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角度看消费时代下的“张爱玲热”

关 键 词 :张爱玲热 小资情调 怀旧 窥探 约拿情结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起掀起的“张爱玲热”至今一直持续不断,重返读者视野的张爱玲,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引起读者接受领域不小的喧哗.本文试图通过现代消费文化下的文学接受心理来探讨“张爱玲热”这一现象的缘由.

上世纪40年代,凭借中篇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一举成名的张爱玲,在上世纪80年代被挖掘出来后重新受到专业阅读的重视,并随着1995年她的去世再次推动这一阅读热潮的高涨至今越演越烈.与市场经济接轨后的张爱玲作品阅读在现代消费语境下,从束之高阁的学院研究进入到大众领域,在近三十年文学接受考验中经久不衰,除了异质文化的加入、大众传媒的共同造势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化工业很好地把握住了当下读者的几种文学接受心理.

首先,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起,现代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学阅读由审美至上转向价值标准的多元多层次,在这种情形下由于大众文化水准的参差不齐,在传媒炒作、商业利润的操纵下,导致文化消费的化、平面化,阅读文学成为了闲暇生活中一种可以炫耀的方式.在这种过度追求奢侈性、时尚性的阅读心理下,大众传媒和出版业把目光也转向了能够表达这种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文艺作品.因此张爱玲的名门贵气,特立孤高的性格,她的才华,以及她作品里的都市生活理念都无疑地成为这种新潮所追求的特质.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里说道:“文学消费与文学阅读并不是一码事.人们买一本书,可以不是为了看,而是出于其他目的,人们看一本书,也可以带着其他目的,而不是为了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或者提高文化素养.”①在出版商和传媒肤浅的炒作下,大多数的读者阅读张爱玲已不再仅仅是出于阅读兴趣,而是把读张爱玲的作品作为炫耀时尚的资本,通过这种阅读来识别自己的文化身份,感染上张爱玲的贵族气,确认一种优越感,作为财富和文化修养的象征.这时的“书籍不再被看做符号或符号载体,而是成为同一幅画或任何艺术作品一样的‘物’.物胜过交际,占有即胜过阅读”②.这种身份的确认又表现为时行的小资情调.所谓的小资是指那些生活在都市有着闲情逸致又具有个性主义的人,他们执著于生活和情感,大多有着一定学历背景,并且随着他们经济上的宽裕,这些人往往希望在世俗生活中突显自己.张爱玲不俗的出身和家世,她与胡兰成的那段别样的婚姻,生活上走另类风格的她,无疑成为当下热衷追求标新立异和高雅生活情调的小资们的偶像,他们对于肤浅的作品是最不屑的,总要适当地深沉一下,而张爱玲文字里关于那个时代和那座城市的荣辱沉浮,对于世俗人生惘惘的威胁以及浸透着苍凉与无奈的文风,往往会让我们的内心得到触动,引导到一种含混不清和不确定的状态.而年轻人就喜欢这种状态,因而对这样的作品有特殊的好感,而伴随这种情绪的正是一种怀旧情结.

