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精神与创作

文学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不可言说,很难表达.打个比方,是“痒”的感觉,挠痒痒的“痒”.什么是痒,《辞海》上说:皮肤受到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文学大概也就是受到刺激,受到感动,需要抓挠一下,抓挠的东西就是写文章.每个人感觉不一样,对文学的理解说不清楚,文学的本质:具体的感受,具体的顿悟.

当前文学界的现状是越来越边缘化,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位置不显赫,不像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么红火,一篇作品发表了,街谈巷议的.现在文学杂志的订数直线下滑,和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下降了98~99%,只剩下1%~2%.于是出现了一种舆论,认为文学出问题了.其实文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社会.社会的关注点不在文学,在经济建设.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忙于增加经济收入,当前的社会是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我们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学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归,但也不可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那是个特殊的时期,拨乱反正,大家有许多话要倾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政治的功用.

今天的文学作品和80年代相比,和50、60年代相比,有很大变化,文学有巨大的进步.边缘化是正常现象,搞文学的人不必为此失落和沮丧.文学本来就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全民考虑的问题.如果文学总是占据舞台的中心,如果十几亿人口都捧着一本小说不去做其他事,那就不正常了,反倒值得警惕.但是社会是不能缺少文学的.咱们江苏要建成文化大省,没有文学,就是严重残缺.绘画、音乐、影视离开了文学都不行,没有文学功底,作品很难有深度.

文学依然崇高,文学的地位不容撼动.中国文化缺失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还是中国文化吗?因此对文学边缘化问题,大家完全不必介意,更不要因此而失去对文学的信心.这就像大浪淘沙,剩下的将是更忠诚更坚毅的队伍.这对文学事业的发展不是坏事,反而会有好处.

当今报刊炒作的浪头一个接一个,什么70后、80后、少年作家、作家、下半身写作.因为有了媒体,现在出名很容易.但一个人出名和一个作家作品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可能不被今天这个社会发现,不被人理解,是金子不一定发光,是人才不一定被发现,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生做了很多努力,却一无所获,还有许多人由于怀才不遇而被湮没.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但只要努力了,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文坛前些年这个潮头那个潮头的,这几年也趋于平缓了,世界范围也是这样,现实主义有一定的回归.对于创作方法、创作潮头我们要了解一些,但不要赶潮头.关键是你写出了什么,而不是怎么写.如果思想观念具有现代意义,而不是陈腐的理念,即使创作方法比较保守也不要紧.莫言不是用章回体写了长篇吗?

总的来说,当前文学界没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言说,大致比较平缓,作家之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各自为政.这不是坏事,文学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交流.70年代我搞文学的时候,不认识什么老师.我家地处四省交界,又是个十分闭塞的地方,我能接触的文学就是当时能找到的一些中外经典,我是直接从经典中接受文学的.现在想想,反而抄了近路.如果我当时接触了57、58年的那些作家、评论家,他们可能就会把他们当时的局限、社会的局限传递给我,然后对我产生误导,这样的交流反而起了不好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如果说文学有捷径的话,那就是直接看经典作品,从中领悟.作家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自己,发现生活,发现你心中的文学,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条件.

一个作家究竟能走多远,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因素当然很多,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艺术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缺一不可,但最主要的是创意,就是文学的精神高度,精神向度.精神达到多高,作品就有多高.精神本身是非常萎缩的,非常低贱的,那他的作品很难写好.推而广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没有为官的境界就当不好这个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高度,它就是个低矮的民族.

去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德国二战以后一直在反思,它的总统到波兰下跪,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谅解.德国为什么反思?德国是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不说别的,仅思想家近现代史上就出了很多,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尼采,一大串的.优秀的民族犯错误,过后会反思.

日本有优秀的人才、杰出的人物,但产生不了影响世界的思想家.一个岛屿不可能产生思想家,思想家产生于大陆,需要广袤,需要深厚的积淀,孔子孟子只能产生在中国.中国近代史上虽然很贫穷,但国民不着急,走路还迈着八字步,是一种大国心态,破落户心态,穷得什么都没有,好像什么都有;而日本什么都有,好像什么都没有,这是小国的国民心态.中国人没有危机感,慢慢走,坐飞机坐火车,走几天几夜,日本“刷”地一下就过去了,东西海岸靠得这么近.

