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中音乐感觉的培养

摘 要:本论文在介绍音乐与舞蹈的共生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音乐感觉的基本概念以及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将音乐感觉划分为节奏感、力速感、旋律情感、形象感和想象感五类,并逐一进行了具体地剖析.论文还分析了在当前舞蹈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舞蹈训练中加强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开发的设想方式以及具体的建议.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强调舞蹈训练中的乐感培养,探讨舞蹈与音乐、乐感与舞感的共生关系,从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起学生们全面的舞台表演综合能力.

关 键 词:乐感;舞蹈;中国古典舞;培养和开发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28-02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及其发展与流变

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同其他艺术样式相比,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与灵魂.远古时代原始人的狩猎活动与巫术活动中,就已经有了舞蹈与音乐.而且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始巫术活动中,原始人就是边敲打着劳动工具――原始的音乐节奏,边跳者模仿狩猎活动的原始舞蹈来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原始人类还处于野蛮时代时,原始舞蹈就已经有了相当发展,而原始音乐往往伴随着原始舞蹈发展的.在中国,音乐与舞蹈更是难舍难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舞、乐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乐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的古典宫廷乐舞大都以乐命名,如《清商乐》、《燕乐》、《龟兹乐》、《西凉乐》等等.同时宫廷乐舞的表演形式也都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的.

同属于表情艺术,舞蹈与音乐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正所谓“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正因为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二者才都具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听觉世界并不是十分丰富,但是与视觉世界相比,听觉首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更能够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这样也就使音乐在刺激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上有着强大的力量.但由于其在表现力的不确定性,容易使人难以理解.而作为“视觉艺术”的舞蹈就可以通过世界上最为复杂但又最为独特的艺术工具――人体,融时间、空间、力量三元为一体,艺术地表现人类的历史与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肢体魅力.尤其在舞蹈对于空间的多层次、多角度地立体运用上,是音乐所难以企及的.在舞蹈领域里,二者展现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表现内涵,各司其职,共同构造成完整的舞蹈艺术.音乐对舞蹈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配合并帮助舞蹈在艺术传达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这是其一;音乐强烈的对情绪感染的作用也在帮助、配合舞蹈感染观众的同时,直接刺激着舞者的感官与情绪,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这是其二;一部出色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激发舞蹈创作的,而且还可以提供组织严谨的舞蹈结构,深化舞蹈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传达,这是其三;另外,舞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也与音乐的风格特色息息相关,这是其四.

二、舞蹈训练中的音乐感觉

音乐感觉,简而言之,即乐感.那什么是乐感呢?这在传统音乐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体是指“接受音乐信号所产生的情感反映和心理变化”.“音乐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独立信号,是人类特有的信号活动机能,它具有引起情感变化,思维想象和联想,音响审美活动等功能.音乐所提供的虽然是非语义性模糊信息,但它同样可以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感、思维和审美感造成直接效应”.【1】而这一过程正是乐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舞蹈领域的乐感概念中,“接受音乐信号后所产生的情感反映和心理变化”,最终要外化到舞动中的肢体表现上,并最终成为舞感的一部分,为舞蹈表现服务.

随着舞蹈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于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深入了解,在舞蹈教育中渗透音乐感觉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学生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进而反映到舞蹈中的肢体上,让舞者与观舞者同时享受美的存在;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了,更谈不上激发舞蹈的了.作为共生艺术,音乐与舞蹈始终交织在一起,二者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使得舞者在关注舞蹈的同时必然要关注音乐,在关注舞感的同时必然会关注乐感,而且舞蹈演员音乐修养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舞蹈表现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强调音乐意识的培养是必然之举.在当今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课堂训练大都有钢琴伴奏的参与,因此乐感的培养应当成为舞蹈训练的一部分,同时对于提高舞蹈课堂训练的质量与效率也是重要的一环.


三、当前的舞蹈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培养了一大批成绩卓越的舞蹈表演、教育人才,在国内国际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也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起步开始,中国古典舞发展到今天也只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学科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音乐教育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对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前面已经论述了很多,音乐对于舞蹈的积极作用也是众所周知了,但是从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名舞蹈演员的素质应该是综合全面的,而这其中音乐素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离开音乐素养的支撑,我们对舞蹈的认识与理解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无法顺利完成舞蹈的表演与体现.对音乐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了在课堂里,学生不顾音乐节奏地乱做,“音乐舞蹈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在舞台上,演员难以挖掘音乐所赋予舞蹈的情感内涵,表演空洞.可以说,音乐素养已经构成了舞蹈演员基本素质的一部分,除了舞蹈本体的因素,一个成熟演员的修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音乐的细腻处理.可以想象,如果缺少了音乐素养这一环,舞蹈教学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而舞蹈演员的艺术表现也将大打折扣.