怀旧情绪是当下许多人的一种普遍情感经验,由于都市生活的紧张和压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对现实生活不满和逃避的情绪,于是“阅读文学作品是摆脱荒谬的人类生存条件的一种办法”,“它临时割断了读者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但又使读者与作品中的宇宙建立起新的关系”③,所以“看张”让他们走进了一个远离现在的时代,久远的故事,无声地传递着旧时的情调,让人忘了现代生活的压抑,在张爱玲营造的那个“美丽而苍凉”的花样年华里体悟着那个年代的一事一人.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一种猎奇心理,对于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有一种想要探看透彻的冲动,于是在这种寻求新鲜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偷窥隐私成为当下一种越演越烈的风气.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的才气、她的传奇人生更是容易挑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其作品通过都市男女各色关系的描写以文本这种对软化处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又易于被大众合理地接受,所以对于张爱玲作品及其个人生活的窥探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对她作品中关于都市男女病态关系以及小市民既虚伪又真实的世俗人生的描写中所折射出的深层的人性的探视,二是表面的窥色忏情.读者透过其作品看到的是《金锁记》里曹七巧在黄金的枷锁下变异的人性,是《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葛薇龙人性深处止不住的造成的堕落,是《十八春》里顾曼璐在疯狂的、嫉妒、自私促成下扭曲的人性.与此同时“把文学作品看做是在读者身上调动无意识的幻想与有意识的反幻想的相互作用.作品之所以可以被欣赏,是因为它通过曲折的形式方法,把我们内在的不安和转变成了可以被社会接受的意思”④.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把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曲折的方式补偿性的得到满足,然而出版业等大众传媒的肤浅导向使她的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无意识冲动让一部分人仅仅是为了感官的刺激、的替代性满足和打探隐私的目的肤浅的阅读,像《小团圆》的出版打着“张爱玲的自传”、“半写家史半写情史”的旗号,紧锣密鼓地通过“不伦恋”、“露骨词”等一系列神秘渲染挑起读者的阅读,于是读者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团圆》里对号入座,找出原型,对于作品的艺术价值却成了最后关注的地方.

另一点让人值得思考的是文学接受者身上的一种约拿情结.“约拿情结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的概念,是借用圣经故事所概括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圣经旧约全书》上说,上帝派约拿到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使命,但约拿最初却试图乘船远去,逃避这一使命.”“概而言之,约拿情结是指人们在无意识中有一种既惧怕失败、逃避痛苦,又惧怕成功、回避高峰体验的倾向.”⑤在文学接受中,常表现为躲避名著.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著汗牛充栋,由于他们自身的光环太多,地位之高会让一般读者产生一种“压抑”.像鲁迅这样的严肃作家为人为文都充满了着精神界斗士的崇高感,在读者心中激起的更多是高山仰止的崇敬,而像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等人,虽学识渊博,所作出经入史,却让普通读者难入其中.而现在流行的轻小说,虽充满了都市感、时尚化,但过分的直露、浮躁的文风也往往被许多读者所不耻,而张爱玲糅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艺术技巧,对世俗生活的接近中提炼出砥砺人生的透彻,在雅与俗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打败了时间的考验成为读者接受中的又一经典.

然而当从前我们所赋予文学的那种神圣的精神内涵正在被消除,不再是文学本身选择读者,而是读者、市场选择文学时,为了迎合当下市民趣味,经过文化商业过滤后的张爱玲及其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物欲化、世俗化和商业化的一面时,在这种表象的热闹非凡背后,我们看到的正是文学的无奈,在商业媚俗性的操作下,频频制造的热点让我们浮躁的心理已经很难真正走近张爱玲和她的文学世界.当“张爱玲热”变成某种时尚的象征而被争相仿效追捧时,也直接造成了对张爱玲作品的浅读.因此在文学多元化格局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一分清醒和寂寞的心来品读张爱玲,走近这个“民国临水照花人”的世界.


作者简介:林芳汀,四川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①②③ 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安徽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第141页,第91页.

④ 特里伊格尔顿.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78页.

⑤ 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425页.

(责任编辑:张晴)

类似论文

文化消费时代的新通俗文学

内容摘 要类型小说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典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判断不能完全适用于类型小说 对类型小说的研究只有。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9346 点赞量:5456

数字消费时代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

内容提要 影像及网络这样的高科技并未解构传统文学作为艺术的永恒价值及其形式,因为作为文学的根本结构特征的语。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83172 点赞量:18721

当前大学生对张爱玲的接受状况调查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自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复出”之后,三十年来,引起了一次次的阅。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8920 点赞量:26118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没落家庭的情感为题材,以男女。
更新日期:2024-8-16 浏览量:105815 点赞量:23031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1701 点赞量:18204

金融的个人消费时代

只看重20%客户的服务接受本刊记者邹剑宇采访的时候,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赵晓谈了一段他对银行业务的最新体会 他说。
更新日期:2024-2-13 浏览量:30420 点赞量:7345

孔子的文学接受美学思想

关 键 词:孔子文学接受美学思想摘 要:孔子诗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学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3922 点赞量: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