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语境

摘 要: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它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语境,通常指言语活动的各种情景因素的总和,最初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后来被逐渐泛化到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的标题隐喻、意象隐喻、结构隐喻、主题隐喻等都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是隐喻的建构与解构的核心与,语境也是检验隐喻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关 键 词 :隐喻 语境 语言学 文学作品

一、隐喻简介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目前对隐喻的讨论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展开的,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从“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到“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的飞跃.Lakoff认为“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文学作品的隐喻与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不同,它不单局限于词汇层面,而是覆盖了作品的所有表义层面,如标题,主题,叙述层面,背景.结构,篇章等.


二、语境简介

语境,即语言环境.最初是一个语言学术语.通常指言语活动的各种情景因素的总和,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接受信息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语境可以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来看.从微观上看,语境是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语体和风格等;从宏观上看,语境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从人的因素看,它包括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他们的思想、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等:从社会因素看,它包括社会特点、地域风貌、政治制度、经济情况等;从文化因素看,它包括文化心态、人文特征、文化活动、文化积淀等;从历史因素看,它包括时代特点、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等;从民族因素看.它包括民族特征、民族习惯、民族交往等”.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所依赖的语境结合起来.语境决定修辞现象的优劣.

随着二十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发展,“语境”被逐渐泛化到其它领域,“进入文学研究领域的‘语境’也经历了两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经由瑞恰兹及新批评派引入并发展的‘文本语境’,倾向于文本细读的具体操作:一是受语言哲学、现代阐释学影响的“语境”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多用于文学理论研究领域.”“语境”在文学研究之中最初的含义是“上下文”,其后发展出文学文本的作者的语境、读者的语境、阅读产生的心理语境以及其他按照各种角度划分的语境类型,如:历史语境、文化语境等.这种针对文本而言的各种语境,我们可以参照语言学的叫法将之归纳为两种――情景语境、认知语境,前者是客观物理层面的,后者属于心理层面.

三、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语境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一个经验域――源域被映射到另一个经验域――标域.隐喻建立在源域事物和目标域事物相似性的基础上,是源域的部分特征向标域映射的结果,“源域”、“标域”实际上是两个语境.概念隐喻的建构离不开语境,概念隐喻的解构也离不开语境,要通过联想找出“源域”“标域”两个语境中的相似关系.文学中的“隐喻”和“语境”两个概念最初都来源于语言学,后来这两个概念逐渐泛化进入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的标题隐喻、意象隐喻、结构隐喻、主题隐喻等都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是这些不同层面的隐喻建构和解构的核心.

1 文学作品的标题隐喻与语境.文学作品标题的隐喻与文本语境是密切相关的.如:《围城》这个题目就是一个隐喻,把人生比喻成一座城堡,如果没有作品中大量的人物命运经历作诠释,我们也解读不出“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的深刻含义.文本语境是解读这个标题隐喻的核心.贾平凹的《废都》,题目是一个总体性的隐喻.王尧在《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中认为:“和逻辑的表述不同,《废都》对精神世界的建构是以隐喻的方式进行的,《废都》也就成了小说的总体性隐喻”.而解读《废都》这个题目的隐喻要关注到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从启蒙者的地位退到了社会的边缘.批评家们认为:看来小说取名《废都》,包含有对传统文化断裂的隐忧,有失去人文精神倚持的荒凉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社会特点、文化心态等都对《废都》这个题目的隐喻有着直接影响.

2 文学作品的意象隐喻与语境.意象是“意”和“象”相统一相融合的结晶体.在诗歌中,意象隐喻用得较多.如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四个意象.即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土、对故园浓浓的乡愁.这首诗的四节,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四季:即少年、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四个时期.既有纪传性,又反映了不同年龄的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台湾与大陆两岸分离的时代背景是解读这些意象隐喻的关键.

我们再来看看海子诗歌中的“土地”意象.“在海子那里,‘土地’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隐喻,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远去的、被遗弃的土地,意味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被放逐、漂泊不定;土地的‘饥饿’,也是人们精神上的饥渴、焦虑、流离失所;土地的悲剧,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痛失‘精神家园’、无可依傍的悲惨处境”.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危机,海子找到了“土地”这个意象,通过讲述土地的命运,来讲述人们精神上的悲惨境遇.海子的经历、处境、知识背景、文化心态等对他笔下“土地”意象的隐喻的生成有着直接影响.对海子的生平、性格、心态有充分的理解,才能解读出解读海子诗歌中的“土地”意象的隐喻意义,以及海子诗歌中表现出的文化堕落过程中理想主义逐渐消亡的那种哀伤.

