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来网络文学综述

欧阳友权:湖北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研究,为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是进入21世纪以来汉语文坛最值得关注的一道风景,也是数字媒介影响下文学转型的重要标志.文学网站、个人文学主页、门户网站的文学频道、电子文学期刊,以及网络原创文学竞赛、博客书写、MSN文学交流,还有程序创作、多媒体与超文本文学试验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作品难以数计.短短几年,仅“榕树下”文学网站就贮藏原创作品350多万篇,在新浪文化频道安放个人文集的网络达230多人,还有1亿2千多万中国网民每天在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等这一切都表明,新兴的网络文学在成长和壮大,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途不可限量.

与之相适应,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也从自发走向自觉,相关的论著、丛书、论文不断涌现,对一些问题的争论引发了对网络文学更深入的学术探讨.可以说,网络文学研究已经成为建设文艺学当代形态的重要资源,甚至成为文艺学转型的催化剂.回看新世纪以来的网络文学研究,最受关注的当属下面这些问题:

概念之争什么是网络文学,究竟有没有“网络文学”,是学界首先争议的问题.“榕树下”网站主编朱威廉说:“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Inter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了出版社、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文学产生于心灵,而不是产生于网络,我们现在面对的特殊问题不过是:网络在一种惊人的自我陶醉的幻觉中被当做了心灵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才有了那个‘网络文学’”.(李敬泽)也有人提出,不存在网络文学,只有网络写作,网络写作根本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生的.(李洁非)就连网络蔡智恒(痞子蔡)也说:“如果只要发表在网络上的都算网络小说,那么万一曹雪芹复活,把《红楼梦》贴在网络上,《红楼梦》就是网络小说了吗?”他认为还是等网络文学更多元化之后再给网络文学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较为合适.如果现在一定要一个定义,那应该是:“在网络时代出生的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暂时被简称为网络文学.”另一网络李寻欢也认为:网络文学就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但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应以开放、宽容、平和的文化心态去看待网络文学.对什么是网络文学,在长沙召开的首届网络文学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了“层面定义法”:广义的网络文学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作品,即凡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这种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仅仅只有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区别;从中观层面上看,网络文学是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这个层面的网络文学不仅有媒介载体的不同,还有了创作方式、作者身份和文学体制上的诸多改变;从狭义上说,最能体现网络文学本性的是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不能下载出版做媒介转换,一旦离开了网络它就不能生存.这样的作品与传统印刷文学完全区分开来了,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

特征之辨网络媒介对传统的文学体制实施了技术置换,带来文学生产方式和作品存在方式的诸多变异,以至有人说: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是“网络为王”时代难以逆转的文化趋势.许多研究者从传统文学惯例的视角,概括网络文学的种种特征,如将其总结为:作家身份网民化、创作方式交互化、文本载体数字化、传播方式迅捷化、阅读方式点击化等;或将其归结为电子文本对书写印刷文本的改变、读图对读文的改变、多媒体对单媒体的改变、虚拟现实感觉对文字想象体验的改变;或概括为发表的自由性、流通的撒播性、本文的分延性、阅读接受的互动性、文本的多媒体化等.还有人将网络文学特征简化为四大特征:自由灵动、生动幽默、短小精悍、谈天说地边缘化等.其中有几种观点更有代表性.如黄鸣奋总结了网络艺术的六大特点:(1)文艺家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主体,取而代之的将是超越日常身份而相互交往的网民,他们匿名上网,通过角色扮演而传达情思的活动将成为艺术的主流.(2)艺术手段将不再是硬载体的文本,而是网络上彼此融通、声情并茂、随缘演化的超媒体.(3)艺术加工方式将不再是目标明确的有意想象,而是随机性和计划性的新结合.(4)艺术所奉献的对象将不再是从事仪式性、膜拜性的静观与谛听的读者、观众或听众,而是积极参与、恣心漫游的用户.(5)艺术内容的来源将不再是先于艺术活动而存在的“客观生活”,而是和艺术活动融为一体、主客观密不可分的“数字化生存”.(6)艺术环境的构成要素将不仅仅是人和自然,而且包括智能动物、高级机器人等由高科技创造的新型生物.(《信息科技进步与艺术变革》)金振邦认为,网络文学“鲜明的艺术和美学特征具体表现为:体裁边界的模糊昏暗、形象手段的多媒体方式、故事情节的非线性叙述、结构模式的全息开放、艺术形态的流动不息、美学欣赏的读写互动、作品信息的资源共享.”(《网络文学:新的裂变》)葛红兵则用“自由、快捷、恣意”来概括网络文学的特点.他说,如果我们承认文学是一种自由,是人性的、游戏的、非功利的,那么网络文学正是在这点上将文学的大众性、游戏性、自由性还给了大众.它不需要纸面文学的那种精致、典雅、技巧、难度、成熟,而不成熟正是它对抗纸面文学之“过熟”的优点,如果网络文学也和纸面文学一样老气横秋,那它就不叫网络文学了.(《网络文学:新新生的可能性》)

