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同龄的《北京文学》

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写过些电视剧.这其中与《北京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促成了我的第一部作品《男户长李三贵》顺利问世.就因为这部作品,我一夜“脱贫”,故一直心存感谢之情.日后我们“三驾马车”小说抢手时,只要《北京文学》约稿,我从未打过拨拦(犹豫的意思),马上答应,抓紧写.

1991年,我的中篇小说《村长》发表后,先被西安电影制片厂影视部看中,打来说要拍电视剧.后新成立的兰州电影制片厂厂长与我相识,要拍电影,让我务必把西影那边辞了.碍于情面,我只好给西影说对不起,我的朋友要拍.因为没订协议也没订金,西影也只好答应,但提出条件,让我给他们写个新的.我没当回事,顺口就应下.这部《村长》后又转手,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了《一村之长》,赵本山主演,我是原著,另请人改编.

但麻烦来了,西影没忘前言,三番五次来,点明让我写农村计划生育的电视剧.欠了人家的,就得还账.好在那时我对乡间的事情很熟,下去跑了几天,回来用了一个星期(年休假),写出八集连续剧《男户长李三贵》.这是我的电视剧处女作,应该说本子很不错,寄给西影,那边马上派了女责编千里迢迢来承德,与我面谈,让改成六集,还给了1000元订金.但什么时候拍,一集稿费多少,都没说.那时,我的工资每月100多,看着1000块不少了,挺高兴,很快就改好.

等着那边的信儿,这边也别闲着,内容都是现成的,抽空就写了中篇小说《男户长》,给了《北京文学》.发了没几天,有人打,说我们是从北京来找你的,半道上碰人了,走不了啦,你先帮着把这事处理一下吧.我那时在承德日报社当社长,忙派人去.问题不大,北京方面给挨撞的留下些钱,事情妥善解决.往下我们见面,一说,才知道是《北京文学》的老傅同志,带着中国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影视部的何女士等人来找我,谈《男户长》拍电视剧的事.原来,老傅与何女士住楼上楼下,老傅告诉何女士这期有一篇写计划生育的.何女士一看就相中了,立即向领导汇报,领导已拍板决定拍这作品等

开门见山,何女士说这部作品他们可以马上投拍,每集稿费2000,原作费3000,加起来是15000.乍听这数,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对挣工资的人说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时,我买冰箱、彩电欠了4000多,取暖管道改造欠1000多.父亲过世20年,老母年近90,身体又不好.姐姐们已有意无意地与我提起过将来给二老买块墓地.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我明白在这事上我得拿大头.多种因素相加,都告诉我应该和北京这边合作.

但我这个人又是很讲信用的,我说对不住已经答应西影了,让你们白跑了一趟.还是老傅、何女士他们有经验,他们给西影责编打,表明一旦这边拍,还让她当责编等等.几天后,西影责编来让我把订金寄回去.后来,这部轻喜剧由刘佩琦主演,转年春天在电视台一套播出,还获过全国计划生育的什么大奖.

我由此“脱贫”,还清了债,一身轻松写小说写电视剧.看我写得辛苦,夫人也敢买只鸡炖了给我补补.往下,我的小说发得不错,又开辟出电视剧创作的新田地.乘《男户长李三贵》的东风,我又写了10集《青松岭后传》、20集《乡村女法官》、20集《一乡之长》,还有电影《能人于四》等等,再加上旁人改编的如《大人物李德林》等,那些年电视台每年都有一部我的作品.要不是我舍不得我的小说语言(电视剧写多了,写小说干干巴巴),我就专门干编剧这行了.

因为我不是专业作家,一直做行政工作,写作之初还是偷偷摸摸干,所以,很多年里几乎没参加过任何文学活动.跟各杂志社的联系,也只限于寄稿、写信,连都很少打,更不敢登门拜访.有了《男户长》这事,我与《北京文学》亲近不少,到北京也去编缉部坐坐.有一次去了,老陈还在旁边的饭店请我吃饭,让我很感动.闹了半天,人家这么平易近人,对作者如此热情.等到晓升到了编辑部,他经常写信打来,我与《北京文学》的联系更密切了.给我的感觉,正如“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北京文学》这个杂志也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全国的作者.

现在《北京文学》创刊60年了,与我的年龄一般大.我这60年里有许多事忘不了,最重要的有二.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让我政治上得到解放,不再为家庭出身而年年紧张月月紧张紧张,二是《北京文学》帮我在物质生活上得到“解放”,不然,紧巴日子还得多过些年.这件事在今天看起来不算什么,而在当时对一个作者来讲是很大的事.俗话讲吃饱肚子才好干活.背一身饥荒写作,那滋味太难受了.才想出一个好情节,忽然又想,该交取暖费了.猛地想出个人物,夫人说谁谁结婚咱送什么总之是刚要“高于生活”,转瞬又退回生活中打转,你说这小说咋写


人到我这个年龄,写文章也不愿说套话,就回忆往事讲实的,说明我与《北京文学》原来是有些缘的,主要是他们帮了我,我很感谢.《北京文学》走过60年,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在此,我要向《北京文学》祝贺和致敬!感谢在这里工作过的同志们,你们为当代文学百花园的枝繁叶茂作了很大的贡献.读者记着,作者记着,文坛记着.

责任编辑 王秀云

类似论文

好看的《北京文学》

上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提出了一个“小说要好看”的命题,没想到居然引起了一场不温不火的争论 争论的一方自然认。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1052 点赞量:29857

我与《北京文学》十五年

《北京文学》最早引起我的关注,是1989年 当时我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有在《北京文学》发稿的愿望 后因我写。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19769 点赞量:5424

《北京文学》,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北京文学》结缘还是1988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时我在山西大同铁一中教书 我。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4999 点赞量:4642

《北京文学》留给我的温暖和遗憾

我对《北京文学》是有感情的 这感情除了认为刊物办得好以外,还有对那些敬业爱岗的编辑的尊敬 大约是从2001年起,我。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70481 点赞量:16180

《北京文学》,永远的文学

我们无法知道,哪些偶然的后面尾随着意想不到的祝福 2002年的1月下旬,我的丈夫在青岛机场等候登机,徘徊在书摊前,他。
更新日期:2024-11-18 浏览量:142864 点赞量:30506

和《北京文学》相爱30年

我陋室的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自1981年以来或购买或订阅的122册《北京文学》杂志,这是我近30年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间隙。
更新日期:2024-3-10 浏览量:43182 点赞量:10158

《北京文学》——我的最爱

我当了一辈子宣传干部,干了一辈子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担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期间,不但经常翻阅。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3654 点赞量:3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