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

叶开,本名廖增湖.广东廉江人.著名作家、文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在十几年的编辑生涯中,发掘了很多新作家作品,编发了大量老作家作品,作为编辑获得过若干编辑奖.业余创作小说,撰写评论.有几十篇文学批评文章见于国内专业杂志.著有长篇小说《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三人行》《青春期》,专著《莫言评传》,小说集《秘密的蝴蝶》等.近年来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撰写了近二十篇相关文章,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并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强烈共鸣.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籍作家莫言,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次盛事.获得这个世界上的顶级大奖,意味着莫言的个人创作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影响力,这也让普通读者有机会、并有兴趣去了解新时期以来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创作状况.撇开跟政治、文化相关的争吵不论,如莫言自己说的,他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

简单地看一下莫言的文学历程,可以看到莫言的文学创作和生活经历,跟中国大陆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紧密相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1981年在河北保定市《莲池》杂志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开始,到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登上中国文坛,到现在的三十年时间里,莫言创作了艺术成就突出、艺术表现丰富多变的几百万字作品,是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成名,为人所知,继而以中篇小说《红高粱》而广受关注、享有盛誉,并以《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厚重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在中国一流作家位置上持续了近三十年.

过去因为中国作家在海外的传播程度低,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士之外,我们大多数读者可能有意无意地低估了中国作家的努力和成就.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个人魅力.《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莫言的创作成就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学奖项的肯定,其中重要的有: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1年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第十三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因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以其杰出创作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会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有促进作用,也会提升海外读者对中国其他优秀作家的兴趣,并对中国其他作家作品的输出,形成良性循环效果.即便如此,因为世事变化、人心浮躁、各种兴趣和吸引力太多,中国严肃文学创作不可能再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不正常”的辉煌时代.需要强调的是,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严肃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仍是每一个公民了解社会进程、反思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

中国文学界很容易给作家贴上大而空的标签.有人认为莫言是“乡土”文学作家,这样容易把他放入“泥腿子”“土老帽”之类套话中,而使他遭到忽视、乃至鄙视.很多人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各种观点、立场的原因,把莫言的作品归为“”、“暴力”,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长期排斥选入莫言的作品,这些做法都简单而粗暴,抹煞了他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阐发出来的杰出价值.

以乡村世界、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片土地上的政治、道德为描写对象、从而展开其中的生动场景,是大多数乡土写作的特点.因中国特殊历史原因,新时期严肃文学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家都是“乡土叙事者”,或“乡土叙事反思者”.“乡土叙事者”建立在自我生存体验中,表达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奇特人物、残暴事件、苦难历程、自我奋斗,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乡土叙事反思者”则通过外在的道德来重新梳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插队/逃离)乡村景象,这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寻根文学”为代表.在这一“名目”下出现的作品中,乡村成为“落后野蛮愚昧的疆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恶意”构成,而成为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一种强烈的隐喻.但身处其中的莫言,却在一段时间的实际创作实践之后,很快地就进行了新的思考,赋予“乡村世界”新的活力——普适价值观、人道主义.还有几个关 键 词 :同情、悲悯、忏悔、救赎、宽恕.

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最重要收获,就是“人道主义”价值的持续思考和展开.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第124篇为写于1984年12月20日的《人道主义》,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反思文学的推进做了高屋建瓴的鼓吹.巴金的敏锐和远见,让他的思想在当时那个破冰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道主义”是我们谈到的普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基石,没有了“人道主义”这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为重要的思想,其他普适价值就会变成海市蜃楼,水中花、镜中月.如果不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莫言的文学作品,就可能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归纳和导读:

一.短篇小说《枯河》、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欢乐》和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里的深切同情心和悲悯情怀.《枯河》里的主人公“小虎”和《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人公“黑孩”蕴涵着莫言少年成长期的苦痛记忆.小说深切地反思一个极端社会对人的压榨、对孩子的伤害,并寄托了深切的同情心.中篇小说《欢乐》主人公齐文栋是一名高考补习了五年的老复读生,他的人生极其暗淡,对自己生长其间的土地充满仇恨,想尽一切办法要逃离这个土地.比他人生更加暗淡的是大地精灵般的乡村少女鱼翠翠,在那种令人窒息的乡村世界,鱼翠翠几乎毫无价值、也毫无尊严地死去,这个土地在齐文栋的眼中,是吞噬一切生命的恶土.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以山东苍山县的“蒜薹事件”为背景,写方四叔、高马、方金菊等几个普通农民的悲惨遭遇.天堂县农民喜获蒜薹丰收,本来盼望着有一次很好的收成,却因地方干部不作为、黑社会势力肆意阻挠而大面积腐烂在地里.农民高马参加过游行,并进入过县政府大楼,他回到村里后,遭到的追捕.他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躲避抓捕他的——我们可以在“革命浪漫主义”电影里看到的躲避日本鬼子以及反动派的方法,如藏在水缸里等——却无法逃脱.最终,方四叔、方金菊、高马都悲惨地死去.这部小说我好多年没有重读了,至今想起,都觉得沉痛.莫言在这部小说里寄托了对生存于苦难乡村世界的亲人们的深切悲悯和同情.这部小说发表后在国内文学界并无声响,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1988年来到中国,首先想介绍的莫言作品就是这部长篇小说,而不是因张艺谋拍摄了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的《红高粱》——或许其中的深切人道主义同情心,直接打动了一名西方专业读者的心. 二.长篇小说《酒国》(1992)和《丰乳肥臀》(1995)是莫言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两篇小说中,莫言把目光探进二十世纪漫长而苦难的民族历史中,不仅有对现实世界各种高低贵物的同情,还有对历史中呈现出来的先辈和民族苦难的深切关怀.


