瓶里,然后用真空机抽出里面的空气,这时他突发奇想:如果把放进溶液里,它的水分和组织会不会脱离出来,让塑料聚合物渗进去呢?当时,实验室里恰巧有一个经过丙酮溶液处理的肾脏,于是他将肾脏放进广口瓶里,然后抽取里面的空气,结果肾脏一点点恢复了原来的颜色,这是因为塑料溶液在真空的作用下渗透了进去.塑化技术就这样诞生了,这一天恰好是哈根斯的生日.

在此之前,只能浸泡在溶液里保存.哈根斯的塑化技术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也因此被称为“人体塑化”之父.

此后的日子里,不管在干什么,哈根斯的脑子里都想着他的塑化技术.有一次去商店买鞋,他在价签上发现一个夹子,他就想用来夹人体切片一定很合适.有一次他逛商店的时候看到一个布丁碗,马上就联想到它很适合装大脑.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上,他都会去注意别人,在大脑中拆解他们的皮肤骨肉.

经过15年的不断完善,哈根斯的塑化技术更加趋于成熟.这项技术可以将动物或人的躯体做成可触可摸、形象逼真的标本,并有千年不腐的效果.

对于哈根斯惊世骇俗的举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死者最好能入土为安,把他们变成展品供人观赏是一种变态的亵渎行为;有人痛斥用真人做展品并赚钱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还有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种展出到底是科学借助了艺术的形式,还是艺术利用了科学的名义呢?抑或只是一种谋利手段?

教会曾对哈根斯下过禁令,法院也对他的活动采取了限制措施.他的“人体世界”展览在伦敦开幕后,3天内出现了两起攻击事件,甚至有人企图用锤子砸毁他的标本.不过哈根斯始终认为:“我普及了艰深晦涩的解剖学.”

观看展览的观众大都抱着好奇的心理.虽然时不时地被眼前的景象吓一跳,但毕竟,他们增长了见识.在展出中,被熏黑的肺和其他染病器官对观众的震撼最大.

哈根斯的行为一直饱受争议.不过最有争议的,还是他的尸体来源.哈根斯从不肯透露这一点,他始终坚称尸体是志愿者捐献的,主要来自德国.

早在20世纪80年代,哈根斯就开始倡导大众遗体捐献计划.如今,成千上万的德国人签写了无偿捐献遗体的志愿书.尽管如此,仍然有人怀疑哈根斯展出的人体并非全部来自志愿者的捐献,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欧洲以外地方的“无主”尸体.

除了巡回展览,哈根斯还经营着数百万英镑的生意,出售人体标本和相关技术.他的尸体加工厂规模很大,200名解剖师整天忙着制作人体标本.在这里,被解剖成片或剥了皮的尸体会被浸泡在丙酮溶液里,用2〜,3个月的时间进行先冷后热的处 702;,等到皮下组织中的脂肪和水分基本消失后,再浸泡到由哈根斯秘密配制的塑料溶液里.最后,尸体只剩下30%的人体组织,其余70%全是塑料.经过塑化工序后,尸体会被送到定形室,最终固定成某种造型.

用塑化技术处理过的尸体没有脸,没有胎记,也没有皮肤,明显的表面特征都消失了.人体组织会以自然的状态完好地保存下来,各种组织和器官呈现出与活人身体无异的色泽和姿态,而且无臭无味,可长期保存.一具塑化人体标本的制作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成本将近3.5万英镑,国际市场的售价超过6万美元.

哈根斯认为,解剖不同于屠宰,它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在他的手下,除去皮肤和脂肪的人体呈现出一种机械的、精致的美感.哈根斯还向妻子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请求,他希望死后由妻子来塑化自己的遗体.这看似疯狂,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结果也许是他此生最完美的写照.

类似论文

1999~2023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文

摘 要:以我国1999~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从论文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
更新日期:2024-10-17 浏览量:133168 点赞量:29354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根据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运。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2385 点赞量:18522

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6766 点赞量:3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