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摘 要外国文学中对于英雄形象的描写,从完美、大写的古典英雄到注重个人价值体现的个人主义英雄,再到“反英雄”式的英雄,经历了一条英雄形象的嬗变之路,反映了作者对英雄的崇拜、消解、还原的心路历程.本文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嬗变分析,对西方文学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人文思想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 键 词:外国文学英雄形象嬗变理想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概论

1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

在以西方文学为代表的外国文学中,塑造英雄的形象是人物描写的传统,整个西方文学史可以说是英雄形象的历史.从古希腊史诗中首个英雄形象的诞生开始,英雄形象在西方文学中就一直有着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无论是中世纪的骑士形象,还是文艺复兴时代文学中那些高贵的巨人,或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独来独往、行事天马行空的超人,或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为了个人命运改变而不懈斗争的奋斗者,都被认为是英雄在不同时期的形象映射.

西方人文学家将人类社会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个部分,而英雄的形象主要出现于神的时代和英雄的时代.在神的时代中,英雄具有着明显的神性和宗教色彩,是先民心中超自然力量的代表者.他们由神所选择,作为人群的统治者而出现.在英雄的时代,人类超越自我之外世界的心理得以体现,因此英雄身上的神性逐渐地褪去,不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人的代表.在人类对自身力量的渴求和崇拜之中,英雄作为独立的个人出现,代表了人类的理想和.

2英雄形象出现的原因

西方文学中描述英雄形象的传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文主义和自由意识的推动.这种人文主义对人的主体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评价.因此英雄的文学可以看做是人类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在英雄文学中,总会有一种对立的关系存在,比如人和社会、自然的对立、自由和个人命运、自我与非我、英雄和懦夫的对立等等,其中英雄的形象永远占支配的地位,无论英雄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都一定是事件的推动者和正面价值的实现者.

二古典英雄形象

1古典英雄形象的形成

古典英雄指的是有宏大的救世理想或者道德理想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身上体现了人类最初对正义的向往和赞美.希腊古典神话和史诗是西方文学的起源,希腊古典神话的英雄们无一例外有着超人的力量,如赫拉克拉斯、阿基琉斯、西绪福斯等.在古代史诗之中,英雄大部分是神和人结合的后代,其身上有着一定的神性,他们是人类的保护者,为了人类的利益而斗争.随着时间的变迁,英雄们身上的神性渐渐的消失,英雄不再是人类之外的力量,而是作为普通平凡的人,存在于世界之上.

2古代史诗中的古典英雄形象

在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充满了对战斗英雄的歌颂和赞美.以希腊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主线剧情,体现了西方文化起源中强烈的个人自由意识.阿基琉斯为了个人的尊严和荣誉,不顾整个联军的利益,致使联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后来又因为好友的仇恨而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其思想核心是为了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而非集体和民族的利益,这样的形象正是西方文学中自由主义精神的体现.而另一个英雄形象赫克托耳则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其形象带有悲剧性的色彩.《奥德赛》中英雄奥德修斯的遭遇,则采用了隐喻的方式,表现了古希腊人对自然的抗争.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作品来对奥德修斯十年漂泊的意义做阐述,古典作品侧重于对英雄本身遭遇的关注,而近现代文学则更加重视其漂泊的象征意义.

3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英雄形象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有两位英雄形象较为突出:唐·吉诃德和哈姆雷特.唐·吉诃德是一个嫉恶如仇、维护正义、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骑士形象,随时准备着为了理想而献身.他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其主持正义的行为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反而被所有人嘲笑.唐·吉诃德的悲剧是内在人性的悲剧,他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在理想和现实相冲突的环境之中,人类的道义和理想接受这个世界考验的过程.

哈姆雷特由一个幸福的王子经历了父亲被害、母亲改嫁、情人和朋友的背叛等一连串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肩负了为父报仇和扭转乾坤的责任.然而由于他所面对的邪恶势力太过强大,因此他只能在伪装疯狂的过程中思考“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迷茫、焦虑、不安的情绪充斥在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中,让他感觉到了人的渺小和不完美.哈姆雷特这一文学形象,象征着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哈姆雷特作为一个高贵、纯洁、有道德的人,却被既不能放下又无法承担的责任所毁灭.这样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新的社会和道德理想的呼唤.

三个人主义英雄形象

1个人主义英雄的形成

相对于古典英雄形象注重对“道德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表述,个人主义英雄更加偏向于对个人理想和自由精神的表述,注重对个人情感、个人体验、个人意志和自身价值的追求表达.这一时期的英雄形象大多有着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对社会的反抗精神,如拜伦所塑造的一系列性格叛逆的人物形象:康拉德、曼弗雷德、恰尔德等等,这些人物大都出身高贵,然而有着忧郁、傲慢、孤独、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情绪,在对社会的反抗中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拜伦式”的英雄形象折射出了带有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体现了人对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和维护.既有人道主义的因素,又有着对个人主义的追求,这才是个人主义英雄形象的含义.