三.因为《丰乳肥臀》而引起的巨大反响和压力,莫言从部队转业到高级人民检察院下属的《检察日报》工作,身份由一名作家变成为一名“记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乡亲们原来对他的作家身份并不以为然,但后来他“当上了”记者之后,乡村们都奔走相告,说莫言升官了.在农民的眼中,记者比作家重要多了.那段时间,莫言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接触到了很多真正的底层生活状况,还曾经写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红树林》,后来改编成同名小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莫言在《收获》杂志连续发表了四部影响巨大的中篇小说,重新回归文坛.其中《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以崭新的角度,对“”和“知青”做了新的审视,其中的人物如前者的老朱老师、后者里的女知青唐丽娟,我十几年前作为责任编辑,编稿阅读时被深深打动.

四.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蛙》里的深切自我反思和自我救赎意识,使得这两部同样以莫言的“文学共和国”“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作品,超越了所谓“乡土小说”的相对狭隘的概念,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范畴.小说中的人物活灵活现,但小说里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宗教情怀和悲悯,在这个“虚无时代”,具有更加深刻的警醒意义.《生死疲劳》的浓重传统文化背景、高超文学技巧和深刻的宗教情怀,可能是打动诺奖评委的较为重要原因之一.

背景资料:

莫言人生经历可简单分为五部分:

A.童年时代和他的饥饿记忆.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1961年上大栏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直至1973年得到偶然机会去县棉花加工厂当季节农民工.相关阅读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枯河》、《铁孩》、《草鞋窨子》、《会唱歌的墙》.

B.青年时代和他逃离土地的热望.莫言在1973年有机会在县棉花加工厂当临时工后,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得到爱才的厂长的表扬,在棉花加工厂干了三年半.1976年,连续好几年报名参军的莫言已经21岁了,他幸运地“混进了革命队伍”.相关阅读作品:《乡村音乐》、《售棉大道》、《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

C.酝酿与创作阶段.1981年提干后莫言一直在部队里当政治教员,在无聊和孤独中他开始写作,断断续续地在河北保定文联《莲池》杂志上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其中《乡村音乐》得到老作家孙犁撰文表扬,《售棉大道》开始具有了莫言叙事的潜在风格.1984年7月,莫言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刚刚成立的文学系读书,得到了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这两年时间里,莫言爆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和最有名的作品《红高粱》都是这个阶段的成果,其他如《爆炸》、《球状闪电》等都创作于这个阶段.

D.影响与提高阶段.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获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被张艺谋改拍成电影后,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电影《红高粱》获得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87年至1995年,莫言创作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达到了自己创作的一个高峰.但《丰乳肥臀》遭到了军旅老作家彭荆风等写状告信攻击,当时长邓力群专门组织相关军旅作家开会研究.一大批攻击性文章连续出现.1997年,受到巨大压力的莫言从部队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下《检察日报》的影视制作中心工作,创作了《红树林》等作品.

E.持续创作与走出国门.1988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来到中国,找莫言要翻译《红高粱》和《天堂蒜薹之歌》,接着台湾麦田出版社也出版了莫言小说集.慢慢地,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各语种译本出版.而进入二十一世纪,莫言接连创作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四部《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并摘取了国内国际的很多重要大奖.

类似论文

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变革

新时期文学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此前的创作相比,新时期文学艺术的自由度和选择度大大增强,创作į。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3946 点赞量:4125

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

当代文学有没有经典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不时困扰着当代文学的整体性认知和总体性评价,成为制约当代文。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量:69008 点赞量:15634

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深入

摘 要:现实主义强调客观,事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承认人的真实生活 之后,当人们重新思考文学的新。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7885 点赞量:13536

新时期文学编辑的意识

摘 要 :现代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文学编辑在接触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学会如何筛选有效、有益的内容,进而&。
更新日期:2024-3-21 浏览量:44296 点赞量:10319

“主体”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

2007年伊始,一家当代文学批评杂志再次以“隆重”的篇幅推出了“新研究”的专栏① 从1990年代一些批评家提出“后。
更新日期:2024-11-5 浏览量:20779 点赞量:6081

文学评奖机制改革与新时期文学

一、评奖制度化是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体现 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当代文学内部有一个明显而清晰的断裂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模式、生产机。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7086 点赞量: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