(二)忽视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开发

其实这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延伸的直接后果,教学双方对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教方忽视了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开发.作为大学阶段的舞蹈教育,已经从中专教学单纯地解决身体素质能力和技术规格要求上升到全面培养舞台表演综合能力的教学宗旨和 目的.作为舞台表演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开发理应在大学本科舞蹈教育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音乐素养的基础是音乐鉴赏力,但如今具备足够音乐鉴赏力的舞蹈学生并不在多数,舞蹈教育中对音乐鉴赏力的专门培养还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作为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专业课老师,在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开发上应该是首要的,在这一点上专业课老师还是强调和引导得不够;再次,培养和开发音乐素养的方式存在误区.与音乐领域不同,舞蹈演员的音乐感觉和音乐修养是和他们的舞蹈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的音乐教育只是单纯地在文化课堂进行,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在教授,并没有考虑到音乐与舞蹈的共生关系,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课堂里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如何在舞蹈训练中加强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开发

培养的方式

对于音乐感觉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理论学习包括集中学习音乐基础理论、音乐鉴赏、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实践操作则散落于每次的教学过程和演出实践中,其中包括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学生的自主领悟.理论学习为辅,实践操作为主,二者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养的质量.在培养方式中,重点还是引起学生对乐感的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开发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与建议

1.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感觉来自于大量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因此音乐鉴赏力的加强是培养乐感的基础之一.考虑到音乐的鉴赏能力不仅需要一定量的积累,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建议学院开设音乐鉴赏类的课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启发,系统地传授音乐鉴赏的方法,有目的地欣赏、分析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音乐作品.在这类课程中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把握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地域特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识、理解舞稻,继而更为深入地把握本舞种的风格韵律,实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教学目的;

2.引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认识音乐、感知音乐

理性认识是指从外部形式层面分析音乐,包括音乐的结构、曲式等等;感性认识是指从表现内容层面感受音乐,包括音乐的情感、情绪、形象、性格和意境等等.舞蹈艺术的特性决定了要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辅,在聆听中逐步培养节奏感、力速感、旋律情感、形象感与想象感.重点是置身于音乐的世界里,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情感,捕捉音乐的形象,挖掘音乐的舞蹈性.只有充分地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充分地心理体现,才会在舞蹈实践中将听觉形态转化为视觉形象,赋予音乐以跳跃的生命,赋予舞蹈以流动的旋律,实现音乐性与舞蹈性的交融;

3.课堂中的启发与引导

课堂中的乐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同样要遵循艺术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乐感包含五个内容,也是有难易之分的,基本上可以对应舞蹈教育的各个阶段.对于古典舞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也表现地更加明显.

在中专低班,可以只要求学生听音乐做动作,产生初步的节奏节拍感;到中专中班,由单一节奏向复杂节奏过渡,适应音乐的节奏转换,学会体现音乐平稳、轻快、柔韧、刚脆的性格以及各类技巧训练中音乐节奏的准确性,能够辨认音乐的力速感;再到中专高班,结合训练组合的性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体现音乐的性格,并且可以体现出轻重缓急的节奏特点.进入大学阶段后,要求逐步提升.经过短暂的规整后,大学低中班要求能够在音乐中贯穿身法、节奏与呼吸,以身体韵律体现音乐的民族韵味,把握音乐与舞种的民族风格;大学的高班阶段,则强调“以情带舞”,通过肢体揭示音乐旋律中的细腻情感,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音乐的内在形象,塑造舞蹈的动态形象,身心并用.

节奏感、力速感、旋律情感、形象感与想象感这五部分内容中,节奏感、力速感、旋律情感在课堂训练中都可以基本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开发,而形象感与想象感则需要在剧目表演课的基础上,重点结合舞台实践,逐步培养和挖掘,并最终达到了舞交融的境界,二者也更加需要演员的自我领悟与总结.

在舞蹈训练中,音乐感觉的培养重在教师的引导.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典舞的节奏特点,教师对教材的音乐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学生们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炼”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将古典舞的节奏特点吸收、消化、吃透,并最终长到身上,与之共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感觉的培养与开发,其核心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自我体悟,能够主动地去把握乐感,从而更好地把握舞感.其中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悉心引导与帮助.老师的每一个对音乐的要求,教材的音乐处理都是音乐感觉培养中细微但不可或缺的一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

结语

之所以如此强调舞蹈训练中的乐感培养,最终还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处理舞蹈与音乐的共生关系,深入理解乐感与舞感的密切联系,从而合理把握舞蹈中的音乐处理,从小入手,从课堂入手,从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起学生们全面的舞台表演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能够在舞台上纵横驰骋、如鱼得水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类似论文

音乐在舞蹈训练表演中的作用

摘 要:舞蹈的基本训练都是在音乐中学会的,离开音乐舞蹈是很难练成的,本文笔者就先简要介绍了音乐与舞蹈的。
更新日期:2024-12-11 浏览量:154862 点赞量:33117

舞蹈演员的音乐修养

【摘 要】一个好的舞蹈演员,是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的 舞蹈演员必须理解音乐,在创造艺术形象时以舞蹈为手段,。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17634 点赞量:25089

湖北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学科发展日趋成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遵循音乐艺术教育办学规律,。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4615 点赞量:3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