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文学丝路的开拓者

有一位海外华人作家,他不满足于写自己的小说,还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文学的重任;他不愿再看到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默默无闻,而孜孜不倦地奔波于中美两国,积极策划各种文学交流活动,为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学.他被誉为“东方文学丝路”的开拓者等

为传播中国文学乐此不疲

冰凌本人是位著名幽默小说家.1956年生于上海,9岁时随家人前往福州.16岁时,他开始写小说,近40年来创作大量作品,其中最能表现其个性的是他的幽默小说,出版有《嘻嘻哈哈》、《冰凌自选集》、《冰凌幽默小说选》、《冰凌幽默艺术论》等作品,正在出版的有《冰凌文集》六卷本.1994年,冰凌去了美国讲学,随后旅居美国康州.

在异国他乡,冰凌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感到格外珍惜,表现出了对祖国文化的非常忠诚与热爱.然而,他发现国外的汉学界和读者对中国的作家和作品知之甚少,他意识到必须有人做这些事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作家,了解中国的文学和文化.于是,1996年11月他在美国康州成立了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并担任会长.联谊会的宗旨有三个:确立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促进中美两国文学实质性的交流;弘扬高尚的中华民族文化.从此,冰凌为中美文化交流做了一系列的活动,至今仍乐此不疲.

1997年10月,冰凌提议开展中国作家向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三所著名大学签名赠书,被《文艺报》称为“文学的丝绸之路”的大型签名赠书活动;1998年5月,冰凌和著名实业家沈世光、凌文璧夫妇在美国康州建立了海外第一个“中国作家之家”,专门接待中国作家来访交流;同年,他组织举办了“跨世纪的中国著名作家”宣传专栏,在海外的主要报刊上宣传介绍中国著名作家,同时将一批中国作家的经典著作推荐给美国的汉学家和出版商;1999年,冰凌组织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与中国作家协会编译中心合作,联合制作《中国著名作家》网页;2000年他成立了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每年提名中国作家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而冰凌在做这些活动时,没有政府的拨款,也没有企业的赞助,除同仁好友沈世光凌文璧夫妇、林缉光赵明心夫妇等赞助外,他自己就要掏腰包,他给各大报社写专访赚稿费,他给访美代表团演讲赚演讲费,他到饭店打工赚钱,而把这些赚来的钱都用于交流活动中,并无怨无悔地奔波忙碌.冰凌说无论如何,坚持一个原则:“我们有钱办有钱的事,没钱就办没钱的事,钱少就办钱少的事.总不能不办事,也不能等到有钱了再办事.当然,今后有钱了,就可以办更多的事情,有大钱了,就可以办更大的事情.”

2001年,他被美国强磊出版公司聘为总编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2005年,他创建了纽约商务传媒集团,下设纽约商务出版社、美欧国际策划中心、国际作家书局、国际作家新闻社等机构;2008年5月,冰凌在杭州注册了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同时,他组织创建了国际梅研究会、国际生存文学研究会.他通过出版、推介、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把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推介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冰凌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中国作家迄今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认为,中国文学事业正处于历史的鼎盛时期,中国作家是世界文坛上一个重要方阵,对世界文学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一批中国作家已经拥有世界文坛一线的实力.然而一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公平的.

冰凌曾经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百家讲坛”上作了题为《中国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的演讲,在演讲开始,他就直截了当地回答了演讲的命题,他说:“中国有一批作家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中国作家离诺贝尔文学奖就一步之遥,已经站在诺贝尔文学奖大门口了,就看你邀请不邀请,你邀请了,就跨进去了,你不邀请,这一步就相当于千山万水.”

从1998年冰凌就组织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开始酝酿、筹备提名中国作家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事宜.他们成立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聘请顾问,反复地学习、请教、研究、讨论,了解提名的程序和运作方法.他们在纽约的《美国文摘》杂志印发调查表,通过走访、、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汉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和各个层面的读者请教:在所有中国作家里,您认为哪三位作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通过调查,他们最后确定候选人.提名作家,需要提名信和推荐理由,还要附上相关资料.他们先用中文写好初稿,然后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定稿以后,再把它翻译成英文.他们还邀请哥伦比亚大学几位美国学者帮助修改,使提名信的文字更加准确,表达更加完美.

2000年1月,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邮局,把第一封提名中国作家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信正式寄出去.同时,他们在美国正式成立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冰凌和王海龙出任共同主席.到第二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邀请他们提名候选人.冰凌说,提名资格是干出来的,是争取来的.