价值评估有研究者谈到,网络文学的诞生给沉闷的汉语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无论从文艺美学还是从文艺社会学上看,其意义都不容低估.譬如,其一,互联网用平权的技术手段解放了文学话语权,体现了文学向民间审美意识回流的趋势,打造了一种“新民间文学”.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自由、兼容、平权、共享的特性,先验地预设了艺术机制,技术化“在线”神话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文学梦想和艺术热情,这使得文学边缘族群的创作有了自由表达的契机,让文学在消解中心话语和权级分工模式中,实现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刷新了数字化生存下的文学社会学.其二,体现了艺术自由精神.互联网的出现为文学装备了自由的引擎,解放了过去艺术活动中的某些不自由,为文学更充分地享受自由、更自由地表征自由精神插上了自由的翅膀.如网络写作的非功利性形成了创作动机的自由,网络写作的匿名性特点提供了虚拟身份的自由,网络传播技术为网民提供了发布作品的自由,网络的交互性特征还为文学网民创造了交往的自由等.如专家所言:“它不像传统写作那样依靠作品的出版和发行实现社会的最终认可,因而不仅摆脱了资金和物质基础的困扰,更重要的是绕过了意识形态和审查制度的干涉,加上署名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写作者实现了真正的畅所欲言.”(赵宪章《网络写作及其文本载体》)其三,突破已有&# 30340;文学惯例,对文学体制的历史演进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新的可能.如数字媒介突破了语言文字单媒介的局限,“比特”替代“原子”使得作品形态由“硬载体”向“软载体”转变,文学边界模糊带来文学类型分化,文学传播方式由“推传播”向“拉传播”的转换,从“物质、时间、空间”三位一体上打破了传统文学传播的藩篱,实现了文学传播方式的根本革命等.

缺陷认知作为“技术产床”上的艺术新生儿,网络文学的缺陷和局限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为人们所诟病的是艺术质量不高,让人只见“网络”不见“文学”,或者有“文学”而没有“文学性”.正如许多人谈到的,文学“在线”的诱因很大程度上并不在文学,而常常是源于游戏、休闲、表达和交往,由于发表作品的“门坎”降低和作者艺术资质的良莠不齐,造成网络文学“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乃至低俗之作和文字垃圾泛滥,以至有人将网络写作讥之为“灌水痰盂”、“乱贴大字报”,或“心情留言板”,“泛审美化”和“感觉撒播”成为网络写作的常规方式.其次是网络写作的技术依赖问题.网络只是一门技术,文学则是源于人的精神,技术只是文学借助的工具,它应该受驭于文学的艺术目的,为创作者遵循艺术规律插上创造的翅膀,创作者不可以技术优势替代艺术规律.许多“网虫”、“闪客”在网上“玩文学”容易走入两个误区:要么流于戏谑、肤浅、粗疏和随意,使创作成为“孤独狂欢”的时尚;要么视“玩技术”为“玩文学”,以技术优势替代艺术规律,把文学对审美的关注改造为操作对技术的关注.这时候,尤其需要警惕科技理性对新生文学样式的控制,不能让技术霸权成为文化资本竞争中的胜利者.最后,网络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是作者承担感缺失问题.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圆梦空间,有人说它就像“马路边的一块小木板”,谁都可以上去信手涂鸦,无从约束也无以自律.这种情绪化、即兴化表达,揭去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社会面纱,为文学回到纯真、本色和诚实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滥用自由、膨胀个性、创作失范开了方便之门;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价值的非意识形态化,出现艺术承担感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造成许多网上作品失去深度与厚重,消弭了文学应该有的大气、沉雄、深刻、庄严、悲壮等艺术风格和史诗成分,更抛开了文学创作者所应当担负的尊重历史、代言立心和艺术独创、张扬审美的责任.

