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的宗教文化传统

摘 要西方文学作品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表现出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宗教也作用于文学,尤其对启蒙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成为启蒙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关 键 词:文学西方文化宗教

一西方文学的宗教色彩及价值

关于西方文学与宗教的起源问题,有人认为西方文学起源于宗教,有人认为西方宗教起源于西方文学.无论怎样,人们认识到西方文学与宗教共存于原始人类的意识当中,这一特点决定了西方文学与宗教自从它们诞生之日起便互为表里,相互作用,成为一对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许多西方作家在作品当中不自觉地便会流露出宗教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至今日,西方文学离不开宗教,西方宗教更不能拒绝文学.正因如此,人们在对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探讨时,宗教色彩和其艺术价值也就成了一个无可避免的理论问题.可以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宗教得以传承所使用的经典都是以文学的形式写就.而任何文学作品都表现着作品中人物的亦或是作者的宗教情感.因此,文学成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主观情感表现的产物.文学家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去认知世界,并用文学的不同形式来表现其所认识的世界.其中,宗教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在文学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王林、董小川认为,优势文化有向外扩散的自然属性.而古典和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两大核心即为“两希”主义:即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希伯来主义以《圣经》思想为代表.因此,《圣经》中诸如上帝、神意、人命、崇拜、荣耀、博爱、仁慈、宽恕、节制等便成为西方文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非理性的,它许诺人们以天堂,往往不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行事,而借助非理性的神秘力量来解释现有社会现象以满足人们主观的心理需要.宗教的这一特点正好契合西方文学注重想象和虚构的特点.然而,在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域里,西方文学与宗教往往关注相同命题.无论是西方文学,还是宗教都十分关注诸如生与死的意义、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的关系等命题.对于这些共同的方面,尽管西方文学与宗教对它们的解释有美学与信仰上的差异,但它们试图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理论的出发点却是相同的.

在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有相互衬托、互为表现的传统.从荷马史诗和赫西阿德神谱中,我们知道远在西方文化的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在文学作品中把奥林匹斯山众神视作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和保护神.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都被解释成来自奥林匹斯山的超自然神力所为,神成为那时世间万物的起因和第一真理,神的故事和光辉业绩经由一代又一代作家著述的文学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西方文学与宗教都是西方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制约和影响,是负载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两者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宣泄渠道,都是通过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借助情感因素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体验神圣和完美精神的升华过程.作为精神文化形态,西方文学为宗教提供形象生动、手段丰富的表达途径;宗教为西方文学构筑神圣、强大的精神内核,文学的艺术创作通常会浸染浓烈的宗教意象、宗教情怀和宗教道德.在宗教传播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宗教传播的形式,更好地达到宗教文化扩散的效果,宗教常常会用人们喜爱的文学方式和美学形式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将抽象、深奥的宗教教义转化为具体、生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同样,由于文学艺术具有美学属性,而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不仅由文学艺术的形式所决定,而且还取决于文学创作所表现的内容等方面.而神秘莫测、感情丰富的宗教人物和虔信气氛就成了艺术表现最为理想的素材和内容.因此,宗教借助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宗教的教义和内容,而文学艺术则借助宗教为载体表现其美学价值.

西方文学宗教传统的范例不胜枚举.以美国文学为例,霍桑是美国文学极富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以加尔文主义原罪论为出发点关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及对人道德行为的影响.麦尔维尔与霍桑一样也是受宗教影响最深的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之一.在他的代表作《白鲸》里,麦尔维尔运用大量取自《圣经》的隐喻来预示人物的最终命运.这不但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宗教说教倾向,而且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宗教对19世纪美国社会及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麦尔维尔在创作《白鲸》时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和神旨,表现出人们无法逃脱的宿命观点.而故事结尾除了以实玛利外,其他人皆坠海丧命,也向人们说明了唯有信仰方能得救.

诗歌也同样如此.如果说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有谁的诗歌成就可以与惠特曼比肩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艾米莉狄金森了.在内容上,狄金森着重探讨了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强调诗是感情的真挚流露.她反对宗教仪式,但对宗教中的神秘主义并不反对,并奉之为增进诗歌情感的手段.狄金森从小生活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之中,其“全家及其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教徒,恪守正统的基督教教规”,宗教传统的熏染造就了她骨子里的宗教精神.她的诗作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上帝、天堂、地狱、罪孽、救赎、不朽、永恒等与宗教相关的词汇是狄金森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二宗教与西方启蒙文学的关系

