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为《梁祝》,这部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兼以永恒爱情主题穿越历史与国界的限制,不仅深受国内民众的喜爱和传诵,同时也引起了国外观众的强烈共鸣.可以说,《梁祝》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主要探讨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以飨读者.

【关 键 词】《梁祝》;艺术特色;创作背景;演奏特征;分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58年,一经公演便获得巨大成功,引起听众的巨大反响.五十多年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兼以永恒爱情主题穿越历史与国界的限制,不仅深受国内民众的喜爱和传诵,同时也引起了国外观众的强烈共鸣.《梁祝》取材于民间故事,素材源自越剧曲调,同时又参考结合了西方音乐表现手法,走出了一条富有创造性的中国民族色彩与风格的音乐创作之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得以丰富,国内小提琴演奏的视野得以开阔,小提琴艺术也得到极大促进并快速发展[1].可以说,《梁祝》所蕴含的民族风格、艺术价值以及精神内涵中始终不乏艺术的灵光和智慧的启发,给予我们全新的启示和思考.

一、《梁祝》的创作背景及由来

(一)题材背景

梁祝故事发生于晋代,女方祝英台家境富庶,但为人聪颖好学,且仰慕班昭和蔡文姬等人的故事,因而偷偷瞒过家人以男装打扮前往杭州求学,期间与家境贫寒的梁山伯发生交集,两人成为至交好友.求学三年期满,面对分别的祝英台借物抚意向梁山伯暗示爱慕之情,然而梁山伯生性忠厚而不解其意,待明白其中缘故而赶去求婚,却得知祝英台已许给太守之子,悲愤交加的梁山伯困病致死,得到消息的祝英台在昔日爱人坟前控诉这一切.此时坟墓洞开,祝英台遂投入墓中,继而两人化蝶而出,成就一段千古流芳的爱情绝唱.其中较为经典的几段为“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英台抗婚”以及“化蝶双飞”,尤为凄美动人.

在我国古代,梁祝故事就已经广泛流传,且明确记载于文学作品中.唐代张读在其著作《宣室志》中就对梁祝故事予以详尽描绘,其文如下:“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宋代薛季宣则有诗云:“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元代《太和正音谱》又名《祝英台》,《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则是《录鬼簿》的全题,且在杂剧剧本中也有出现;清代冯梦龙在其作品中也对梁祝故事有所记载和描绘.这些自古至今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献记载为《梁祝》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作背景

就时代背景而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新生政权刚刚脱离了战争硝烟,并从满目疮痍中缓缓恢复,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围剿和封锁的同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向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变化,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文化艺术也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可以说,《梁祝》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顺应了时代潮流,它以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和结合中西方音乐表达的艺术形式将人们渴望和赞美美好爱情的心态予以反应,同时又满足了人民对于艺术文化的期待和需求.因而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意义都是积极的[2].

二、《梁祝》的艺术特色

思想主题

梁祝这一爱情故事不仅悲剧色彩较为浓郁,同时又蕴含了强烈而执着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爱情赞歌是其中永恒的主题.故事主人公双方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触动了听众柔软的心灵;而对于来自外界压迫和约束的抗争则昭示了梁祝二人勇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双双化蝶而非是对梁祝二人生命的一种升华,这同时也是《梁祝》的可贵之处——所蕴含的、所传达的,都是人类情感中最为本真的部分.作者以越剧唱腔为《梁祝》素材,通过奏鸣曲式,并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以及西方交响乐表现手法相结合,以故事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以及“坟前化蝶”这三个主要情节为中心,渐次展开音乐主题,对梁祝爱情故事予以深入细腻地刻画,人们对于悲剧的源头——封建礼教压迫更增愤懑之情,继而有了前进的动力;而浪漫的结局则使人们情感得到净化,从而更加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艺术魅力

即使没有配图,我们在欣赏《梁祝》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幻想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配器设计极为精心,同时以乐曲情节需求以及乐器特征为依据来巧妙安排乐器,从而更具形象性.演奏过程中各个情节的画面也得以形象展示[3].

