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三题

关 键 词 :文学文本 文本理论 文本分析 文本解读

摘 要 :“文本”是一个与语言论转向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范畴,其核心内涵为文学作品是一个语言“织体”,其意义处于不断编织过程之中.“文本理论”有早、后期之分,早期强调文本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后期则更关心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生成性.“文本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立足文本客观性展开,依次从文本语言、结构、互文性、泛文性层层深入剖析.了解文学文本理论,对于正确开展文本批评和文本解读乃至文学赏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本”范畴是上个批评领域运用最多,也是最流行和时髦的一个术语,但理论界对其内涵的界定却迥然有别,见仁见智.同时,在运用这一范畴进行文本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真正以“文”为本,立足文本客观性存在展开剖析.因此,厘清“文本”“文本理论”“文本分析”的内涵,对于正确开展文本批评和文本解读乃至文学赏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学文本探源

“文本”(text)是一个内涵颇为复杂的文学理论范畴.该范畴虽早已被提出,但其内涵得到深入挖掘和充分发展却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情,特别是在语言学转向背景下,“文本”范畴更是得到广泛关注,被征引为诸多学派的核心概念.但其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有不同的解释,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改变.从词源学上看,“它的词根texere表示编织的东西,如在纺织品(textile)一词中;还表示制造的东西,如在‘建筑师’(architect)一类的词中”(霍兰德).但在一般意义上认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利科).这可以说是西方文论中较早对文学文本做出的明确界定,但其内涵过于宽泛.从语言学角度看,杜克罗和托多洛夫主编的《语言科学百科辞典》的解释是:“文本的概念与句子(或分句,单位语符列等)的概念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文本应与几个句子组成的印刷排版单位的段落相区别.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整本书,它的定义在于它的自足与封闭;它构成一种与语言学不同但有联系的体系”,“一个文本的语义与话语范畴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文本各自的上下文中进行研究”.托多洛夫自己的解释是:“文本既可相当于一个句子,又可相当于整个一本书;它是按照自主性和封闭性规定的等它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应等同于语言系统但又必与其相关.”语言学角度解释明确指出了文本与普通语言篇章的区别,它是一个封闭而自足的体系,对其内容的分析只需在其内部联系上下文展开,不需外部因素的侵入.“从符号学角度看,文本表示以一种符码或一套符码通过某种媒介从发话人传递到接受者那里的一套记号.这样一套记号的接受者把它们作为一个文本来理会,并根据这种或这套可以获得合适的代码着手解释它们.”显然,这一观点认为文本是一种传情达意的手段与工具,在语言形式的背后包含着可供解释与理解的信息.文本不仅仅是语言形式问题,释义过程也应是文本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后结构主义者克里斯特娃则主张:“我们将文本定义如下:一个超越语言的工具,它通过使用一种通讯性的言辞来重新分配语言的秩序,目的在于直接地传递信息,这些言辞是与那些先于其而存在的和与其并存的言辞相互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文本”虽然是一个意义阐释与重新生产问题,但它始终与语言不能摆脱干系,这一释义甚至包含着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而在当代有些批评家那里,文本则超出了语言学界限,既可以用于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种类,“也可以指一切具有语言――符号性质的构成物,如服装、饮食、仪式乃至于历史等等”.法国现象学符号理论家让-克罗德•,高概更是将文本归结为一种表达方式:“说文本分析的时候,应该把文本理解成一个社会中可以找到的任何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是某些书写的、人们通常称作文本的东西,也可以是广告或某一位宗教人士或政界人物所做的口头讲话,这些都是文本.它可以是诉诸视觉的比如广告画.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使用的旨在介绍自己或使每个人在面对公众的形势下借以认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文本”的内涵就得到了无限膨胀,文本就是话语表达方式,文本分析与阐释就变成了文化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两种事实:一、“文本”一词虽早已出现,但文本观念的形成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情,并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文本”概念人言言殊.新批评理论将其视为语言表层结构,文本就是语词符号及其按照一定逻辑秩序不同层次的分级组合.符号理论认为文本是超越语言本身的符号体系,具有表意功能.后结构主义则认为文本具有互文性,文本意义只能产生于与其他文本相互比较中,文本具有生产性.而当代批评家更是将其内涵无限扩大,认为生活中具有表意功能的语言符号以及类语言符号都是文本,即文本就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是一种话语实践活动.“文本”观念的]变与西方二十批评由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转向是大致一致的.

