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易》意象之实与虚

摘 要 :《诗》与《易》都是假象见义.其中象可分实象和假象.不论虚实,象均是源自于现实世界.在象的构建上,虚象比实象更难.虚构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在考查中国文学实与虚的源流时,不应忽视《易》的影响.

关 键 词 :诗易; 虚构;征实

一、象分虚实

《文则》曰:“《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易》与《诗》均是假象见义者.而所构之象,又分实象与虚象.

论象之虚实,肇始于《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条下孔颖达疏:“先儒云此等象辞,或有实象,或有假象.实象者,若‘地上有水,比也’;‘地中生木,升也’,皆非虚,故言实也.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风自火出’,如此之类,假而见义,故谓之假象.”即指出实象与假象之别.

《诗》与《易》实象之平实朴素者,似述身边常景.以狐这个意象为例.《易·解·九二》中有“田获三狐”之辞.又有《易·未济》,卦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是说一只小狐过河,尾巴翘起,将要到河岸时,尾巴突然垂下.暗指过河未遂.《诗经》中提到狐的地方有九处,多是作为田猎的对象和穿戴的皮毛来描写.《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营造漂泊孤单的的形象,以表达悲伤无依的情绪.《易》与《诗》中涉及的动物,多是自然世界中的实在之物,神秘色彩十分淡薄,涉及场景亦非常生活化.

至于虚构之假象,比如《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之句.《孟子·万章上》已有解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等信斯言也,周无遗民也.”实际上,这句只是诗经作者营构的乱世惨淡的景象而已,并不能笃信.意象之怪诞飘渺者,便如《易》之龙战玄黄,张弧载鬼.无人见过此种奇景,种种幻想耳.《归妹卦·九二》:爻辞曰:“眇能视,利幽人之贞.”眇,亦目盲之义.目盲何能视物,假象也.

《诗》之兴象,多草木虫鱼,风雨云露.这些自然实物可观可感,较为实在.《诗》之象,即使虚构,形象本身也多常见,不实之处在于其语境的不可实现.比如“周余黎民”,所言对象是确实存在,只是其情状难以置信.《易》之象则常有虚象.且不仅是形象本身的虚构性,比如神鬼之类,并且对象的状态也多反常态.比如《震卦·九四》爻辞所叙之“震遂泥”,雷落入泥土的景象,则难以想见.从比例上说,《诗》实象多于《易》,《易》虚象富于《诗》.

二、意象源于征实

传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易学本源于自然,当然有自然实象.《诗·国风》本采自民间歌谣,民众生活劳作,发而为歌,取诸近身之物,婉而成章.正暗合西方亚里士多德之模仿说,并马克思之劳动说.


实象直接描摹自然,征实自不必说.假象,其实也是对自然世界的变相观照.无论实象或虚象,皆出于自然.《文史通义·易教》曰:“人心营构之象,等心之营构,则情之变异为之也.情之变易,感于人世之接构而乘于阴阳倚伏为之也.是则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

人存于世间,首先接触的就是自然界,所思所感之素材,就是自然之物.一些自然之物,或有灵巧或有勇力,便被先民膜拜以为图腾.神秘如龙者,也是马首蛇尾,有迹可循,有型可依.至于鬼怪神灵,不过是如鲁迅所言:“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睛,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以自然之物为基,驰骋想象,组合创造,方有诡诞假象.

而《大畜卦·象传》所说“天在山中”,物虽实在,境却难得.便是截取实物,嵌入奇景,腾挪几分,交错一二,便有虚构之象.

三、虚构与文学

在论及文学之本质时,往往是将虚构作为文学的重要属性.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说:“文艺艺术的中心,显然是在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上,他们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这是西方文论对文学虚构性的理解.中国传统文论中,对于虚构也非常重视.《文心雕龙·神思》系统地论述来文学与想象虚构的关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乃想象之力?想象即虚构形象.运用神思,开放想象,才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未有虚构,则难以称其为文学.

象虽出于现实,但是虚象往往比实象更难得.实象仅凭所见,忠实记录即可.此法类史家.有“六经皆史”之说法,便是各经中俱有写实之笔的原因.孟子曰:“《诗》亡而后《春秋》作.”以《诗》与《春秋》同体.然文学与历史,终究不同.史者,左记言,右记事,《尚书》《春秋》之谓.仅仅直陈时事,便未得文学之旨归.用以记录典章法纪,国事人情,必用董狐之笔,则成征实之象.《易》以道阴阳,《诗》以言性情,讽喻婉转,苦虑劳情,近比远指,物貌心求,则成虚构之象.刘熙载《艺概·赋概》说:“按实有象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虚象之难,就在于需要作者将实物融汇而再创作.自然比直写实象更考较作者功力.

对于中国文学的实与虚,或者说写实与想象方面的追溯,往往至诗、骚而止.其实《易》从实象与虚象的角度,对中国文学的虚与实传统产生了深远而精微的影响.关于《易》的成书年代,《系辞》曰:“《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圣德邪?”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易经》成于商末周初.彖和象则可能成于战国.《诗经》则大致成书于春秋时期.很难说《诗》没有受过《易》的影响.在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源流时,《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类似论文

《易经》对医学的影响

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57197 点赞量:12887

《喧哗与骚动》意象母题

摘 要 :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通过时间水和影子等意象母题呈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以汤普生一家为代表的南方家族。
更新日期:2024-3-8 浏览量:9720 点赞量:3381

《易经》的外国科学家

提起《易经》,我们想到的往往是迷信、玄学、算卦等等,但在18世纪初,两位外国科学家却把它视为一部科学著作。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68813 点赞量:15229

评两位老师的《香菱学诗》教学问题设计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堂提问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设置问题,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是课堂教学。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4060 点赞量:19238

我为什么要写《易中天中华史》

人类为什么要对野蛮进行否定和改造呢?很简单,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文明的意志什么是文明?先讲个故事 民国初年,四川广。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9563 点赞量:26037

先秦两汉礼制兴衰与《诗》义变迁

摘 要:《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3480 点赞量: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