从2000年参加提名至今,尽管中国作家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冰凌以坚定的信念和希望,连续12年提名中国作家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冰凌曾说,我们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一个具体的奖项,以平常心提名,年年提名,提了名才有可能获奖.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名,在世界文坛上发出中国作家的声音.尽管网络媒体上有不少质疑声,但冰凌从不在意,坚持做自己的事.后来,他这样阐述自己的心情:“现在我的心里充满诺贝尔文学奖情结,今后我将以神圣的心情,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一项伟大的奖项,来提名中国作家.”

两个“作家之家”

冰凌在美居住的康州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发源地,又有耶鲁大学、马克·吐温故居、印第安人保护区等,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他想在此建一个“中国作家之家”,专门接待中国作家来访.他把这个构想和著名实业家沈世光、凌文璧夫妇交谈,他们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用他们在麦迪逊的一幢别墅作为“中国作家之家”之用.

经过3个月筹备,1998年5月,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在美国康州建立了“中国作家之家”,依托这个“家”,在美国广泛推介中国文学.每年都有几十位中国作家受邀来到这个美国的“家”,在这里不断地开展中美文学交流活动,通过媒体的报道宣扬中国作家. 2001年,冰凌受聘美国环球传媒集团,担任《东方》杂志和强磊出版社总编辑.《东方》杂志是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华文杂志,而杂志的国内编辑部设在杭州.自此,冰凌开始了经常往返美国和杭州的生活,对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产生浓厚的感情.


“在美国建立‘中国作家之家’,是为了让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走向世界;而今,想在国内建立一个‘国际作家之家’同样是为了吸引一批国际著名作家来中国,为了中外文学和文化的交流.”

冰凌选择在杭州,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浙江作家占据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是对杭州的深厚情感.”

冰凌期望通过建立“国际作家之家”,吸引国际著名作家、学者和文化名人来到杭州,开展文学交流活动,感受杭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通过他们来推介杭州,推介中国文化.

支持杭州西湖申遗

2011年1月,冰凌在美国发起支持杭州申遗活动.他说:“杭州湖是人类文明和自然山水完美的结晶,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遗产,是中国山水美学理论下景观设计的经典巨著.西湖之美是独一无二的,极致的完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地球因西湖而美丽.因此,我们呼吁海内外游客和华人华侨为西湖申遗鼓掌,支持杭州西湖申遗,期待杭州西湖申遗成功.”

冰凌积极发动海外的一切力量来支持杭州申遗,宣传西湖.他觉得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湖,作为中国精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他这样去争取,去努力.90高龄的国际社会活动家、美籍华裔著名记者赵浩生先生对冰凌表示,支持杭州西湖申遗.他说:“西湖太美了!古今中外,哪个文人不想去西湖.我很想再回国看看西湖.”

2011年6月末,西湖申遗取得成功.喜讯传来,在美国的冰凌和当地华侨华人聚集一堂,举行“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庆贺宴会.每位参会者都在“地球因西湖而美丽!”的横幅上签名,表达喜悦之情.冰凌在宴会上致辞说:“申遗成功,让世界更认可了杭州西湖,也让海内外华人华侨感到自豪和荣耀!西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丽!”

为了让海外了解中国的作家,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冰凌不停地在中美两国奔波,冰凌对笔者表示,他一直想为中国作家设立一个“东方文豪奖”,每年为一位作家颁奖,整个运作模式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筹备过程中.

冰凌把宣扬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视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这种使命和责任来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热爱.为完成这项使命,他踏踏实实地如孺子牛般谦逊奋斗,坚定前行.

类似论文

网络文学的开拓者

一位教授、博导,文学院院长,且已近知天命之年,能每日横渡湘江,不避风霜雨雪,这样的毅力和体魄本身就有一种魅力 而߯。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3772 点赞量:9934

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

摘 要:西方经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程是先“破”后“立”,在中国语境中,女性主义似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
更新日期:2024-12-11 浏览量:153621 点赞量:32517

文学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内在机制

摘 要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课堂教学审美场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在机制 其一是审美心。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2355 点赞量:28637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

摘 要:典故是文学作品中,构成其丰富语言和内容的关键之一 与其它的常规手段相比,典故均具有更加深刻į。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4598 点赞量:22534

文学文摘要范文链接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的作业是专家围绕作文教学设计的,老师们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有的老师。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1866 点赞量:29965

怎样引领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探幽揽胜

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微处和不经意处停下目光,仔细寻觅僻静幽雅的胜景,从中获得一种新。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4073 点赞量:8879