3 文学作品的结构隐喻与语境.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充满了隐喻,它所有的隐喻都是为历史叙述服务的.在众多的隐喻中,有两种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是结构性的,在结构上,她把历史浓缩在一天,并用清晨、正午、黄昏和半个月亮将之分成四个部分.清晨、正午、黄昏分别隐喻了历史发展由初而盛、极盛而衰的过程.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叙述者为这行将消失的历史而哀叹,但又用‘半个月亮’来寄托自己的希冀和渴望(坚守)”.在时间的隐喻上,叙述者是一位九十高龄的老者,她从自己出生讲起,一直讲到自己九十岁止.也就是几乎所有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结束游牧生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间段几乎代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些隐喻建构和解构的核心都要参照历史语境,参照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民族的发展历史.

4 文学作品的主题隐喻与语境.小说《废都》基本上是一部写实性的小说,可却包含了一些幻想、神话和隐喻的因素.解读小说《废都》的主题,离不开文化语境,读者必须熟悉中国古典作品的世界.隐喻本身也是文化的构成成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小说快结束时,庄 之蝶做了一个梦,等梦醒了,“庄之蝶仍是分不清与景雪荫的结婚和离婚是一种幻觉还是真实的经历”,最后以“人生如梦”的主题作结.《废都》开头就写八十年代在西京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漂亮的花,其外观看起来像牡丹,又类似玫瑰.花开四枝,分别为红、黄、白、紫四种颜色.有的批评家认为,这四枝花分别象征着小说中四位女性形象,即:唐宛儿、柳月、慧明和阿灿的命运.这种以象征的形象预示女性主人公未来的手法,与《红楼梦》的写法相似.书中的人物与《红楼梦》、《梅》中的人物也有相似性.《废都》的主人公庄之蝶的名字.直接让人想到了庄生梦蝶的传说,庄之蝶是贾宝玉和西门庆的混合体,唐宛儿让人联想到《梅》中的潘金莲和李瓶儿,牛月清让人联想到《梅》中的吴月娘.另外,在场景的描述上.那些聚会、宴请的描写,都让人想到古典小说的类似场景.

所以,对于小说《废都》.必须放到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如果不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文本,不熟悉它的叙事方式,就很难解读出《废都》中“人生如梦”的主题隐喻.理解不同语言中的隐喻映射必须参照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

四、结语

语境是文学作品中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隐喻的编码实际上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对表达主体而言,作者的不同经历、修养、处境、心情等直接影响着他们隐喻的生成.

语境是隐喻解构的核心,解读文学作品不同层面的隐喻离不开语境.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隐喻按照联想关系运作,即它们把未知的东西嵌入一种新的联想关系,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得部分新的意义.所以,隐喻要求一种积极的、富于想象的解码行为:读者要去发现那些不同语境中的相似特征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置换.解码活动要能够提供同编码相同对应的想象程序才能解读这个隐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隐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现象”,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而这个过程也离不开语境,通过语境建立起一种相似性的联想.

语境也是检验隐喻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恰当地运用隐喻,可以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简介,更加含蓄,更加生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张力.是否与情景语境、认知语境吻合,也是评价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李卫中:河南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类似论文

跨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中的广告英语翻译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底蕴,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 广告则是一。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2607 点赞量:29174

社会文化语境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

摘 要: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 要译得恰到好处,译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语。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6329 点赞量:11513

英美文学作品视域下的隐喻

摘 要:隐喻归属于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它是无处不在的 隐喻性的语言是语言自身隐秘性的一种表达,它是语言自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261 点赞量:5876

英美文学作品视域下的隐喻

摘 要:隐喻归属于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它是无处不在的 隐喻性的语言是语言自身隐秘性的一。
更新日期:2024-7-23 浏览量:94523 点赞量:20754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境解读

摘 要:英美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 本文以《阿拉比》为例,说明教师必&。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18845 点赞量:25579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

摘 要:典故是文学作品中,构成其丰富语言和内容的关键之一 与其它的常规手段相比,典故均具有更加深刻į。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4814 点赞量:22615

怎样引领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探幽揽胜

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微处和不经意处停下目光,仔细寻觅僻静幽雅的胜景,从中获得一种新。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4289 点赞量: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