国内学者对文本内涵也有不同的认识.“text”一词最早引起国人重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般将其直译为“本文”――指作品存在形态本身,也有人译为“文本”.后来,国内学者在该词的译介方面达成共识,将其一律翻译为“文本”,以与“作品”概念相区别.王一川先生的解释是:“文本,顾名思义,就是指‘本来’或‘原本’意义上的、仿佛未经过任何人阐释的对象,它的意义总是有待于阐释的、向读者开放的.”以此为据,王先生认为文本必然具有具体可感的形式,其释义方式必然与语言学解读模式相关,对其意义的理解必须联系不同语境展开,其意义不可能是唯一的.冯寿农先生将其解释为:“‘文本’顾名思义就是以文为本,与‘人本’相对而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小说派和荒诞派戏剧取消主要人物,取消心理描写,取消主要情节,六十年代结构主义批评宣称‘作者死了’,文学的确不再是‘人学’了,不再‘以人为本’了,文学真正回到了它的本体,它的本真――‘以文为本’了,文学批评转向内部,就是转向文本,回归本体,其实,人的存在本身也不过是文本的一种形式.”冯先生的用意显而易见,“文本”即为以文为本,以此区别于先前的以人为本,这体现了西方人对文学的一种新的认识.而黄鸣奋先生则认为:“在词源学的意义上,‘文本’(text)一词来自意为‘编织’(weaving)的另一个词.”在此基础上,黄先生对其含义做了进一步分析:“如果我们将‘文’理解为某种信息、将‘本’理解为某种载体的话,那么,‘文本’作为一个范畴是多意的,因为信息的范围可大可小,载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果以信息编码技术为评判依据,我们可将文本区分为三种类型:体语文本、物语文本、口语文本.在黄先生看来,“文本”就是运用一定媒介编织而成的“织体”,“文学文本”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创造出的语言织体,通常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文学文本”.以上三位先生的分析代表了目前国内学者对“文本”范畴的认识,毫无疑问,他们的理解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了“文本”概念是一个运用广泛的范畴,正因为如此,其内涵才会无限膨胀,造成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想对“文本”问题深入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梳理、厘定其涵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在我看来,概括地说,文本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文本是一个现当代文论概念,对其解释必受语言学模式影响,新的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会改变人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二、文本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存在“织体”,具有“词语”的类似存在方式.从结构上看,词语具有能指、所指之别,文本也包含类似的二重组合,“能指”是其语音、句法、结构,“所指”是其隐而不露的意指思想;三、文本意指思想不是自明的,其意义生成方式多种多样,意义效果因方法、立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就是在这一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该范畴的.

二、文本理论辨析

这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A•,布洛克和Q•,斯塔里布拉斯合编的《方塔那现代思想辞典》的解释是:“文本理论(Theory of Text),这个术语为德国批评家马克斯•,本斯和另一些批评家所运用,用来表示对‘文本’的‘科学的’分析――他们所以!择这个术语,是想背离‘文学’或‘诗歌’这样的术语中所蕴涵的价值判断――这种分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诸如文体统计学这类数学方法进行的.这种观点强调了文本分析的科学性与文本的内在自律性,较为符合二十世纪前半叶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论的文学观念.”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对“文本理论”内涵的最早认识.众所周知的是,罗兰•,巴特曾为法国《世界大百科全书》撰写过“文本理论”条目,提出了全新的文本观.巴特首先将“文本”与“作品”加以区别,认为“作品是一个数量概念,是一个实体;而文本是一个质量概念,是一个场.等文本探讨的不是语句,不是意义,而是表述,是意义生产过程.更确切地说,文本理论研究主体是如何在运用语言进行工作的.”也就是说,文本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文本是全新的,文本是变动不居的.该学说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早期文本观念的颠覆,它的任务不再像早期理论那样妄图通过作品客观机制建立文本“科学”,而在于打破语言中心论和逻各斯严密控制,从而真正实现哲学、科学、文学、历史诸学科的融会贯通,以发散性思维和多重逻辑取代“我思故我在”的理性逻辑.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文本理论强调主体与社会历史性,为后起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而这一点在解构主义文论、“西马”文论都有突出的表现.上述两种文本观念很有代表性,分别在二十世纪前期和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影响了当时的其他理论.

