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楚漱石到夏目漱石

摘 要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原名金之助,漱石是他的笔名.这里笔者从西晋名士孙楚漱石这个典故说起,来谈一谈夏目漱石作为文人的骨气.

关 键 词 :孙楚漱石;夏目漱石;文人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原名金之助,漱石是他的笔名.这一笔名实际源于中国“孙楚漱石”的典故.这一典故出自唐朝李翰编著的《蒙求》(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一书.据说西晋名士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年时想隐居山野,过一种清闲淡泊的生活,并常独自坐在高山顶上,面对白云雁阵、松涛流泉,调琴抚弦,自得其乐.某日,他的朋友王济走上山来,他与王济谈自己的志向时想引.用《三国志蜀志》中的名句“枕石澈流”一词,即用石头作枕头.用山泉洗漱,以表达自己隐居山林之志,但却说成“枕流激石”,王济听后就调侃说:“流非可枕,石非可漱.”即难道水流可以作枕,石头能够漱口吗孙楚自知失言,忙辩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意思是说“枕流”是为了像许由那样洗耳好除去尘俗,漱石是为了砺齿.好远离人间烟火.这虽然是文人笑谈,但也显示出孙楚崇尚自然.厌恶功名富贵,不为功名利碌所羁绊.并执着地寻求自己的桃园仙境的志向.这种追求我们从夏目漱石身上也可以看到.

夏日漱石出生于旧幕府世袭制的名主家庭.因遭父厌弃,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入去当养子.9岁时又回到亲生父母家,但其父对其非常冷漠.幼年生活的坎坷遭际,使他饱尝人世的冷暖,造成他爱憎分明而又固执孤独的根性,也培养了他对独立人格的苦苦追求,甚至影响他患上神经衰弱.

漱石自幼就潜心汉文学,汉学造诣极深,汉文能力极强,受朋友子规的影响写下不少汉诗.通过对中国的唐宋诗文和《左传》、《史记》等汉书的学习,了解到所谓文学的定义.认识到文学是有益于社会和人生的东西.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近代化.洋学盛行.他意识到要立足于近代社会和接受近代思想的洗礼,必须学习英语.这是漱石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自此他开始转学英国文学,并苦心探求英文学的实质是什么,虽然读书无数但仍未得到答案.由于身心俱疲.再加上严重的精神衰弱.常常使他陷于苦恼与不安.为了逃避这种苦恼与不安,一度去镰仓园觉寺参禅数十日,但以失败告终.其后先后在偏僻的松山和熊本担任英语老师,以期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1900年33岁的漱石被文部省派遣到英国留学二年.在伦敦用不足的经费购买了大量书籍,开始闭门苦读,广泛涉猎古今英文著作.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迄今所理解的文学与西方文学性质完全不同,西方文学是探求和反映人生、社会的艺术,与东方文学是不相容的.通过在英国实际生活的二年.他发现了西方商业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弊端,对西方文明提出了批判的看法,开始认真的思索日本的将来.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并不是建筑在了解的基础上的,充其量不过是学习人家的皮毛.因此他提出“万事都学西方是愚蠢的”,即不能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主张吸收西方近代思想但同时也要发扬日本传统美德.但现实是残酷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把日本固有的封建文化同西方文化强硬地结合起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因此改革很不彻底.尤其是西方腐朽的东西反倒不断涌入,出现了西方影响的权利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现象.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漱石对国家民族拖有强烈的责任感,对于这些问题不能熟视无睹.因此他一直进行着艰苦的努力希望改变这种现象.然而面对现实.作家能够做到的就是拿起自己的笔向丑陋的现实宣战,去讽刺揭露批判丑恶现实,以其改变这社会现实.这一思想认识的形成使他今后的文学带上了很强的文明批判精神.

1903年漱石回国后,任帝国大学的英国文学教师.1905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它以迄今日本近代文学所没有的深刻的思想性,尖锐的讽刺手法和独特的幽默语言,有力地批判了明治社会的庸俗、丑恶及现实而震惊文坛”.(注P149)并成为一部留芳后世的伟大作品.而这正是作者多年积淀后向社会发出的一柄利剑.

1907年他主动辞去待遇优厚和受人尊敬的东大教授的职务.当初辞去东大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时发表的“入社致辞”中提到“如果报社是做生意的话,那么大学也是做生意.对把文艺的述作当生命的我而言,没有比这个更有名誉的职业.从离开大学的翌日起突然觉得肩膀变轻松,肺部吸入未曾有过的大量空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东大教授都是带有闪耀光环的职位,但我们从激石的叙述中看不到一丝的遗憾.而只有解脱之后的愉悦.这是何等超脱的气度啊.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残酷的现实,作者呐喊无果的苦闷.再加上写作的辛劳、生活的烦恼,作者再一次病倒无法再继续工作.再一次去修缮寺修养.这一次的修缮寺修养使漱石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倡导“则天去私”的哲学.这是他在抗争无果的情况下的一种自我解脱.我认为这和古代文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去寻求桃源仙境的心境是一样的.即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又可以看出他们的无奈.

然而,无奈并不是沉沦,作者仍在抗争.1911年漱石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正是抗争的最高表现,是藐视权贵,不依附任何势力,保持学问的独立性和个人的自由、尊严的体现.也显示出一个伟大作家的无畏气魄.

1916年漱石创作最后一部小说《明暗》过程中,因病不治亡故.享年49岁.

回顾作者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在寻求、战斗,虽然由于作家自身的局限性,最后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他勇于向社会黑暗和邪恶挑战的勇气,粪土权贵的傲骨,素为世人赞叹.

类似论文

夏秋之交,尿石症多发

深夜的京城格外宁静,王师傅也已经进入了梦乡,突然一阵剧烈的腰痛把王师傅惊醒 睁眼一看,已是后半夜了,老伴还在熟。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5460 点赞量:12507

夏文彪:抱石遗风?灵动山水

夏文彪,1944年出生,安徽滁州人,汉族,著名书画家,华文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傅(抱石)派入室弟子,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中国民间艺术家。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3223 点赞量:4165

故事中的人生:夏目漱石的文学路之探析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 日本近代文坛发生了很多文学思潮,有很多文学流派,然而却无法将夏目漱石į。
更新日期:2024-5-4 浏览量:14273 点赞量:5052

夏目漱石与《老子哲学》

摘 要:作为大学文学部英文科二年级学生的夏目漱石,曾写出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学年论文《老子哲学。
更新日期:2024-6-23 浏览量:81682 点赞量:17992

夏利:湮灭在快进时代

夏利,曾经创造了一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产品体验这个词还比较陌生,用户也比较容易满足 那么,夏利,虽然粗鄙,却创造出了中国汽车史。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7830 点赞量:4827

孙梅芹:追逐优秀的博士副院长

上校军衔,博士头衔,副院长职务 从临床医生岗位走上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岗位的孙梅芹,是全区女性师级行政领导中学历最高。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4841 点赞量: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