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本芭蕉

交大詹天佑体育馆的后面是几方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外面是一个小树林,炎热的夏日走进去也是肌肤无汗.我最爱这片小树林中的那几本芭蕉,肥厚宽大的叶子斜斜地伸展着,一眼望去心中顿生清凉,常痴想着如果在窗前种几本,只怕台榭轩窗都会染上一层碧色呢.每每看见这温润的绿,总不觉就想起易安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来.

古人多喜欢在庭院的窗前阶下,或在清池畔、石丛间,植数本绿意盈盈的芭蕉.清代文人李渔认为“幽斋但有隙地,即种芭蕉,芭蕉能韵人而免于俗等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三两好友,于芭蕉下,或品茗、或抚琴、或吟诗绘画,那高情逸致,想想都让人无限神往.芭蕉又名绿天,扶疏清婉,姿仪清妍,向来是入诗入画的高雅之物,刘宋卞敬宗《甘蕉赞》称芭蕉“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异秀延瞩”(《艺文类聚卷八十七果部下》),聊聊数语,就勾勒出芭蕉的风神质姿来.


芭蕉被太多的文人墨客引入到了诗词画卷中,观古典诗词,芭蕉的意象似乎总是缀满了愁意,你听,李商隐吟哦“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后主词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还有万俟咏的“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这些写芭蕉的诗词,给我们传达的似乎都是一种不尽的惆怅和愁苦意味儿.古人总喜欢借芭蕉抒发自己心中的那一怀愁绪,是因为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宽大的蕉叶上,正如丝丝缕缕的愁绪缠绕在心头吗?抑或是从芭蕉心抽出来的新叶,其卷曲不展的形容,像极了文人墨客郁郁难舒的心志,故而才牵惹出古人的一怀愁绪来?究竟是那般,却是至今也解不出.

在写芭蕉的诗词中,我素来最喜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但词句读来琅琅上口,而且词尾“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将韶华已逝的怅惘皆化作了对清丽色彩的捕捉,蒋捷那一抹淡淡的轻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中见画,清婉疏淡,精美雅洁,有着说不尽的飘逸意味在里面,这与“逝者如斯夫”的悲壮真是两样风景.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高峰,文中也多次写到芭蕉.起海棠诗社的时候,探春说自己最喜芭蕉,秋爽斋前就种植有芭蕉,故号“蕉下客”,宝玉所居怡红院中更是蕉棠两植,文中这样写到:

“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

好个“一本芭蕉”,从来芭蕉都是论株论棵,曹公偏偏用“本”,这不是将芭蕉当做“蕉书”了么?小轩窗前芭蕉绿,那一片片阔大的叶子,多像是一张张浸满故事的书页,那一株株芭蕉,多像是穿越时空的一本本古书,“几本芭蕉”,寓意着曹公的多少心事呢?大观园里各个庭院中的植物,总是与所居之人的品格和命运相映成趣,如林黛玉的馆是万杆翠竹,象征妃子的纤丽秀雅、高洁孤傲和宁折不弯,大观园里贾政的两个儿女的居所都与芭蕉相连在一起,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

曹公这样的大手笔,向来是“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此处种植芭蕉断断不是闲笔.这意象,在我想来,应该和雨有关联.在古诗中,芭蕉和雨有着不可解之缘:白居易有“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之句,杜牧则“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在“怜渠点滴声”中作那归乡梦.杨万里便得雨打芭蕉之三昧:“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簌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更休.”诚斋先生这芭蕉夜雨像是一阕清越的古筝,芭蕉喜不喜我不知晓,但文人骚客听见这雨打芭蕉之声心中是充满惆怅的,正如元朝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所写:“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独栖的旅夜,听着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在宽大的芭蕉叶上,回想起自己的历历遭际,其心境是何等的凄凉.

刘心武先生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技巧,叫一树万枝,一源万派,一笔多用.”我想,这几本芭蕉也许暗含着宝玉的命运在里边呢,日后的宝玉,卧榻之上,思念那仙逝的黛玉,听着那芭蕉雨,只怕也会有这“一点芭蕉一点愁”的千愁万绪在里边呢.若再扩展来想,宝玉不但没了林妹妹,连自小最亲密的妹妹蕉下客探春,“千里东风一梦遥”,再见一面也是不能,而身边清洁如水的女孩儿们,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整个家族,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想来,怡红院中种植下的那几本芭蕉,可真是浸透了万事成空的人生况味.

其实,芭蕉喻空,印度佛经中早有记载,如《涅经》有“是身不坚,犹如芦苇、伊兰、水沫、芭蕉之树”的说法,陈寅恪也说:“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说明阳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金铭馆丛稿》二编).而《红楼梦》第一回即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想曹公终生遭际,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最终却落得“蓬牖茅椽,绳床瓦灶,鬻画为生,飧饔时有不继、举家食粥酒常赊”,那种凄苦,只怕比“一片伤心白”的宋琬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琬号荔裳,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官至四川按察使,中经两次冤狱,终以忧愤死.与曹公家世何等相似?宋琬曾填词《蝶恋花》,下阕曰:“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方伊遮掩窗儿黑.”生活在文字狱肆虐的清朝,人就如同墙角的芭蕉,在风雨中飘摇.想数次被抄家的曹公,其所有的心事,也只能寓意在真真假假的《红楼梦》中了.

再读读那“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这简短的一句话,该浸透了多少血泪呢?红楼梦乃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每每披阅到这里时,只怕也会像宋琬那样“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吧?

想至此,还是觉得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更能写出曹公和宝玉那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的坎坷一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那芭蕉夜听雨,可真是“一点芭蕉一点愁”呵.

责任编辑:小易

类似论文

绘本在大学人文课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 绘本教学在之前一直都是运用在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教育中,目的是通过图书绘画的方式激发儿童对阅读或学习的兴趣 而如今,。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8419 点赞量:25838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在新的课程改革体系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既是改革的目标,更是促进教改的手段 既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结果,更是教学改革深化实施。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3984 点赞量:32599

高校“专接本”《生物药物》课程教学

摘 要: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是药物分析的一个分支学科,针对“专接本”生物制药专业特点,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应力求通。
更新日期:2024-7-25 浏览量:96721 点赞量:21777

成人“专升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中针对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高职类学历的在职人员开设。
更新日期:2024-8-9 浏览量:17645 点赞量:5455

加强校本教研上好初中生物

(任县第二中学河北任县055150)【摘 要】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生物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经验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3716 点赞量:3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