吕大吉认为,启蒙文学与启蒙哲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作出一个形象性的比喻,犹如花朵与种籽的关系.一个时代的哲学观念,孕育着下一阶段的文学典型;新观念与旧传统的冲突与激荡,常常为新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主题、素材与背景.文学中的主人公一般总是哲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他用自己的言词和行动来展现哲学的理性与情感,成了哲学的化身,通过文学的魅力,新旧观念的冲突在社会大众的心中激起了情感上的波澜.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学充分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当时的文学家们本身就是哲学家,他们的文学作品具体展现了他们自己在哲学上的思考.而不同文学家不同的社会倾向则表现了那个时代在哲学和宗教领域启蒙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冲突与斗争.(吕大吉:17-18)吕大吉对启蒙文学与启蒙哲学的论述在表现宗教与西方启蒙文学关系时也同样适用.西方文学促进了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同样,在一定时期,尤其是在那些引发社会动荡和变化的重大历史时期,宗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愈发紧密.以北美殖民地时期为例,宗教事实上已成为这一时期北美启蒙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殖民地时代北美移民的生活充满辛酸苦泪,他们在与自然环境和印地安原住民搏斗的过程中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一时期的移民比任何时期的西方人都更迫切地需要宗教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和坚定奋斗的信念.因此,宗教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宗教占据着这一时期文学形式和内容的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出版的各种图书,一半以上是关于宗教或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常耀信:20)事实上,早期移民北美的人多属于欧洲下层民众,在这些人的精神生活中较少有那些欧洲上流社会所特有的艺术和娱乐方式,如朗读精心创作的爱情诗歌和用古式语言表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等,相对这些所谓高雅的文学和艺术形式,他们更喜欢那些语言上朴实无华,内容上让人容易听得懂,同时还有一定教育功能的宗教改革时期的布道文章.18世纪北美居民经常去教堂,人们用各种文学形式来组织布道会,因此这一时期“布 道词是最常见的出版物”.早期美国最畅销的布道文《虔诚信仰的实践》在1640年以前再版了24次,谢泼德的布道文《真诚的皈依基督者》在1640年至1692年间共发行22次,胡克的布道文《可怜的疑虑重重的基督徒》在1629年至1700年间共印刷了17次.据统计,在1679年至1729年间,美国出版的书籍中有四成是布道文.(Elliott:55-56)由此可见,北美殖民地时期宗教对文学内容和形式所占据的绝对垄断地位.

有学者把宗教对殖民地时代北美文学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世纪20年代至17世纪中叶,在这30年间,布雷福德、温思罗普、约翰科顿、托马斯胡克及罗杰威廉斯等第一代清教徒领袖奠定了美国文学的清教主义基调,这一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是作品强烈的说教性和动人的使命感.北美殖民地的首部畅销书《海湾赞歌集》就是一部表达海湾殖民区加尔文主义的文学著作.第二个时期从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清教的神权政体经历了由盛转衰的痛苦阶段.世俗之风日益强劲,人们的注意力日益从圣坛转向充满各种物质诱惑的大千世界.在因克里斯马瑟等人看来,“菲利普王战争”、英王吊销殖民地特许证等殖民地人民所遭受到的种种苦难,都是上帝对北美人民的惩诫.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弥漫着怨恨、责备的情绪.1662年,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斯发表《末日》,宣扬消极宗教末日的观点,在北美极为畅销,销售量高居首位达100年之久,其在北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和《新英格兰入门》.第三个时期是18世纪40年代之后直到美国建国.这一时期,移民初期憧憬的“圣经国”已不复存在,清教主义的精神大厦岌岌可危.面对,科顿马瑟和乔纳森爱德华兹等一批清教神学家,竭尽毕生精力,准备和推动了宗教“大觉醒”运动.这一阶段美国文学的特点仍旧是宗教色彩极其浓厚.


殖民地时代北美文学在表现素材上仍来自于“锡安山,这个上帝之巅”.在表现手法和模式上也表现为与西方文学传统的高度一致.在西方文学史家眼中,美国文学是西方文学传统的延续.因此,殖民地时期文学与英国文学在文化和民族性方面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比如,作为主要来自于英国的美国移民在文化上保持着源自古希腊的西方文化传统;在政治上,尊崇英国女王的最高统治;在文学上,延续西方文学的传统.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以宗教故事为素材写著的斯宾塞的《仙后》、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和流传甚广的《圣经》都是殖民地时代北美的重要文化内容.可以说,这一时期北美的文学带有完全的宗教色彩.

综上所述,西方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影响,同时西方宗教文化也作用于西方文学,表现出一种不同与其他地区文学的独特文化艺术景观.西方文学与宗教互相渗透,共同发挥构筑文化大厦的基础作用,为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学和艺术做出各自的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书写元小说文体分析与批评实践”,批准号:12BWW045;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史”,批准号:201214阶段性成果.

类似论文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下中外文化特点

【摘 要】文学源于现实,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文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中国文学是悲与喜、。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8343 点赞量:13868

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

课程名称:西方文学经典与人文思维(WesternLiteraryClassicsandHumanisticTraditions)授课教师:林质心老师,赵顺良老师,伍轩宏老师上。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5099 点赞量:10571

西方文学内涵语言暴力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暴力现象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精神、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而谈及文学作品,尤其是西。
更新日期:2024-9-12 浏览量:117014 点赞量:25101

西方当代博物馆建筑文化探析

摘 要:西方当代博物馆建筑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作为文化载体的博物馆建筑出现了多元化的。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7948 点赞量:25640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翻译策略

摘 要:西方文学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会使用语言的模糊性 模糊翻译可以给予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且增强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魅力,。
更新日期:2024-2-14 浏览量:32741 点赞量:8440

文学原则与文化自信

记得数年前,《军营文化天地》杂志曾经出过一册“人民军队文化基因”的专题 该刊通过词条释意的方式,列举出了。
更新日期:2024-6-16 浏览量:80090 点赞量:17446

文学批评与文化心理

摘 要 :诺斯罗普弗莱是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最富盛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始终贯穿在他的&。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0152 点赞量: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