2个人主义英雄的代表形象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的于连·索黑尔的形象,正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表述.于连有着成为上层社会人士的理想,渴望以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社会地位的改变,他不同于只求温饱、毫无上进心的普通青年,又不甘愿和腐朽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在其野心之外更有着高贵之处.作者对他同障碍物所斗争的过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着重表述了他的奋斗过程而非其小人得志的快乐.于连冒犯的是整个上流社会,因此他的死亡成为了必然,这是个人在等级秩序中所付出的必然代价,而死亡也为于连这个奋斗的形象披上了崇高的色彩.这种孤军奋斗的悲剧英雄形象,正是对个人与不平等社会抗争中不幸命运的表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和美国文学作品中许多其他人物一样,是一个不幸的失败英雄,海明威在这部作品里阐述了人物对待不幸时应有的态度.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收获的情况之下仍然要出海,他藐视困难甚至死亡,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捕到大鱼,返航时遇到鲨鱼,明知会失败,仍然竭尽全力和鲨鱼搏斗.作为海明威作品中最后的英雄形象,桑提亚哥遇到 ;了比死亡更加不幸的问题:失败,然而桑提亚哥给出了“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就是打不垮他”的回答.桑提亚哥的形象是崇高人格和非凡意志的显现,是作者对解决自身矛盾方法的思考和个人意志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桑提亚哥这一形象所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始终伴随着绝望、孤独等情感,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努力之后的失败,这使《老人与海》有了一定的消极基调,也是个人主义英雄形象所特有的特点.

四反英雄的英雄形象

1反英雄形象的出现

20世纪以来,人类的文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甚至遭到了完全的颠覆.新的思想对人类的传统价值观发出了挑战,在这种环境下,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蕴含了非理性的人本意识,英雄形象不再像传统文学那样蕴含着崇高的美感,反而逐渐沦为“反英雄”或者“非英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很多作为个体而存在的英雄形象,他们不再是理想的符号和群体意志的升华,而是带有自身主体性和个体性的人.他们通常都是在道德或者身体上有着瑕疵的人物,不再是某种制度的代言人,却依然向社会制度发起了挑战,他们的反抗总是无效的,最终将被社会制度所吞噬.

随着20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物质化在精神领域造成的,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崇高信念的追求,文学作品中也不再描写对古代英雄的崇拜,转而去表述卑微的现代人,以求感受生命的存在.


2反英雄形象出现和发展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使得人们不断对普通人和英雄之间的关联做出新的诠释和探索,于是“反英雄”的英雄形象就此出现.这种“反英雄”形象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社会中崇高理想的衰微和转变的过程.人类失去了英雄的魄力之后,活动空间和伸缩能力变得越来越小,对社会的满足程度也在逐渐的下降,人类的生存状态正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作家觉察到了时生变迁之后,人类社会中价值观的差异,于是通过“反英雄”对命运的抗争和失败结果,来暗示社会价值观念的沦丧和贬值,通过“反英雄”形象,来表达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3外国文学中“反英雄”的代表形象

在作品《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描述了一幅庸俗、平凡、肮脏、乏味的都市生活的景象,而传统的英雄形象也被平庸、精神畸形的小人物所取代.布鲁姆作为一个普通的广告推销员,虽然也会流露出对合理社会的向往之情,但其身上的无能和庸俗却更加的突出.面对他人的侮辱和暴力袭击只能够选择忍气吞声,明知妻子出轨但只有委屈求全.发生在他身上的偷窥女人内衣、在抽屉里面偷藏照片等行为,是卑微、渺小而平庸的现代西方人的映射.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描绘了一个为了灵魂和自由而生存的角色:尤索林.尤索林这一人物形象和周围的人物相比属于难得的反叛者、清醒者和逃避者.他清醒地意识到了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是权力的拥有者用来控制和压制人的手段,尤索林不愿意参与其中为战争的受益者们卖命,因此选择了反抗,最终得以逃离.在作品中,尤索林是唯一敢于反抗的士兵,虽然势单力薄,却依然选择站在心中的正义一方,表现了其起码的正义感和良知.在小说最后,尤索林作为一个逃兵脱离了战争和荒诞的军营,飞往自由国度瑞典.然而直到最后他也无法战胜“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代表的荒诞悖论.尤索林对现实的逃避这一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悲剧,在充满了希望的结局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绝望.

五结语

纵观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演变的过程,不难发现,人类对理想的渴望从未改变.古典英雄坚持的救世理想和社会理想,表达了人类对公理、正义的向往和赞美.个人主义英雄们追求的是自身情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表达了人类对个体生命的重视.而“反英雄”的英雄形象看似是对英雄内涵的消解,但却并不意味着人类对理想的放弃,作家通过“反英雄”的方式来表达了人类对理想和前路的思考,揭示了人类对理想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英雄,还是“反英雄”,都会永远在文学作品中存在下去.

类似论文

外国文学作品翻译

摘 要: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作为人。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6272 点赞量:12542

析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史中,优秀作家与经典作品经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批评家的审阅,最终沉淀下来 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z。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6901 点赞量:4832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外国作品教学的要求指出: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和审美体验,。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1529 点赞量:30095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意识重树

摘 要:随着世界文学史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功能越来越广泛,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意识在文学的发展中更加明显 通。
更新日期:2024-7-18 浏览量:94725 点赞量:21037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中国作品外,还有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教学这些作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3729 点赞量:2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