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文学抒写中的晋阳文化特色与缺憾

摘 要 :赵树理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他与其所代表的“山药蛋派”文学群体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从研究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与山西晋阳文化的内在联系出发,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以及探讨这种文化在何种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并试图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这种文化立场中所存在的缺憾.

关 键 词 :赵树理;山药蛋派;晋阳文化;地域性;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关于赵树理与晋阳文化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区域性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学界重新认定十七年文学的意义以及对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的回暖之后,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再一次得到肯定.本文将从研究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与山西晋阳文化的内在联系出发,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以及探讨这种文化在何种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并试图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这种文化立场中所存在的缺憾.

一、浓郁的山西本土气息

赵树理的创作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这种气息是“从山西大地上的山、水、黄土、泥沙中生生地抠出来的”[1],饱含着劳动人民的热血与深情.黄修己在《赵树理评传》中曾提到:“赵树理的创作具有严格、准确的时空性,即故事的时间、地点都有明确的规定性,不可以任意挪动搬迁,人物、情节都只能是此时此地的产物,而非彼时彼地所能有.春花秋实,不乱其时,南桔北枳,难易其所.他的故事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2]

《三里湾》中关于“窑洞“的描写十分细致:

文中写到“玉梅离开了旗杆院的大门口往家里走”,先是“通过了一条东西街”,随后“上了个小坡”,就到了家门口.她的家在“西山根”, “大门朝东开,院子是个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短;西边是就着土崖挖成的一排四孔土窑,门面和窑孔里又都是用砖镶过的;南边有个小三间南房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玉梅家的窑洞是在山根下的,背靠大山,依势而建,这种窑洞叫做“靠崖窑”.西边一共有四孔窑洞,这四孔窑,从南往北数,依次是“南窑”、“中窑”、“北窑”和“套窑”,这种布局,说明玉梅家的“靠崖窑”是并排修建的群窑式结构,相互连通,形成了北方民居中典型的院落.

除李有才和玉梅所居住的靠崖窑外,山西窑洞还有“下沉式”和“独立式”两种.“下沉式”窑洞最具特色,由于地壳运动,塌陷成一个巨大的土坑,窑洞就建在坑中,也叫“地窨窑”;“独立式”窑洞既不靠山也不在坑中修建,没有天然的地理条件可利用,而是在平地上用砖修葺而成,因山西人把围院建屋叫做“券”,因此这种窑也叫做“券窑”.对于“窑洞”这一黄土高原上独具特色的居所,在赵树理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它的形成与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不无关联.山西黄土广布,百分之八十以上被黄土覆盖,且多河谷河沟,呈现沟壑众多,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加之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土质偏硬,不易坍塌的特点,十分适宜“穴居”.且“窑洞”的保暖性较好,不易透风,使洞内基本可以实现恒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反映出晋阳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许多地名设置都具有山西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当然这些也都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基于自然地形日积月累所习惯性指称的.除“窑”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名词还有“庄”(李家庄)、“山”(阎家山)、“湾”(三里湾)、“”(刘家)、“洞”(灵泉洞)等等.

二、赵树理小说中所确立的文化立场及缺憾

相比前一部分对于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地道的晋阳文化的论述,这一部分的分析之于文学的角度来说具有更大意义,笔者想要研究的是根植于山西这样的地理文化氛围之下,作家的创作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以及作家本人由此确立了怎样的文化态度与文化立场,当然侧重点在于分析其中所存在的文化缺憾问题.

赵树理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的沁水县,这是黄土高原上一方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古时称作泽州府或凤台县.这里位于山西的南部,是晋、豫两省的交界地带,也被誉为“山西的门户”,丹河、沁河流经此地,造福了一方百姓,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重利轻义、倔强慎行,但有限的地理条件又促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养成了保守、闭塞的乡土习性.尽管传统的晋阳文化在形成之初,是一种取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的,它融合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但“山西因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缘故,在近、现代是属于疆域变化较少,受近代文明冲击较轻、社会变动也较缓慢的省份之一.辛亥革命后,山西在阎锡山统治下,虽名义上纳入‘民国’轨道,但实为阎氏独立王国.全省除太原略有些文明气息外,其他地区几乎仍处在闭塞落后的状态中”[3].这些客观条件,导致了晋阳文化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古老的三晋大地再也没有往日晋商时代天下商贾往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而一再强调自己是从农民中走出来的作家的赵树理,在自己的创作中往往也不自觉地贴上了此种乡土性的标签,“土味”是他津津乐道的创作特色.与京派作家笔下的乡土小说不同,赵树理的文学抒写中渗透的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土”,这种“土”是晋阳文化中的务实、保守与顽固,也代表了赵树理自身的文化态度与文化立场.纵观其一生的作品,其中也有浓重的“路线”痕迹,这也与他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有直接的关系,“实在”、“死心眼”、“一条道走到黑”这些词语来形容赵树理本人及他的创作是基本符合的.

然而,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发表,为文学界带来了一条新的创作路线.《讲话》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强调文艺应充当教育民众,启迪心智的作用,认为文学从属于政治,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阶级斗争的伟大胜利.这实际上是一种激进的功利主义文艺观,但当时因为《讲话》发表这个历史契机,赵树理和他的作品几乎一夜成名.有了此种经验的他,在以后的创作中,更是坚定不移地遵照和执行着《讲话》精神,导使他的小说创作无不带有些政策图解的理念与痕迹.《锻炼锻炼》中,塑造的“吃不饱”、“小腿疼”这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应当摒弃落后的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但这种目的言说过于明显,免不了带上些说教的痕迹;《邪不压正》对于“邪”与“正”的划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土改中的进步分子与落后代表之间的较量的故事也稍显老套,并且农民中间的某种小农意识倾向在“写不压正”的美好愿望中被隐去和规避了,其叙述再也没有了《小二黑结婚》当中的干脆利落.

过于纠结于实际材料的选择再加上功利主义的创作动机,使得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晋阳文化中消极闭塞、保守落后的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文化立场的形成,他认为农民是创作的根本,却忽略了文学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也应当站在高于生活的立场上去审视和反思生活.

三、结语

赵树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认为是排除在体制以外的“文摊作家”,但他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文学抒写中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不仅对于赵树理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晋阳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了反思的途径.

类似论文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摘 要:中国农民具有复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格,剖析农民形象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和文。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1121 点赞量:27957

赵树森主任医师抗衰老学术思想

摘 要:赵树森主任医师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脏腑精气和功能呈由盛到衰的规律变化,总体上表现为衰退状态 虽然有偏于不×。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71133 点赞量:16213

朋克文化与春树的文学创作

80后作家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8271 点赞量:5257

活着的赵树理

把这篇书评的题目叫做《活着的赵树理》,首先是因为这部名为《苦旅》(刘长安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2。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7218 点赞量:4332

外国文学翻译中语境与文化的融合探究

一、外国文学翻译的发展 (一)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方法 翻译是一种高。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5460 点赞量:21513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赵树理,一位为农民写作、呐喊的朴实正直的人民作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他以简洁质朴的风格、生动细腻的笔触、。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2258 点赞量:1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