道德审视有研究者指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任何网民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思想、言论、感受、故事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网上发表.这种自由的信息发布形式,有利于张扬个性,表达真实的自我,但也容易淡化艺术责任,失去道德制约,甚至造成滥用自由,膨胀的放纵行为,使网络空间成为“电子烟尘”的集散地,造成不良信息污染.有研究者指出,网络上的自由写作是个人自由与道德限制的统一.一个网络如何利用网络自由与道德限制之间的张力实施艺术创造,离不开社会性的边界.如果说科技以人为本,文学以人为限,那么网络文学就是要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架设一道艺术的桥梁,为技术的人性化加载的亮色,而不是用数字技术的锋刀斩断自己的道德底线.因而,网络活动需要培植鼠标下的德性,从道德自律上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一是个人创作自由与尊重他人自由权利的关系.当你的网络行为及行为的结果对他人、对网络环境造成干扰、破坏等消极影响的时候,你就得对自己的“自由”方式加以必要的控制和调整.二是网络写作的自由度与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的关系.网络上的文学自由必须在网络道德规范内实现,个人的行为自由度须以社会利益为准则,无论发布什么样的作品,都不能违背社会和行为规范,否则社会就有权对其实施制约、监督和清理.其三,网络文学行为与道德意识的关系.文学网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应该扮演“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它需要有崇高的道德意识和“慎独”品格,做到为文先做人,实现文品与人品的一致,让自己的网络作品成为自身美德与灵魂健康的表征,并以此成为网络社会信息的艺术标志.

研究的局限网络文学的发展迫切需要正确的观念引导和学理阐释,但眼下的网络文学研究却远远滞后于网络文学发展实际,并存在研究对象隔膜和研究重心偏失等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其一,技术分析多于学理阐释.一些研究者过多瞩目于网络文学的技术手段和媒介变化,而不是把它当做人文性审美对象来考察,致使技术分析冲淡美学阐释,知识谱系替论归纳,无助于网络文学理论形态的构建.其次,用传统理论模式套用网络写作.有批评者说:有些研究者很少上网甚至不上网,对网络及其文学所知甚少便妄加评说,只能套用传统理论模式和思维方式来评说网络文学,让人感觉隔靴搔痒乃至南辕北辙,造成网络文学研究在“喧闹”中“失语”.(元辰《对武汉四家联办网络文学研讨会的八点建议》)第三是学理式批评稀薄.吴过就曾说,在网络文学还是弱势群体的今天,批评者的慧眼和爱心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沙里淘金、鞭辟入里而不是隔岸观火,时下的网上批评直言不讳却难免蜻蜓点水.还有,网络文学呼唤本体论聚焦与跨学科协作推进.网络文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介革命、后现代文化、视觉转向、大众文化心理、信息、跨国资本运营、全球化殖民话语、时尚消费、艺术观念转型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本体研究、审美范式研究和切中肯綮的美学批评,当是网络文学研究的重点;而网络文学的人文性、审美性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理论思维的内核.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研究”,批准号:06BZW001)

责任编辑树凯

类似论文

新世纪艺术与唐代文学关系问题综述

摘 要:新世纪艺术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成绩喜人,涉及唐代的作家、文学流派及文学作品等诸方面 其中最受关注į。
更新日期:2024-12-11 浏览量:155881 点赞量:33629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新世纪四川彝族文学

四川彝族文学从民间口承的单一形式逐步转向纸质与网络并存的多元创造,无论是有传统优势的诗歌,还是近现代才。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44798 点赞量:31626

国家资助看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状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隶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级学科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9798 点赞量:6101

“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会综述

2009年6月10日至12日,由中南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网、吉首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网络网络文学。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6842 点赞量:11959

新世纪来书评理综述

摘 要:2000年以来,由于出版业转企改制、电子商务兴起、网络媒体大发展,书评理论跟随着不断变化的书评实践而有了进一。
更新日期:2024-8-14 浏览量:104404 点赞量:22381

新世纪十年文学:现状与未来

编者按:日前,“新世纪十年文学:现状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浦东哈佛中心和复旦大学召开 会议日程两天,举办多场研讨会,。
更新日期:2024-10-4 浏览量:18357 点赞量:5272

新世纪:文学批评如何建构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经过迷惘、失语、吸纳、整合、再生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明显的标志是思维的开阔、方法的。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57946 点赞量: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