而在实际文学研究中,我们所提及的“文本理论”,涵义较为宽泛,这不仅因为从最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了该概念,而且在用法上也需要进一步说明.就前者而言,“文本理论”主要指以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西方文艺理论派别及其理论主张,它几乎囊括了西方各派理论,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解构主义文论、现象学文论,甚至“西马”理论中的部分观点.尽管这些派别理论观点差别很大,甚至相互抵触、冲突,然而它们却共同坚持了一点,那就是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应以文本为主,作品的语言存在是进行其他各种阐释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方面,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功不可没,他们率先提出了文学研究的重点是“文学性”,而不是作品的外部世界;他们以“陌生化”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各种创作技巧,自觉将文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作品自身.这样文学研究就摆脱了作者对作品的控制和垄断,作者意图不再是作品意义之源和作品分析的重点,作品意义是开放的和多重的;作品的构成媒介是语言,作品是一个语言存在物,语言修辞分析、结构分析在作品研究中被广泛征用,语言被赋予极高地位.这一做法从根本上实现了文学观念的转变,由过去重视作者转向关注作品本身,文本分析成为主要的文学研究方法.俄国形式主义之后的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文论的这种倾向都十分明显,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的“文本与意识形态”分析也具有这一特点.因此,通常意义上衡量文学文本理论的标准是:一、是否坚持以作品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更关注作品自身意义的生成,放逐作者的决定地位;二、是否将作品视为一个语言构成物,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语言学方法研究作品.只要坚持了上述两点,即使在其理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文本”主张、没有出现“文本”字[,我们也将其视为文本理论.


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也不同于传统的“文本批评”(textual criticism).前者以语言学方法为基础展开对作品本身意义的阐释与论述,是“文本理论”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而后者则主要是一种编辑校对方法,希普莱主编的《世界文学术语辞典:形式、技巧与批评》对此解释为:“ 文本批评:旨在从手稿的依据重新构成作品的原文,并将这些依据提供给具有批评[光的读者,以便使读者能随处判断出原文的依据以及编辑对此依据判断的正确性.”“文本分析”是在“文本理论”指导下的文学批评方式,而“文本批评”则是一种传统的具有“考据”特点的文学研究方法.

三、文学文本解读策略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本”“文本理论”“文本分析”是一组内涵复杂而又存在密切联系的范畴,这也决定着文本研究、文本分析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通常情况而言,“文本”观念制约着“文本理论”的形成,而“文本理论”又指导着具体的“文本分析”或文学批评与赏析实践.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我们坚持认为“文本”就是“以文为本”,“文本分析”就是以文本客观存在样态为基础,立足文本存在形式本身展开的分析与评价.就文学惯例而言,我们可知文学文本的客观性是通过文本中的语言、结构、互文等因素层层体现出来的,它们渐次递进,互相影响与制约,共同构成了文学文本客体.因此,文本分析必须在上述层面上展开.