首先是呈示部,这是乐曲的第一部分,一开始是长笛独奏,并辅以柔美轻快的弦乐背景,整个曲调显得秀美而明亮,继而通过双簧管迷人旋律的演绎刻画出第一幕场景:春光明媚,万紫千红,草桥流水令人流连不去.然后通过竖琴琶音清淡的伴奏,并有独奏小提琴演绎故事爱情主题.紧接着由大提琴和小提琴通过复调手法展开真诚问答,将草桥结拜场景展示给听众.小提琴华彩结束后,由乐队进行活跃而轻快的织体伴奏,同时独奏小提琴负责第二主题的演绎.这一主题既明亮活跃,又不失戏虐性质.音乐时而温柔幸福,兼有轻快活泼;时而流畅抒情;又伴有热情欢乐;第三幅画面则描绘了梁祝二人同窗三载的生活点滴,或促膝长谈、或嬉戏追逐,二人私交甚笃,形影不离.在结尾部分则快速转入慢板,通过如泣如诉的凄凉曲调来传达作者惋惜之情,并刻画出长亭惜别这一幕.


其次是展开部,乐章的第二部分.此间音乐相对阴暗、低沉,多为定音鼓和大锣,音色阴森可怕,期间夹杂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惶恐不安,听者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场悲剧抗争.其中,铜管代表了封建势力,它音调低沉,节奏严峻,将封建礼教残酷凶暴的一面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小提琴独奏节奏为戏曲散板,体现了英台内心的惊惶和悲痛.然后是一段强烈的乐队快板全奏,为小提琴决然的反抗音调做出映衬,英台宁死不从的坚持与抗争精神跃然纸上.然后矛盾激化,冲突逐渐尖锐,即将迈入乐曲的第一个——抗婚.乐队全走代表故事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铜管则意味着封建礼教的约束和重压,小提琴在乐曲转入慢板后的独奏缠绵悱恻,沉痛又哀伤.而大提琴和小提琴之间分分合合的对答刻画出梁祝二人的相互爱慕之情,此时转入楼台相会的画面.然后音乐骤然变化,激昂果断,快板与散板相互交替,时而呼天抢地,时而迂回婉转,表现了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旋即在低沉的大锣中怀揣愤怒与悲痛纵深投坟,刻画出乐曲最高潮部分——哭灵投坟.

最后是乐器的再现部,通过长笛华彩旋律与竖琴级进滑奏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迷人、平等而自由的仙境,梁祝爱情主题也通过小提琴舒缓轻柔的低奏(加弱音器)得以展现.此时转入乐器最后一幅画面——坟前化蝶.这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祝愿和升华,同时也是对梁祝二人的由衷歌颂[4].

三、结语

《梁祝》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家喻户晓的题材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整部乐曲自始至终都能扣人心弦,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每一个场景,并大胆地在群众化、民族化方面做出成功且创新的尝试,此外还有 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都是《梁祝》时至今日生命力依旧蓬勃焕发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杨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J].科学咨询,2013(33):96-97.

[2]张艳.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J].黄河之声,2012(7):105-106.

[3]董小娟.浅谈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以《梁祝》为例[J].家教世界,2013(7):146-147.

[4]刘心.《梁祝》——音乐作品赏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2(15):29.

类似论文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摘 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被公认。
更新日期:2024-7-25 浏览量:94522 点赞量:20709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7-0050-0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5897 点赞量:22784

《梁祝》赏析

摘 要:《梁祝》,一部像音诗那样优美的旋律,色彩绚丽,曲风华美;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民族性。
更新日期:2024-3-27 浏览量:43277 点赞量:9614

《梁祝》鉴赏

这次的西方弦乐史把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作品和作家介绍了一下,让我了解了世界弦乐的发展,还有音乐。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3793 点赞量:21914

《梁祝》琴弦上的两只蝴蝶

两只披着中国彩衣的蝴蝶,轻轻地飞到小提琴上,在四根银弦上跳舞,这一跳,五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į。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177 点赞量:7834

拥抱《梁祝》

在中国,有多少人从小就听《梁祝》,又有多少人的命运与《梁祝》紧密相连?3月7日晚,俞丽拿&。
更新日期:2024-4-23 浏览量:54993 点赞量:1197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1千多年,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它曾被改编为戏曲、电影、舞台剧等多。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3205 点赞量: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