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边城》

摘 要: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湘西民族风情,向我们娓娓道来纯纯的爱与浅浅的伤.通过阅读《边城》,了解沈从文本人与这部作品的联系,领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关 键 词:湘西;爱;乡土;风情;《边城》

沈从文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他又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等为人类‘爱’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①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时间与文化概念.

通过翠翠的爱情故事,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鸣叫等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而清丽,不加浓涂艳沫.②

沈从文做老师的时候,爱上了学生张兆和.张兆和出生名门望族,公认的中国公学校花.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湘西野夫.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然而沈从文对张兆和不可自拔,情书连绵不绝.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显然女神对他反应十分冷淡.

胡适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的回答倔强而骄傲,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这场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离开了上海的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当然,他也转变了态度,不再死缠烂打.“我希望我能学做一个男子,爱你却不再来麻烦你.我爱你一天总是要认真生活一天,也极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为着这个世界上有我永远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实做个人的.”

自此,张兆和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白驹过隙,“顽固爱着”终于打动了“顽固不爱”的心.

婚后那段新婚的甜蜜时光里,沈从文的创作力得到了极大的迸发,写出了著名的《边城》,小说里“黑而俏丽”的翠翠,便是以张兆和为原型写的,张兆和生得眉清目秀,皮肤微黑,在中国公学被叫做“黑凤”.

这里我要引用沈从文写给张兆和一封家书的原文: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激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团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等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等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的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在这段话里,我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读来真切而感动.沈从文是真真地爱着人类、爱着这个世界,所以《边城》才可以如此梦幻,如此的诗意.当然张兆和的出现、与张兆和的结合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动力.

《边城》里我最想谈的就是“翠翠”这个形象.难写却又动人.一来,翠翠的背景特殊,她是军人的孤雏,母亲生下她便追随她的父亲殉情了,完全是爷爷一手带大.二来,翠翠只有十几岁,那种情窦初开的少女心很微妙很细腻.三来,在翠翠如此纯洁的追求爱情时,爱情却还给她一个复杂难看的面目.

汪曾祺在评价《边城》的语言时,曾说到“每一句都‘鼓立’,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我倒觉得,“充满水分,酸甜合度”用来形容“翠翠”一样合适,当然,她不是“玛瑙樱桃”,她是活泼伶俐的小兽.

然而与傩送的爱情却是悲剧收场.这要从翠翠的性格说起,纵使她整日与祖父渡船,不怕生人,然而要体察到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独独住在码头,那种内心深处的孤单感和排外感一定还是有的.翠翠自卑地喜欢着傩送.而这带给傩送的是费解,他想要靠近,翠翠却一直像是在逃.当然这其中也带着翠翠那个年纪的少女所独有的倔强和固执.

酿成悲剧的原因,在翠翠一方是糊涂羞涩、弄巧成拙,在傩送一方是迷信愚昧、懦弱等等.湘西人虽有“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不免有其阴暗性,在纯朴健康的人性之下,潜伏着千多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以为祸患都源于冥冥中的“因果报应”,于是猜疑、误会、隔膜,酿成悲剧.③

有人说“《边城》的地方色彩是极鲜明的,时代投影却是不易捉摸的,仿佛作者只叙述了一个故事,只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沈从文先生感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视了.’”

我想在《边城》里,隐隐可以读出沈从文对那种原始人性的呼唤,他极力想把城市的不和谐排斥在外,保持着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完美.然而“世外桃源”却一样也充满了诗意的悲剧.

他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终于,他还是回到了故乡,归葬在了湘西灵秀的山水里.他坟地的对面是一片悬崖,崖上蓬勃生长着大丛的虎耳草,《边城》里的翠翠,只有在梦中才能摘到.他爱过的“那个正当年的人”,便似那悬崖上的虎耳草,这一生他没有摘到,于是,他将生生世世守望她.④

注释:

①出自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

②出自潘旭澜《重读〈边城〉》

③出自《<边城>里的灵性美》

④出自《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往事:四年情书换来半个字的电报》

作者简介:吕黎,性别:女;(1990.12月――),湖北丹江口,汉,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类似论文

不流亡的《边城》

摘 要:流亡本身就意味着放逐、边缘,但也意味着颠覆、重建,《边城》中边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活习俗。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3484 点赞量:3848

《边城》的慰藉

在茶峒城的溪岸,追随着一片落叶,我用手去抓天空未知的辽阔,却发现朵朵白云映照着溪水透明的惆怅,而那洞穿着空气的。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1119 点赞量:19490

《边城》的审美意蕴

作者简介:刘艳琴(1987 06―),女,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方向:文学创作论摘 要:《边城》。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9542 点赞量:3121

《边城》“道”

摘 要:《边城》这样一首牧歌,在抑扬顿挫时,也在说“道” 在说着对自然地崇拜,对人性美好的呼唤 这种。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7556 点赞量:2493

关于《边城》

“等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
更新日期:2024-12-26 浏览量:154178 点赞量:32220

牧歌形象的《边城》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体现出非常特别的个体性 从一个不知道怎么使用标点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文学巨匠,再。
更新日期:2024-8-7 浏览量:15169 点赞量:4290

《边城》的三重结构

在大学读中文系的时候,对沈从文没有印象 那个时候,文学史还是按照左派传统编写的,对政治右倾的作家不是被屏。
更新日期:2024-8-16 浏览量:104882 点赞量:2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