回到文学上也是这样,一个作家的精神高度决定他的作品高度.至于向度、高度是什么呢?我觉得包括思想,包括学识修养等等.作家需要张扬个性,坚持个性,对世界生活需要有独特的理解,文学需要表示一种向度,一种精神取向,就像我们说历史.一部人类历史是什么?政治家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军事家说是一部战争史,哲学家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史,而在文学家眼里,我觉得可能是个性和共性的冲突史.一部文明史,可以说是对人、对客体的驯化史,也是人性的压抑史.因为任何文明都是建立一种秩序,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秩序,都不能没有规矩,哪怕倒退到动物时代,猴群也有秩序,过几年经过争斗换猴王,猴群都服从猴王;原始时代服从酋长或部落首领,封建时代那些道德,都是秩序,而人与生俱来的个性是反抗,是不受束缚,这就是矛盾.规矩和秩序对人造成一种很大的冲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对某个人恨之入骨,恨不得一刀宰了,当然不能宰,宰人犯法,念头会有,这就产生了矛盾,产生了文学的土壤.生活中要做个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的人,但文学恰恰要离经叛道.我们要把人在生活中的角色和文学本身区别开来,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表达个性的张扬,表达个人,是社会生活不可替代的补充.《西厢记》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也能上演,达官贵人也坐在戏院子里看,是因为个人的通过文学渠道得到宣泄,得到平衡.电视台所有频道都是宣传大好形势,但保留了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就是一个导泄口.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文学会教唆人做坏事.社会需要一个导泄口,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充当了这个角色.现实生活、道德力量太强悍了,没有人能动摇得了它,无非在情感上给一个导泄口,好比痒了,挠一挠,产生一种快感,如此而已.


现在有些写反贪的作品,产生一种误解,把反贪过程中的私心都掩饰掉了. 其实私心不是坏东西,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问题是怎么把这些私心规范起来.包括过去文艺界一直批判成名成家思想,其实成名成家的思想并不坏,也正是作品要表达的东西.

作家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对社会生活采取一种审视的态度,学会逆向思维.作家对两种语言要特别警惕,一种是语言,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其实一句有用的都没有,我们不能被轻易误导;另一种是大众话,老百姓普遍认可的,就是邻居大妈说的话,如果我们的话和邻居大妈说的话一样,那也不是文学.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某个女孩发布消息,声称谁能帮助她把她母亲的病看好,她就嫁给谁.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有的说对,说这是孝顺;有说不对,说这是愚孝,怎么能牺牲爱情呢?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作家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作家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学不是辨别是非,不需要判断谁对谁错.只有写出女孩的无奈,选择时的痛苦,在爱情和为母亲治病的巨大矛盾中如何寻找支点,牺牲哪一个,作家才进入了人的灵魂,进入了精神层面,这才是文学.

理想产生的根源其实是生活的缺失.文学存在的理由,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缺憾.尽管今天的中国社会已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但远远不可能完美,仍有许多问题,具体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缺憾,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社会永远不可能完美,于是就有理想.“天下无贼”,是个理想.有人对我说,打死我也不信,怎么会天下无贼呢?我说,你信了就和傻根一样了.作家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决定作家最终走到哪一步.我们许多老作家有很丰厚的生活积累,但他为什么最终没有突破?老头老太经历的沧桑无限,为什么不能写?都淹没掉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经历、阅历,但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它就没用.好比有块石头,前面一个人看了看说是石头,扔了.后面一个人拣起来一看,说,是玉,把它拣起来了.这就看一个人有没有鉴宝的能力.他有这个学识,这个眼力,到了这个境界了,一眼看出来是宝物.作家要培养这种目光,除了读书、学习以外,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逆向思维,对一件事反反复复地审视,会发现许多问题.

许多人不知道要写什么,好像生活平平常常,发现不了什么.其实当今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时代,看起来和平、繁荣,其实是各种观念、道德、、价值观冲撞最厉害的时代,有太多的东西好写.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川流不息的人群,好像一切都是一目了然,其实不一样,各人的脚步不一样,表情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分解每一个人(在大街上随便跟踪一个人,跟一天),你会感到有东西好写.作家一定要进入这种层面,不要被表面的大众语言所迷惑,学会审视.写作的人一开始就要寻找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要写别人不可替代的东西,而不能批量生产文学,批量生产是对文学的打击.政治家求同,而艺术家是求异.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类似论文

为了文学精神不再枯竭

一、关于文学奖 众所周知,文学与洁净人类的灵魂有关,但它并不直接生产物质效益 所以在人们的心灵都大面积地被铜锈腐。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5074 点赞量:32806

省思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精神的价值失落

一、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是一个精神价值失落的时代,一波又一波的文学创作思潮浮光掠影而去,各种争论吵闹把文学精神撕裂和淹没,。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3820 点赞量:19115

看古西方文学对当今创作设计者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时期分段:①前12世纪——5世纪为古代西方文学、神话与史诗 ②公元5世纪——14世纪中引进西伯来文化③公元14。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9098 点赞量:3877

重建个性化写作中的文学精神

这是一个个性化时代,在消费文化的大旗下,每个人的个性似乎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而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写作似乎也变。
更新日期:2024-7-4 浏览量:14881 点赞量:4648

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衰退倾向

摘 要 :新世纪中国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许多新质,但问题也很明显 本文 着重分析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衰退的表现,及表达对新世。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2524 点赞量:2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