文学文本分析的第一个层次是辨析语言,对作品进行语言结构分析与描述.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主要有两大流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语言意识,因其关注重点有所区别而影响着对文学语言的认识.从语言功能上看,文学语言到底是工具、载体还是具有本体性?从语言本质上讲,文学语言到底是确指的独白性语言还是具有歧义性的狂欢化语言?所有这些困惑着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而集中表现于对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区别的阐释中.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这并不是说文学语言在词语的!择方面迥异于日常语言,而是指词语在文学功能体系中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学语言中充满了反讽与悖论,是一种张力语,只能放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与日常语言相较,文学语言具有自指性和曲指性.

文学文本分析的第二个层次是体察结构.通常的理解是,结构就是对事物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属于形式要素;但实际上,结构涵义颇为复杂,需要重新审视.就结构的地位来看,结构不仅仅是技巧与手段,它本身就渗透在文本有机体中,具有本体地位.就结构层次来说,结构有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之分,前者类似叙事句法,通过化约文本可以得出;而后者则是深藏不露的叙事模式,只有运用结构功能逻辑推]才能获得,深层结构模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就结构的本质来讲,结构并不具有永久稳固性,它徘徊于稳固与颠覆之间,既支撑着文本大厦,又不断挖掘其根基;惟有如此,才能使得文本既具有意义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释义的无限多样性.

文学文本分析的第三个层次是剖析文本间的联系,即揭示互文性.互文意味着此在文本与前在文本之间存在着可征实的文字术语或不可征实的精神意念上的多样联系,它是理解文本意义必然涉及的因素.这种理念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已将文本视为一种开放的客观体系,而不仅仅是封闭的语言、结构及其由此构成的有机体.但互文不同于影响,互文是文本间的共时横向渗透,影响则是文本间的历时纵向承传.以高科技和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学最突出地展示了互文的特性与价值.

此外,文学文本分析还需揭示其文化价值,因此历史、意识形态因素也是理解文本必定涉及的方面.它虽不直接进入文本,但时刻对文本产生着影响,二十纪后期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对此表现出尤其浓厚的兴趣.这些文化因素主要以两种形式与文本发生着联系,一是历史因素的介入,一为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的干扰.新历史主义使人们认识到历史事件也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历史叙事与文学文本之间具有某种互文关系.而以阿尔都塞、伊格尔顿和詹姆逊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则将文学活动视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在他们看来,文学文本活动本身作为一种表意实践方式执行着文化与政治职能.

由此看来,对文学文本意义的阐释,要求我们必须将文本中的语言、结构、互文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而要做到对文学文本涵义的全面把握,则还需将文本之外的历史、意识形态等因素纳入解释范围.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算真正弄清了文本.但毫无疑问的是,文学文本的客观性存在是全面把握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的前提和主体部分,它也最为符合“文本分析”的原意.

综上所述,“文本”“文本理论”“文本分析”是进行文学文本研究之前必须弄清楚的三个相关范畴,而作为文学批评重要手段之一的文本分析则必须立足其客观存在形式本身展开,否则就会使文学批评成为虚妄之谈,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吕晓东)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文学文本的文化解读”(J05S05)、烟台师范学院人才基金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042407)资助

作者简介:董希文,1969年出生,文学博士山东东营人,中华美学会会员,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其中部分篇目被《新华文摘》等各类文摘转摘.

类似论文

述类文本思路题的解题现状与方法

2013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又有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要求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及各市模拟考题中,这种题目并。
更新日期:2024-7-1 浏览量:15407 点赞量:4996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应对答题方法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特点和走势 2013年,新课程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命题特点如何,值得研究,尤其是文学。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4103 点赞量:8796

“梁祝”的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解读

摘 要:在当下学术中,跨学科领域研究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的比较解读中谈谈对“梁祝”的本体性认识。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2249 点赞量:4441

细节描写在文学文本审美建构中的作用

摘 要:虽然环境、事件、人物、主题等是叙事性文学文本审美建构的主要元素,但是细节描写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8759 点赞量:24188

文学文本的魅力与意义世界的生成

[摘 要 ]本文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方面挖掘出作品中沉潜的人的生命意。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2855 点赞量: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